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哲遺庥——浚縣古城之端木翰林府

賢哲遺庥——浚縣古城之端木翰林府 | 詩畫憑闌・影像志 Vol.01

端木翰林府(又稱世襲翰林府、世襲翰林院)始建於清道光年間,是一處坐南面北的古建築群。府宅由東西兩進院落組成,構成了七門相照的建築格局。清光緒年間遷至縣城西大街西段路南。

賢哲遺庥——浚縣古城之端木翰林府 | 詩畫憑闌・影像志 Vol.01

翰林府東院,東、西廂房,一進正房。PHOTO by mmb-Peking

賢哲遺庥——浚縣古城之端木翰林府 | 詩畫憑闌・影像志 Vol.01

通往西院 PHOTO by mmb-Peking

賢哲遺庥——浚縣古城之端木翰林府 | 詩畫憑闌・影像志 Vol.01

翰林府 PHOTO by mmb-Peking

賢哲遺庥——浚縣古城之端木翰林府 | 詩畫憑闌・影像志 Vol.01

千迴百轉,靜默成畫、如詩。PHOTO by mmb-Peking

賢哲遺庥——浚縣古城之端木翰林府 | 詩畫憑闌・影像志 Vol.01

如夢入夢 PHOTO by mmb-Peking

賢哲遺庥——浚縣古城之端木翰林府 | 詩畫憑闌・影像志 Vol.01

數盞燈照,一抹微紅。PHOTO by mmb-Peking

賢哲遺庥——浚縣古城之端木翰林府 | 詩畫憑闌・影像志 Vol.01

恍惚如昨,欲駐且行,稍事停留。PHOTO by mmb-Peking

賢哲遺庥——浚縣古城之端木翰林府 | 詩畫憑闌・影像志 Vol.01

1995年8月,端木翰林府被公佈為浚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至2016年,浚縣文物旅遊局對端木翰林府進行全面維修,對損毀消失建築進行恢復重建。


— “賢哲遺庥” —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南巡返京路過浚縣,孔子學生端木子貢的七十世嫡裔端木謙作為名門之後有幸迎駕覲見。康熙景仰聖門賢人子貢,封端木謙為翰林院五經博士,世代相襲。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西巡迴京路過宜溝,端木謙又受召見,賜書“賢哲遺庥(xiū,蔭庇、福)”。道光年間,端木謙後人大興土木,在浚縣古城西街建起顯赫一時的翰林府,將“賢哲遺庥”製成匾,懸掛於府前門額。

民國後,“賢哲遺庥”匾不復存在。


浚縣古城


始建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的浚縣古城,與大運河、國家4A級景區——大伾山景區共同構成了“兩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的獨特風貌。古城牆、云溪橋、文治閣、古縣衙、古街區等歷史遺存,處處透著歷史的厚重與輝煌。


浚縣


浚縣古稱黎陽,西漢置縣,明初改稱浚縣至今。

河南省唯一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大運河永濟渠浚縣段——衛河和黎陽倉遺址,有歷經滄桑的明代古城牆,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泥咕咕、民間社火…

浚縣境內有名勝古蹟300多處,大部分位於古城內,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10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11項、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5處,優秀歷史建築單體及院落44項,重要城市歷史環境要素及遺蹟、遺存13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