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黨建“指揮棒”奏出平安“交響樂”

臨安:黨建“指揮棒”奏出平安“交響樂”

臨安美麗鄉村 胡劍歡 攝

天目千重秀,靈山十里深。常住人口70萬的臨安,四境遼闊,面積3126.8平方公里,東西相距100公里;邊界較長,接邊臨界的區縣市有8個……這個浙江省陸地面積最大的區,卻是疫情影響較小的地區之一:據統計,臨安累計確診5例病例,早在2月26日已全部治癒出院;到4月10日,確診患者一直保持“0增長”,無二代發病病例、無聚集性疫情,社會秩序全面恢復、經濟發展全面啟動。

臨安復工戰“動”得“快”、“動”得“好”,源自於防疫戰“靜”得“早”、“靜”得“好”;在這裡,每一次的“下蹲”,都是為了更好地起跳。今年以來,臨安戰“疫”亮高分,有章有法的嚴密管控、快速統籌的復工復產、統籌推進的平安創建,在非常時期保障了一方水土的政通人和,為百姓提供了踏踏實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長治”才能“久安”,才能在危機治理中臨危不懼。一直以來,臨安認真貫徹省、市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六和工程”,堅持基層社會治理與重點專項工作“兩手抓”,“平安臨安”建設工作已是碩果盈枝——該區連續1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區(市)”稱號,連續7屆獲“浙江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在2018年被評為“全國社會治理創新示範區”。而全民參與的“疫情防控戰”,更全面檢驗了臨安治理的機制之穩、成效之實。

以“兩戰”為入口,通覽基層社會治理的“臨安兵法”,我們不難獲得有益的啟迪。

临安:党建“指挥棒”奏出平安“交响乐”

天目山鎮黨員志願者嚴守卡口

黨建引領 各方合力

守好“兩扇門”

臨安這個“省內最大區”,其東中西部在經濟發展、文化風俗、社會現狀等治理領域均存在明顯差異;面對席捲而來的疫情,如何用好黨建“指揮棒”,統領“十個手指彈鋼琴”,奏出一臺生動“交響樂”?

臨安不打亂仗,第一時間貫徹落實省市部署,1月22日就在區綜治中心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藉助區、街兩級指揮平臺,直接連通各街道部門,形成區級“大腦”+鎮街“小腦”的扁平垂直指揮體系,區、鎮領導下沉一線,確保“一個聲音貫到底”。事實證明,果斷決策的頂層設計,讓臨安掌握了主動——

1月23日浙江省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此時的臨安,在對內治理方面,全區境內已設置了700多個大小卡點,築起應管儘管的嚴密“防火牆”,極力擠壓疫情蔓延的空間;在接邊地區的管理上,執行浙皖兩省毗鄰10縣市平安邊界協作機制,對往來人員車輛信息及時通報。

在“內外兼修”的管控機制下,臨安萬餘名公安幹警、醫務人員、鎮街村社幹部日夜堅守,摸排16萬流動人口、核查各類往來車輛,做到信息全盤掌控、無一疏漏。

“有無重點地區返回人員?”“有無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史?”全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的2000餘名在職黨員幹部,精密對接972個網格支部,深入錦城、錦北、錦南、玲瓏、青山湖5個街道,開展居家觀察看護、無物業小區值守等任務。

疫情發生後,如何把黨組織的服務和管理全面覆蓋基層治理?臨安不僅發動機關黨員幹部下沉一線,更以 “臨裡紅管家”這一黨建聯盟,激發社區自治的內生動力。在錦北街道,35個“臨裡紅管家”覆蓋71個居民小區,當疫情來襲,“社區呼叫,黨員報到”,業委會、物業、業主代表和轄區社會組織中的黨員集結起來,對群眾關切的疫期出入制度、防疫物資購置等問題,通過線上民主議事、線下監督落實的方式,協商溝通解決。

臨安從大局著眼、全面統籌各方能量,為協調執勤支援力量、保障各類物資和後續研判決策,提供了信息支撐,為人民群眾守好“有形之門”和“無形之門”。

临安:党建“指挥棒”奏出平安“交响乐”

疫情期間,臨安公安分局民警在杭徽高速臨安出口檢查車輛。

一支網格員隊伍

一個“微法庭”矩陣

“五聯四治”創新辦法多

偌大的臨安,如何能在如此短促的時間內,迅速釐清戰“疫”脈絡,壘起城鄉一體、城區鎮村分級的聯防四大圈層?這和此地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大力施行的“五治四聯”平安治理機制密不可分。

在臨安湍口鎮最偏遠的桐坑村,對400多位村民而言,“五治四聯”就是網格員胡星建那輛風塵僕僕的農用三輪車。桐坑村的125戶村民分佈很散,村民年齡多在50歲以上,對電腦和智能手機的使用,都不太“靈光”。該如何向他們宣傳防疫信息呢?

胡星建著手把農用三輪車改裝成土味“防疫宣傳車”。清晨,他駕車走村串巷,用排舞音響和應急喇叭,把最新防疫信息播送到村民耳中,同時挨家挨戶張貼發放《疫情告知書》,確保“疫情不解除,科普不掉線”;中午,他載著幾十斤重的消毒藥水,把村裡4個公共廁所、4個公共活動場所全部消毒一遍。匆忙扒拉一口午飯,他又隨村委幹部奔赴臨淳交界區的宋川口卡點,參與24小時輪班執勤,對過往車輛逐一進行排查登記,及時切斷疫情輸入途徑……近期,他作為戰“疫”表現突出的“優秀網格員”,獲得杭州市委政法委的通報表揚。

临安:党建“指挥棒”奏出平安“交响乐”

網格員步巡消毒為群眾送上“定心丸”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在臨安,上千名網格員是“五治四聯”機制落地生效的中堅執行力量。自2018年7月以來,該區選擇高虹鎮先行先試,逐步向12個鄉鎮推行“五治四聯”工作機制——以黨建統領,通過“矛盾聯調、問題聯治、治安聯防、服務聯辦”,有機融合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推動了外來人口管理、集鎮治理、應急救援等基層治理工作的開展。

讓矛盾糾紛化解在“小”、平息在“早”,一直是臨安治理工作的關鍵一招。因此,在“五治四聯”框架內,該區又採用“一根網線、一臺電腦和一位特邀調解員”的模式,以最小投入成本、最簡明技術手段,探索推行“微法庭”。當疫情攔下了出門的腳步,這一創新法治手段給急於開庭止損的當事人提供了便利,太陽鎮太源村的村民小燕就是獲益人之一。

她在杭州某美食廣場租了一間商鋪經營火鍋,生意冷清很快歇業。小燕法律意識淡薄,既沒繳納後續租金,也未提出解除租賃合同。2020年1月初,房東向法院起訴,要求她支付2019年7月至12月的租金本息。

原定的開庭時間撞上了疫情,小燕出村不便;若延期審理,每天都是損失。承辦法官陶潔建議她使用村裡的“微法庭”:“訊號和操作上的問題你不必擔心,遠程技術很穩定;流程上,會有專人一步步指導你如何註冊、認證的。”

經於潛法庭、太源村村委會的溝通協調,2月17日上午,“雲庭審”如期舉行:法官身在審判庭,原告代理律師在家,小燕的丈夫作為代理人在村委會,三方各處三地,在“雲端”開展訴訟。特邀調解員、太源村的村支書盧文傑在線組織雙方調解。考慮到疫情帶來的影響,原告公司同意適當減免部分租金並解除合同。隨後,原被告雙方在“中國移動微法院”上簽字確認。

“疫情期間,我們還通過‘微法庭’為板橋鎮一家企業的77名中老年職工司法確認了近40萬元拖欠薪資,給村民們送去了‘定心丸’。”臨安區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防控期間,“微法庭”可有效避免人員聚集,減少交叉感染風險,也保障了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辦案法官則表示,“‘微法庭’能妥善定分止爭、築牢基層治理堤壩,是科技手段在落實法治‘最後一公里’方面的有效嘗試,能積極推進民主法治建設。”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有關負責人透露,臨安“五聯四治”框架內的這一法治經驗已在杭州推廣複製,目前全市約有900多家“微法庭”投入使用。

临安:党建“指挥棒”奏出平安“交响乐”

臨安太源“微法庭”把法治“雲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

“山花”半邊天撐起一片天

群防群治 公益服務力量大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人猝不及防,也給社會群體性心理疏導工作帶來了挑戰。2月10日,從外地返回、正居家隔離的法官助理倪奇,就處於情緒波動之中。刷手機微信時,她意外收到了一份問候:

“你好,我是臨安區中醫院張麗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山花幫幫團’的志願者。你現在處於單獨居家觀察吧?最近睡眠質量如何?做噩夢了嗎?有沒有遇到什麼困惑?咳嗽情況如何?假如不讓你隔離14天,準備做哪些事呢?”

巧合的是,倪奇在立案庭時,和這群“山花”有過工作交集。原來,“山花幫幫團”是臨安區婦聯與區法院合作組建的特邀調解員團隊,吸納了60多名來自衛生、教育、法律等不同領域的職業女性,她們普遍具備心理及婚姻家庭諮詢師資質,協助法院開展離婚、撫養、贍養等各類糾紛的調解,讓清官難斷的家務事,在源頭得到過濾和化解。

自2017年成立以來,“山花幫幫團”服務覆蓋區鎮村三級,共參與調解案件200餘件,全區家事糾紛案件數量逐年下降,調解、撤訴率穩定在68%左右。

這一次,在“山花”的專業引導下,倪奇釋除了內心憂慮,順利度過了隔離期,很快回歸法治一線的戰疫工作。

非常時期,“山花幫幫團”積極幫助居家觀察人員做好自我情緒調節,通過“零接觸”交流、在線填寫心理測量表等方式,做好情緒支持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減輕了疫情帶來的公共心理傷害和社會影響。

像“山花幫幫團”這類公益服務組織,在臨安還有不少。疫情期間,寸草心、臨網公益、臨安滴水、益點愛、北斗救援、狼行公益、獅子會等社會組織的1500餘名志願者,自發自覺到社區、村莊、卡口等崗位補充值守力量,到小區樓盤、鄉鎮村社慰問鰥寡孤獨,送暖、送餐、送陪伴,送診、送療、送關懷,為居家隔離的留守兒童送上關注與關愛……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臨安的公益服務群體,在非常時期團結凝聚了社會廣泛力量,為一方水土的平安治理築起了群防群治的人民戰線。

(本版圖片由臨安區委宣傳部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