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吼了他

我很討厭吵架,更反感說話大聲。每次身邊的人說話大聲我都提示他們要降低聲音。小嗯吶也似乎從小就和我一個習慣,家人因爭論一件事而大聲說話時,他會很正式的站到我們中間咿咿呀呀的維持秩序。

古語言:“話不在多說,有理不在高聲!”解決問題並不一定要大聲說話。調整情緒,放低聲音。你會發現其實爭論很久的那些所謂的問題,也沒什麼大不了。

--為普及和氣生財而操碎了心的鹿瓜瓜

早晨坐公交車,遇到兩位老人帶著一個兩歲大的小男孩兒,小男孩兒比較調皮,不停的亂動,話語間我聽出了他們的關係。爺爺、奶奶和小孫子。

奶奶有點不耐煩地對小男孩兒說:“孫子啊,你要再不聽話我就把你扔到公交車上不管你了。”爺爺也接話說:“再淘氣我們都不管你了。“我下意識的把頭轉向了他們。小男孩兒非但無動於衷,還變本加厲鬧得更兇。

公交車拐了一個彎兒,一縷太陽光透過車窗照到小男孩兒臉上,奶奶笑眯眯的伸出手幫小男孩兒遮住陽光,爺爺側著身拉著小男孩兒,剛才的一切彷彿什麼都沒發生......


怎麼辦?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吼了他

怎麼辦?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吼了他

我們總是一邊愛著,又一邊罵著。

“再不聽話我就把你扔出去!”

“再不聽話就讓警察把你帶走!”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老一輩家長都在奉行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論。可是這些打罵,真的對孩子管用嗎?

這就像”踹飲料自動售貨機效應”當我們把錢塞進機器,而飲料沒有出來,我們會又踢又打,指望機器能像我們所期待的那樣把飲料送出來。

可是踹完之後非但飲料不會出來,壞情緒自然也不會減少。

事實證明: 對孩子驚醒恐嚇教育並非好事,非但不奏效,對孩子心理也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其實孩子們缺的不是愛,缺的是得不到同家長的有效溝通。


怎麼辦?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吼了他

怎麼辦?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吼了他

都以為用過激的表達方式發洩自己的憤怒,可以解決問題,可往往這樣的憤怒卻讓愛被誤解,甚至被憎恨,也有可能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影響。

1939年,在愛荷華州立大學,心理學家文德爾·約翰遜,在22名孤兒身上進行了一項口吃的語言矯正實驗。

孩子們被分成兩個小組,第一組接受積極的療法,做得好就能被讚賞。

另外一組接受消極療法,犯了錯誤就會被責備。接受消極療法的孩子們受到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他們的學業遭了殃,舉止也越來越膽小怯懦,還產生了語言障礙。

2007年,其中的6個孩子獲得了925000美元以賠償其終身的心理傷害。這項研究被後人稱為“惡魔研究”。

風靡全球的“正面管教”教育體系創始人簡·尼爾森說:“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是收斂情緒,多給孩子正面積極的鼓勵,如果你愛他,就請給他一個愛的抱抱。

雖說良藥苦口利於病,但是有些逆耳的忠言並不利於行。


怎麼辦?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吼了他

怎麼辦?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吼了他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段話:

我們花了兩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的時間學會閉嘴。大多數時候,我們說的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

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我們大多數人總會選擇急於表達自己的主觀想法,將那些看似有道理卻很傷人的話一股腦兒的吐出來,卻一點也不懂孩子的感受。這樣的表達方式,就這樣一代又一代的被動的延續著。

我罵你不是因為我愛你,而是因為我情緒管理不好。


怎麼辦?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吼了他

怎麼辦?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吼了他

心理學家李雪說:輪迴有巨大的推動力,自己童年灰暗的父母,會把心理創傷傳遞給孩子。無論我們在意識上多麼希望孩子不再受苦,潛意識卻總在製造相同的陷阱。

作為父母,我們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終有一天,當孩子長大,為人父母之時 ,他也會不自覺地回憶起當初“父母的樣子”,也許也會復刻父母的行為,成為當初並不想成為的”他們“。

所以,請收起負面情緒,給孩子一個溫暖有愛的環境,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父母的愛,也學著去表達愛。

你有多久沒抱抱你的孩子,對他說我愛你了?


怎麼辦?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吼了他

怎麼辦?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吼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