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次高考

我的三次高考

“搞沒搞錯,你的三次高考?”看到這個題目,你一定會很驚訝,你1973年出生,1992年上大學,雖然說不上很小就上大學了,也應該是和年齡比較相符。

但是我要告訴你這確實是真的。因為我上學年齡比較小,小學、初中、高中一直比較順利,但是在考大學時遇到了麻煩,甚至是很大的麻煩。我在17週歲就參加了高考,因為沒考上,在18歲復讀一年,還是沒有考上,在19歲又復讀一年,才考上一個大學。可以說是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馬上就要高考了,回想起自己三年參加高考的經歷,真是感慨萬千。既有金榜題名的喜悅,也有名落孫山的痛苦;既有努力到無能為力的刻苦,也有頻臨崩潰的無奈;既有學不懂搞不清的混沌狀態,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突然醒悟。

第一次高考是在1990年,可以用“雖未考中,意料之中”來概括。第一次高考離分數線差30多分,但是也在班級排前10名了。首先因為當時我們學校的學風、教風確實很差。應屆生考不上幾個,大部分都要補讀。其次這也不能全部怪學校,畢竟我們班還有一個考取了第四軍醫大學。怪只能怪自己以前的升學之路太順利,沒有遇到過挫折(從小升初到中考都沒有費多大的精力,都考取了縣一中),怪自以為比較聰明,沒有認真刻苦的學習。再就是在高三的時候做了一個闌尾炎手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力複習,記得當時很多複習試題都沒來得及做,其實也確實不會做。

第二次高考是在1991年,可以用“滿懷信心,失望之至”來概括。第一年沒有考上,到邢臺縣會寧中學補習。會寧中學當時在邢臺市是一個不錯的學校。到了複習班發現自己的基礎太差了,很多基本的東西都沒有學會、沒有搞懂。第一年的分數也有運氣的成分。那就從最基本的開始,認真聽講、認真做題,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考試時不能在邢臺縣參加考試,沒有辦法又回到了內丘,也沒有一個好的學校接納,臨近高考時,複習的很不繫統。但是對考取一個大學,還是充滿信心的,畢竟第一年什麼都不會還能考不少的分數,今年經過一年的努力,基礎紮實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第二年距離分數線差1分。出分那天,我得知自己沒考上,覺著天就要塌下來了。躺在家裡不出門待了三天三夜,幾乎不吃不喝。得知以前不如自己的同學都考上了不錯的大學,更是覺得天昏地暗。

第三次高考是在1992年。可以用“成績尚可,應該更好”來概括。經歷過天昏地暗的煎熬。自己上了十幾年學了,智力也算可以,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出路只有一條,捲起鋪蓋補讀捲土再來。這次為了避免差錯,選擇在自己的母校內中複習。因為分數在複習生中還算高的,沒有收取學費。這次複習主要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提高熟練程度上下功夫。因為有了上次複習的基礎,主要是多做題,提高熟練程度。二是在薄弱學科上下功夫,尤其是在語文這個老大難上多用時間、多琢磨。當時一些考上學的同學去學校感謝老師,或者寒假的時候到學校,聽他們講大學的生活,看他們成功的喜悅,我都覺著無臉面對。當時的學習,不但是為了學習知識,更是為了爭一口氣。

雖然沒有在晚上加班挑燈夜戰到12點,但是在課堂上絕對是充分利用,高效學習。最後老師的模擬或者練習,我的速度已經相當可以了,每張試卷至少提前一個小時完成。準確率也可以說相當高達到了會的基本不錯。最好的成績能排到邢臺市前10名,這在我們學校的歷史上也很少。最後半年,學習有點放鬆,主要是受到了“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錯誤思想的影響。不論怎樣,考上大學已經不成問題了。出分哪天,我自己都不敢去看。父親去了,考得還不錯,縣裡理科最考分。很快學校把這個消息也反饋到我這裡。當時雖然喜悅,但並不是很激動。因為已經比被人晚了一年了,甚至感覺還可以考得更好一些。之後就是填報志願,入學學習了。。。。。。。

三年高考,三年磨難,那段精力實在令人難忘,在大學甚至工作後還經常做一些有關高考的夢,經常夢見自己在考場的情景,夢見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了,還是距離分數線差一點點。。。。。。

三年高考,三年感悟。要說啟示應該有以下幾點:

1、人的智力是有差異的。但是不論如何,好的成績必須有一定的學習時間和練習做保證。

2、考試前夕保持一定的緊張程度是有利於發揮的。考試之前不應該太緊張,但“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絕對使不得。

3、學習必須要均衡,偏科最影響升學。當時我總分全縣第一,但是單科都不是最高分。

4、學習要時間做保證,但絕對不應該打持久戰、打疲勞戰。提高課堂效率、講究方式方法很重要。

距離第一次高考快三十年了,彈指一揮間,當時的學習、考試情境還歷歷在目。作為一個曾經的考生,現在的開始考試管理工作者,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分享給大家,也算今年高考的一個作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