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代學者中少有的爭回領土的官員,晚年卻以賣字為生


他是清代學者中少有的爭回領土的官員,晚年卻以賣字為生

在近代史上,我國長期受列強的欺凌,其中在國土方面被沙俄侵佔的面積最大。在眾多的學者群體中,有一位不僅在金石學方面造詣很深,貢獻巨大,而且憑藉自己當時的官位,為國家爭回了不少領土。他,就是吳大澂。

吳大澂,字清卿,江蘇吳縣人。初名大淳,號恆軒,晚號愙齋,他秉性剛直,在做諸生時,就敢於上書言事。曾應京兆試,言:“致治之本,在興儉舉廉,不言理財而財自裕。若專務掊克,罔恤民艱,其國必敝。”後六年成進士,授編修。皇帝大婚典禮隆重,花費巨大。他上疏請裁減繁費,“直聲震朝右”。後來慈禧修頤和園,他也上書言時事艱難,請停止施工。 吳大澂還做了一些主管各省文教的官,舉薦品學兼優的士子入翰林院,使朝廷風氣有很大改善。在主持西北各省大饑荒的時候,開倉賑災,“ 躬履災區查勘,全活甚眾”。此時,他與一代名臣左宗棠、曾國荃、李鴻章等交章論薦。

他是清代學者中少有的爭回領土的官員,晚年卻以賣字為生


讓吳大澂青史留名的事蹟是他在與俄國打交道爭國境線的事宜。吳大澂學問很好,懂歷史地理學,通過實地考察,認為被沙俄久佔的琿春黑頂子地區應該是中國領土,“ 因請頒舊界圖,將定期與俄官抗議。” 他在當地找到咸豐年間舊界圖立碑五座,建銅柱,自篆銘曰:“疆域有表國有維,此柱可立不可移。”於是被侵佔的地區復歸中國,更重要的是,“而船之出入圖們江者亦卒以通航無阻。”

吳大澂雖然是書生出身,但很有膽識。當時有個叫韓效忠的山東人,因賭博輸了錢,跑到吉林夾皮溝,嘯聚了四五萬人。“此地產金,在寧古塔、三姓東,萬山環繞,廣袤七八百里。 效忠嚴而不擾,眾服其公允,屢抗大軍不出。”吳大澂單騎抵其巢,留宿三日,勸降了韓效忠。吳大澂的氣概可見一斑。還有一次,也是隻身出使朝鮮,面斥了日本使節,對方被他氣勢震懾,減免了賠償軍費十一萬兩。 但氣勢歸氣勢,打仗還要靠軍事實力和戰略。中日甲午開戰後,吳大澂出於報國之心,請纓率湘軍出戰。此時的湘軍早就不是跟太平天國打仗時候的湘軍了,實力大不如前,再加上吳大澂本是學者出身,不懂軍事。上來就接連打了幾次敗仗,他自己也說,“餘實不能軍,當自請嚴議。”牛莊之戰失利後,吳大澂拔劍欲自裁,被下屬奪下阻止。

他是清代學者中少有的爭回領土的官員,晚年卻以賣字為生


吳大澂率僅存的敗兵退回後,被革職留任。後又降旨革職永不敘用。晚年主講上海龍門書院,窮困時以賣字畫、出售自己收藏的古銅器為生。

說完吳大澂的政績,再說說他在學術上的貢獻。 吳大澂“博通訓詁辭章,尤嗜金石。”“有所見,輒手摹之,或圖其形,存篋笥,積久得百數十器,編《恆軒吉金錄》若干卷。” 又盡取潘氏暨濰縣陳氏、福山王氏諸家合己所舊藏拓本,考而釋之,都十四卷。仿宋歐陽公例,名曰《愙齋集古錄》。復裒鐘鼎異文,撰《說文古籀補》十四卷、《附錄》一卷;就古金文以探制字之源,撰《字說》一卷。

清代以前,我國度量衡多記載於律數、曆書以及食貨志之中,一直沒有形成專門的學科,直到清代西學東漸以來,傳教士將西方近代計量帶到中國以後,清末民國的學者才逐步建立了中國的近代度量衡體系.其中,吳大澂首次以實物全面考證度量衡,著錄《權衡度量實驗考》一書,首次將度量衡從律學和金石學中獨立出來,成為度量衡專著。

他是清代學者中少有的爭回領土的官員,晚年卻以賣字為生


吳大澂的書法很不錯, 他將小篆與古籀文結合,功力甚深,即平時書翰也常用工整精絕的篆字為之,規矩整齊,別有情致。他用這種方法書寫《論語》、《孝經》以及信札,大小參差、淵雅朴茂,在當時是一種創造。吳大澂寫篆書,喜用隸書書款。他的隸書橫平豎直,亦取法漢碑。行書學曾國藩。有《篆文論語》井《說文部首》見重於藝林。

吳大澂於六十八歲時去世。他去世時,翁同龢特遣人送去輓聯:“文武兼資,南海北海;漢宋一貫,經師人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