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李彥宏、張朝陽和俞敏洪:大佬們的高考往事

首發於WX:超級預測

馬雲、李彥宏、張朝陽和俞敏洪:大佬們的高考往事

阿里巴巴·馬雲

18歲的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數學只考了1分。第二年,馬雲再次參加高考,數學考了19分。

那也是馬雲人生中最失敗的日子,“我覺得自己太差了,我幾乎什麼都不行,我高考落榜,我跟表弟到一家酒店去應聘服務生,結果表弟被錄用,我被拒絕,老闆說因為我長得又瘦又矮,長相不好”。後來馬雲的父親給他找了一個工作,騎三輪車給雜誌社送書。

雖然家裡人極力反對,但馬雲還是決定要第三次參加高考。這次馬雲數學考了89分,但離本科線還是差5分。不過憑藉優異的英語成績,馬雲獲得了升本的機會,最終被杭州師範學院(現杭州師範大學)錄取。

在大學裡,馬雲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也是活動積極的學生會主席。對於馬雲來說,如果不參加高考,他永遠不會獲得現在這樣的人生。對於過去的失敗經歷,馬雲說,那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因為失敗才能讓你真正看清你自己。

“如果高考失敗,不要放棄,再來一次,高考失敗不算啥,重要的是不能放棄努力。”如今的馬雲已成為世界頂級的企業家之一,談及過去的一切,馬雲雲淡風輕,說當年數學考1分,是因為隨便打了幾個鉤。

馬雲、李彥宏、張朝陽和俞敏洪:大佬們的高考往事

李彥宏並不覺得自己小時候有多麼大志向,像所有心都玩野了的孩子一樣,只是在“隨大流”中“忙忙碌碌”。那時父親常常帶李彥宏去看戲曲電影,為此他還一度迷上了戲曲。

但李彥宏對戲曲的興趣很快就淡了。相比於學戲,李彥宏覺得上學更具有吸引力。19歲的李彥宏考取了山西陽泉市的高考狀元。在填報高考志願時,他毫無疑問地選擇了計算機專業,但李彥宏的第一志願卻不是北大計算機系,而是信息管理系。

在他看來:計算機肯定可以在未來得到廣泛的應用,單純地學計算機恐怕不如把計算機和某項應用結合起來有前途。1991年,決定“走出去看世界”的李彥宏接到了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的入學通知。

留學讀研期間,導師偶然的一句話,“搜索引擎技術是互聯網一項最基本的功能,應當有未來”。那是1992年,互聯網還未普及,但李彥宏已經開始行動:不再專攻計算機,而是開始鑽研信息檢索技術。並從此認準了搜索。

馬雲、李彥宏、張朝陽和俞敏洪:大佬們的高考往事

搜狐·張朝陽

張朝陽屬於同齡人裡較早有唸書意識的一批人。他很小就知道,要出人頭地,學習很重要,很多自學成才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他。他成績一直非常好,5年的苦讀讓他從西安的一所廠礦子弟中學轉到了西安中學。

1981年,張朝陽順利地考上了清華大學物理系。提起往事,張朝陽對高考的歲月依然難忘。“我高考的時候沒住校,每天早上七八點的時候,和一大幫同學騎著自行車,浩浩蕩蕩去自習室溫習功課。”

張朝陽回憶到,“那時候父母給的壓力並不是很大,只是自己喜歡學習,特別是喜歡學物理。我覺得學習是件快樂的事情。”

馬雲、李彥宏、張朝陽和俞敏洪:大佬們的高考往事

新東方·俞敏洪

在電影《中國合夥人》裡,黃曉明跪在鄉親們面前求母親同意自己再參加一次高考。

黃曉明的原型是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家在農村的俞敏洪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當時他報考常熟市地區師專,師專外語的錄取分數線是38分,但他只考了33分,別的科目也考得不好。

高考失利之後,俞敏洪回家開拖拉機,插秧割稻,後來去大隊初中當了代課老師。一年後再戰高考,常熟師專的外語錄取分數線變成了60分,但俞敏洪依舊只考了55分,二次落榜。

俞敏洪回家繼續幹農活,仍對上大學念念不忘。後來他去了一個英語輔導班參加補習,這次的複習真正變成了全職脫產學習。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參加了高考,俞敏洪英語95分,語文有58分,總分387分。

當年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是380分。填志願時,俞敏洪不敢下筆填北大,是老師幫他填的。到了8月底,俞敏洪沒有收到任何錄取通知。老師和親戚們都說沒戲了,俞敏洪心裡非常非常難受,只好回家繼續在地裡種菜。

結尾大家都知道了。後來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上說過一段話:“精彩是人生持續一輩子的過程,絕對不是高考和中考一錘子就可以定下來的,這一錘子只是你的精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