原创 安州600岁姊妹桥:茶坪河上的山水画卷


原创   安州600岁姊妹桥:茶坪河上的山水画卷

一座桥,给周围居民生活出行带来的便利不必多说,如果再兼具审美价值,则更能体现建筑艺术,而集桥、廊、亭于一体的廊桥,就可以说是桥梁中的美之经典了。

原创   安州600岁姊妹桥:茶坪河上的山水画卷

位于绵阳安州区晓坝镇五福村李家茶园的姊妹桥,巧妙利用河中天然巨石作桥墩,横跨在茶坪河上,与山水浑然一体,恰如天造地设一般,让每一个从它身边走过的人难忘。

建造历史

记载建于元末明初


原创   安州600岁姊妹桥:茶坪河上的山水画卷

因河中作为桥墩的天然巨石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感谢上苍恩赐,当地人又把姊妹桥称为天缘桥,还有高桥、双木桥、五福桥之称。随着当地旅游业兴起,各种版本的民间传说经过不断渲染、完善,桥名才逐渐统一为姊妹桥或姐妹桥。

原创   安州600岁姊妹桥:茶坪河上的山水画卷

姊妹桥建于何时,何人所建?桥头碑文记载,姊妹桥始建于元末明初,已有600多年历史。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当地乡坤曾生年、扬子联、陈保三等人集资,对姊妹桥进行了维修加固。

姊妹桥呈南北走向,高3.5米、宽4米、桥长29.3米,人字房架桥身,40厘米粗的青㭎木密集并排为桥梁,与桥面廊、亭穿榫而成,桥面上铺设木板,不见一颗钉子。整座桥有廊柱42根,桥的两端建有两滴水的牌楼,北面有挑楼,顶部盖小青瓦,桥两侧还有原木护栏,既保安全,又供人凭栏观景。

原创   安州600岁姊妹桥:茶坪河上的山水画卷

姊妹桥的最大魅力,在于它与山水浑然一体,具有古典的意境。在桥上漫步,既可避烈日又可躲风雨,凭桥栏眺望,桥下河水潺潺,两岸翠竹绿荫,仿佛身在云中楼阁,尤其是在蒙蒙细雨中,姊妹桥犹如画卷,尤为迷人。作为一处独特的天然景观,姊妹桥给人以无穷的想像空间。

奇特构造 巨岩作墩依势搭建


原创   安州600岁姊妹桥:茶坪河上的山水画卷

姊妹桥为木质结构,但数百年来却不朽不垮,奇特之处就在于它是以天然岩石为桥墩。

源自于千佛山的茶坪河流经此处,被一块巨大的岩石所阻。然而经长年激流冲击,巨岩两旁分别被冲开一条宽约10米的豁口,河水从这两处豁口挤出,绕过巨岩后,又合流在一起。建桥的先辈们就利用与山体衔接在一起的巨岩做桥墩,两岸各架一桥,两桥各有一端以这座天然巨岩承重,两桥宽窄相同,长短相等,造型完全相同,以姊妹命名此桥,确实恰如其份。


原创   安州600岁姊妹桥:茶坪河上的山水画卷

因地制宜,依势架桥的姊妹桥,其造桥理念至今仍值得借鉴。汶川大地震后,援建安州区的辽宁省一位桥梁专家在评估姊妹桥受损程度时曾说,木质结构的姊妹桥全部采用川西民居建筑方法,穿榫连接,不见一钉一铆,但承载力之大,经历大地震而不毁,在全国都极其罕见。

原创   安州600岁姊妹桥:茶坪河上的山水画卷

的确,姊妹桥在激流和峭壁之间从容飞渡,展示着简洁、实用的工程力学之美。数百年前的这些山村工匠,又是根据什么原理,使姊妹桥轻盈如虹般贯通两岸呢?古人的这些建桥智慧,没有记载在史册里,而是凝聚在实践中,如同从歌唱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原生态歌手一样,虽没有在专业学院学习深造,也没有精深的音乐理论,歌声却尤为优美动人。

民间传说 两种版本说法不一

姊妹桥有多个桥名,也有多个传说,但流传较广的只有两个。

原创   安州600岁姊妹桥:茶坪河上的山水画卷

传说建桥前,茶坪河每到雨季就会暴发山洪,河水泛滥,阻隔在两岸的村民都过不了河,不少危急病人因此丧生。一年夏天,一村民家三代单传的儿子突遭野兽撕咬,村民背着危在旦夕的儿子想过河到对岸医治,无奈距离虽近在咫尺,却因河中石桥被洪水摧毁,水急浪高过不了河。村民心急如焚,对天长叹,眼睁睁看着儿子死在自己怀里。在他恨老天不公,准备投河自尽时,天上突然雷声阵阵,大雨倾盆,一块巨石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刚好落在河中间,巨石恰如天然桥墩,人们因此建起了木桥并取名天缘桥。

原创   安州600岁姊妹桥:茶坪河上的山水画卷

在另一个传说中,当地有一对孪生姐妹,从小到大形影不离,长大后分别嫁在两岸。为了经常见面,姐妹俩立誓建一座桥,于是年年上山植树,准备长大后用来建桥。她们的做法最终感动了山神。有一天,姐姐路过河边一口水井时,发现井中立着一根树木,于是请人把树拉了上来,但拉出一根,很快又冒出一根,一连拉了一百根,直到姐姐说建桥要用的木材已经够了,井里这才没有再冒出木头。之后,姐妹俩根据地形,带领工匠各自修建了一座桥,因为两桥样式相同,又是姊妹所建,所以称作姊妹桥。

风雨沧桑 地震后成救命通道

当地年过七旬的村民说起姊妹桥,总能用最直白的语言描述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他们记忆中姊妹桥的样子。

原创   安州600岁姊妹桥:茶坪河上的山水画卷

“姊妹桥以前是我们这里方圆几百里最好、最漂亮的桥,桥北端牌楼中间雕刻有‘双凤朝阳’图案,南端是‘二龙抢宝’,两边挑坊上刻有卷草花纹,金瓜柱上有云龙雕花。”五福村年近八旬的肖代友对笔者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段特殊时期,姊妹桥上那些画工古朴、雕刻精细的图案被人破坏铲除,金瓜柱也被人用锯子锯去,现在只能看到残存部分。

原创   安州600岁姊妹桥:茶坪河上的山水画卷

经历岁月沧桑,给姊妹桥添了几分老态,看似经不得风雨,但在汶川大地震中却得以保存,堪称奇迹。

当地村民说,地震发生后,距姊妹桥仅20多米远的五福村一组40多户村民的房屋几乎全部垮塌,上游几公里处的水电站也被彻底摧毁。虽然姊妹桥也在地震中发出阵阵骇人的响声,门楼、廊顶也有些歪斜,但居然没有伤及桥梁筋骨。地震后第三天,参加抗震救灾的宜宾民兵应急独立营经姊妹桥绕道上山,进入因道路损毁、山体坍塌而与外界隔绝的安州区桑枣镇三清村、柳坝村,将2100多名受灾群众营救出山。


原创   安州600岁姊妹桥:茶坪河上的山水画卷

姊妹桥, 这座凝聚着先人智慧结晶,已经有600多岁“高龄”的古桥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象征,点缀着安州区的山水风光,感染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目前,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姊妹桥,正在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