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萬名黨員下沉基層 臨安“紅色引擎”帶動“兩戰贏”

4.2萬名黨員下沉基層 臨安“紅色引擎”帶動“兩戰贏”

疫情期間,臨安公安分局民警在杭徽高速臨安出口檢查車輛

疫情防控關乎生命,復工復產關乎生計,一個都不能少。面對席捲而來的疫情,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

在浙江省地域面積最大的區縣——臨安,“靜”得早“動”得快的背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這股力量來自各級黨組織,來自全區的4.2萬名黨員,猶如“紅色引擎”,帶動防疫和復工復產兩項工作加速運轉。

而在長治久安中,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也在平安建設中帶頭,通過“黨建+平安”建設,引領基層綜合治理。

4.2万名党员下沉基层 临安“红色引擎”带动“两战赢”

大雪天,黨員志願者堅守在海拔1000多米的清涼峰浪廣村卡點

速度從何而來?

十指彈琴 用好黨建“指揮棒”

“彈鋼琴”,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互相配合。

基層社會治理亦然,要注重系統集成,做好統籌協調。疫情當下,如何統領“十根手指”,奏出一曲生動“交響樂”?

臨安從黨建引領出發,第一時間,區委區政府制定了一套體系:1月21日,臨安就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藉助區、街兩級指揮平臺,直接連通各街道部門,形成區級“大腦”+鎮街“小腦”的扁平垂直指揮體系,區、鎮領導下沉一線,確保“一個聲音貫到底”。

事實證明,果斷決策的頂層設計,讓臨安應對疫情佔據了先機、掌握了主動——

1月23日,浙江省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此時的臨安,對內治理方面,已在全區境內設置了700多個大小卡點,築起應管儘管的嚴密“防火牆”;對外協調中,特別是在接邊地區的疫期治理上,臨安落實執行浙皖兩省毗鄰10縣市平安邊界協作機制,對往來人員車輛信息及時通報。

在“內外兼修”的管控機制下,臨安萬餘名公安幹警、醫務人員、鎮街村社幹部日夜堅守,摸排16萬流動人口、核查各類往來車輛,做到信息全盤掌控、無一疏漏。

“有無重點地區返回人員?”“有無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史?”黨員幹部精密對接972個網格支部,深入錦城、錦北、錦南、玲瓏、青山湖5個街道,完成居家觀察看護、無物業小區值守、各類關鍵信息報送等急難險重的關鍵任務。

與此同時,一張“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死角”的科學防控疫情網絡迅速建立——

區級動員號召,推動組團作戰,臨安全區80餘個機關黨組織、在職黨員1170人次到共建社區報到領辦任務,機關部門著重做好人員下沉組織、物資保障和自身防護培訓指導等;

街道統籌協調,明確戰疫分工,著重做好共建單位參加聯防聯控的統籌協調工作;

社區具體對接,調度一線力量,通過精準對接、動態對接,把機關在職黨員、社會志願者安排到社區最急需的崗位上去,調度近9萬人次參與防控急難險重任務。

從大局著眼、全面統籌各方能量,臨安以黨建引領,全力協調執勤支援力量、保障各類物資,為人民群眾守好“有形之門”和“無形之門”。

4.2万名党员下沉基层 临安“红色引擎”带动“两战赢”

昌化“網格藍”在轄區內走訪宣傳

如何築牢堡壘?

黨員下沉 社區企業全覆蓋

村社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也是平安建設的“最後一公里”。疫情發生後,臨安將黨組織的服務和管理全面覆蓋基層治理,發動黨員幹部下沉一線,激發社區自治的內生動力。

社區呼叫,黨員報到。街道、社區、業委會、物業企業、機關共建單位、轄區兩新組織“六支力量”,築強戰“疫”堡壘。

一方面,臨安發揮“臨裡紅管家”作用,社區、物業、業委會“三駕馬車”建立實施協同議事、民主決策、評議監督工作機制。全區122個物業小區黨建聯盟,發揮引領作用。

自2018年開始,臨安區就開始探索物業黨建的基層治理模式。2019年以來,錦北街道竹林社區的春天華府作為先行探索小區,率先實施了“臨裡紅管家”黨建聯盟試點,把社區、業委會、物業企業、業主代表和轄區社會組織中的黨員集結起來,共同組建黨建聯盟,進小區參與物業事務管理和決策。於是,對於社區物管這個城市基層治理“難題”,臨安有了破題之策。

疫情期間,“臨裡紅管家”再次發揮作用。在錦北街道,35個“臨裡紅管家”覆蓋71個居民小區,他們對群眾關切的疫期出入制度、防疫物資購置等焦點難點問題,通過線上民主議事、線下監督落實的方式,進行協商溝通解決,在家門口築牢防疫的銅牆鐵壁。

支部建在小區上。重點小區業委會和物業企業黨員、機關在職黨員及社會志願者黨員還共同組建了133個臨時黨支部,黨員力所能及地帶頭,參與居住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王峰是清涼峰鎮白果村人。身患尿毒症的他,為了方便治療,便和母親搬進了玲瓏街道東山社區錦南人家的廉租房。每週二、週四、週六早上,他都需要前往臨安區人民醫院城西分院進行血透治療。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臨安城區所有公交車暫時停運,這給王峰一家帶來了難題。“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都沒了,我們自己也沒車,沒辦法去醫院,只能向社區求助。”王峰的母親宋蘇明說。

接到求助後,社區把該情況反映到對口的機關事業單位臨安區民政局,工作人員吳士偉瞭解情況後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任務。從2月8日開始,吳士偉每天早上6點30分前趕到錦南人家,接上王峰及其母親,把他們送到醫院後,再回單位上班。中午12點,等他們做好血透後,吳士偉又趕去醫院接人。這一堅持,就是一個月。

這場嚴峻的戰“疫”鬥爭,既是對基層社會治理的一次檢驗,也是對方式方法的再深化。

臨安區黨建引領,全面部署,4.2萬名基層黨員奮戰在城鄉社區第一線。他們當起了疫情防控的排頭兵、宣傳員、貼心人,分片包乾劃分“責任田”,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他們攜手群眾,精準防控,共同築起堅實防線,彰顯了疫情“大考”下的臨安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