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級的教育,就是“看見孩子”,這5點,教你做高級的家庭教育

在潛水的各種育兒群裡,經常聽到有媽媽訴苦:寶寶長期厭食、便秘、尿床,多夢,醫院也去了,該檢查的也檢查了,什麼都正常。媽媽們苦不堪言,偶爾脾氣暴躁,對孩子指責辱罵,嚴重影響了親子關係。

最高級的教育,就是“看見孩子”,這5點,教你做高級的家庭教育

直到有一天,我讀了《看見孩子,看見自己:與不開心的孩子聊聊內心衝突》,才恍然大悟。這本書的作者布拉夫曼,是英國國家健康中心心理諮詢師,同時也是醫學博士。書中的案例,也許可以給群裡的媽媽帶來啟發,找到答案。

最高級的教育,就是“看見孩子”,這5點,教你做高級的家庭教育
三歲半的傑米裡,本來是因為擔心自己體內存在一個怪獸,而不願意進行排便。但是他的母親卻猜測,是因為他和母親去度假,父親留在國內工作的原因。家人分離的焦慮,使傑米裡想通過把糞便留在體內,來控制和操縱父母,因為他把自己的糞便作為心愛之人的象徵。然而,他的母親卻無法解釋傑米里長期便秘的原因。其實,長期便秘最重要的原因是,傑米裡的便秘引起了母親的焦慮,傑里米解讀到了母親的焦慮,更加強烈地認為,自己體內的怪獸值得特別留意。從而有了心理負擔,長期便秘就順理成章可以理解了。八九歲的安德魯,本來是因為爺爺去世的時候,父母不讓參加葬禮而導致的大便失禁。因為爺爺很愛安德魯,他們感情很好,即使去世前的最後一個星期,還和爺爺一起製造飛機模型呢。但是他的母親,卻沒有去關心安德魯的內心,而是關心他的大便失禁這個行為障礙會成為進入寄宿學校的障礙。安德魯大便失禁的開始時間,正好也是爺爺去世的時間,都是三年前。最後,安德魯還是去了寄宿學校,聽說過得不錯,也許還會出現問題復發導致的痛苦,但是比起安德魯的父母對他內心關心的冷淡來說,也許是好事,至少他不會那麼難過。

傑米裡和安德魯的例子,都是因為他們焦慮和恐懼等情緒,沒有得到父母的理解,他們用自己的身體語言表達了自己的苦惱,在排洩、進食、睡眠等方面,表現出來就是厭食、便秘、尿床、多夢等。所以,

我們要用心去看見孩子的內心,而不是僅僅用眼睛看見孩子的存在。

最高級的教育,就是“看見孩子”,這5點,教你做高級的家庭教育

那麼,如何才可以真正的“看見孩子”呢?

01 先要叫醒自我催眠中的自己

心理學中有一個有名的“自證預言”實驗,它是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概念。實驗證明了一個先入為主的判斷,無論它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如何,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們的認知和行為,最後使這個判斷從預言變成了現實。

案例中的傑米裡的母親,就是不自覺地,把分離焦慮導致傑米裡便秘這個假設,當成結論,而進入了自我催眠的狀態,不再去用心地瞭解傑米裡的內心情緒。

只有叫醒自我催眠中的自己,才可以有真正“看見孩子”的可能。

02 不給孩子隨便貼標籤

“腦子笨、愛哭、愛磨蹭、搗蛋不聽話”這些話,是不是經常在我們身邊聽到?孩子還不會表達內心的需求和情緒時,父母總是不經意地給孩子貼上了標籤。這樣肆意地評價孩子,是一種粗暴和不成熟的表現。因為這些標籤,孩子給了自己心理暗示,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心理暗示慢慢地被強化,孩子慢慢就會接受這個事實,更加不會去表達自己,日久天長,他就變成了這樣的人。父母“看見孩子”的難度就會增加。

最高級的教育,就是“看見孩子”,這5點,教你做高級的家庭教育

03 看見孩子,不能“選擇性地看”

看不見孩子,其實首先是做了選擇性地看,然後我們又經常偽裝自己看見了。傑里米的案例中,傑里米一直在成長,他的大腦也在一直接受信息和思考。有一天,他突然很擔心體內存在一個怪獸,不願意排便。這個細節,他的母親沒有捕捉到。她想當然地認為,是和父親分開產生的分離焦慮導致的。其實,這是因為傑里米的母親,缺乏不斷的學習和觀察,從而無法做到和傑里米進行有效的溝通,而是“選擇性地看”導致的。

04 看見孩子,重要的是看見自己,做個真實的人

只有看見真實的自己,才可以全面而正確地看見孩子。而做一個真實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安全感。有足夠安全感的人,情緒才可以穩定,才有足夠的能量和心思,去觀察和捕捉自己孩子的小細節,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

05 不斷地學習兒童心理學知識

朱德庸在《絕對小孩2》中說:“大人會相信自己所看見的,小孩會看見自己所相信的。”傑里米相信自己肚子裡存在怪獸,而母親只看到了度假旅行造成的分離,所以他們的溝通存在障礙。原因是,傑里米的母親缺乏相應的學習,尤其是兒童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如果父母未雨綢繆,提早進行相關學習,那麼她的眼睛就是敏銳的,內心就是敏感的,傑里米內心的小世界,就很容易被母親看到。

最高級的教育,就是“看見孩子”,這5點,教你做高級的家庭教育

【結語】

有時候,孩子出現了厭食、便秘、尿床、多夢等行為障礙,醫學解釋不了的情況下,我們父母應該多去留心和觀察孩子,從孩子的內心著手,看看他們是否在用身體語言向我們傳達信號。真正成熟的父母,不會只想著去處理孩子的問題,而是先去處理孩子的感受。最高級的養育,就是“看見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