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67人,年賺超百億!高鐵究竟是搞運輸的,還是搞資本的?

證監會不可謂不生猛,因為它居然向一個國有公司發出了問詢函:你到底是運輸公司,還是資產管理公司?!

被問詢的對象就是大名鼎鼎的“京滬高鐵”。

自正式向證監會遞交IPO申請後,有關“巨無霸”京滬高鐵上市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資本市場的神經。

兩週後,便收到連證監會的火速問詢:“你究竟是一家高鐵旅客運輸公司,還是資產管理的公司? ”

員工67人,年賺超百億!高鐵究竟是搞運輸的,還是搞資本的?

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總資產規模為1870.8億元;

員工人數67人(含借調人員25名),人均管理資產規模27.9億元,前三季職工薪酬高達2214萬,平均下來每個人月薪高達3.6萬,還不包括年終獎!

一個管理著中國鐵路大動脈的公司為什麼只有幾十名員工?利潤為什麼那麼高?這合理嗎?

1318公里,一年發送旅客近2億人次,作為中國最繁忙高鐵線路,僅憑42個正式工+25個借調臨時工如何做到的?

委託運輸管理=外包?

之所以出現這一為公眾所不知的“罕見”情況,原因在於京滬高鐵採用了“委託運輸管理”模式來開展高鐵業務。

通俗地講,京滬高鐵公司擁有的是高鐵線路、車站等資產,但動車的設備、運輸、安全等管理都委託給了沿線的鐵路局。

說白了,就是搞“外包”。

而乘客坐高鐵時見到的乘務人員、司機,也都不屬於京滬高鐵公司的員工。

京滬高鐵表示,“委託運輸管理”可以充分發揮鐵路局在人員、設備、技術、經驗等方面的優勢,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公司的運輸質量和效率,也能夠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67個人管這麼大公司,證監會也對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否為“高鐵旅客運輸”表示質疑。

是因為這些業務都是委託給鐵路局在做,實際上高鐵公司並沒有直接從事高鐵旅客運輸。

高鐵公司有的只是高鐵線路、車站這些資產,高鐵動車組、列車長、乘務人員這些都是鐵路局的。

因而證監會認為,必須解釋清楚京滬高鐵是否真的是高鐵旅客運輸公司。

“躺賺”的秘密:坐收過路費

京滬高鐵每年通過運送旅客獲得約為150億元收入,這部分佔公司總收入的50%左右。

剩下的收入來自哪裡?

原來京滬高鐵還有一個“躺賺”的秘密:收“過路費”。

京滬高鐵線路總投資約2209億元,建成通車後,通行在這條線上的列車就需要交“過路費”。

如同汽車走高速公路時交通行費,京滬高鐵將其稱為“線路使用服務費”,其他鐵路運輸企業途經這條線路的列車需要交錢。

按照現在的線路使用服務費標準,北京南-天津南區段為特一類特別繁忙第一檔,單組動車組(8節車廂)為101.7元/列車公里,重聯動車組(16節車廂)為152.7元/列車公里。

北京到天津的距離120公里,那麼一列8節車廂的列車需要交約1.2萬元,一列16節車廂的列車需要交約1.8萬元。

員工67人,年賺超百億!高鐵究竟是搞運輸的,還是搞資本的?

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滬高速鐵路全線(含本線和跨線)累計開行列車99.19萬列,累計發送旅客10.85億人次,其過路費數額有多巨大可想而知!

“過路費”之外,京滬高鐵還會收取接觸網使用服務費、車站旅客服務費、售票服務費、車站上水服務費等。

京滬高鐵除了擁有整條線路,還有24座車站,旅客使用車站也需要交錢,這些費用包含在車票裡。

具體標準是:

北京南站和南京南站為繁忙車站第一檔,高速動車組為8元/人;

上海虹橋站為繁忙車站第二檔,高速動車組為9 元/人;

其餘車站為5 元/人(高速動車組)、3 元/人(其他) 。

京滬高鐵還會收取旅客票價1%的售票服務費,乘客買一張從北京到上海二等座票,票價是553元,就有5.53元進了京滬高鐵的口袋。

上述提到的所有費用,京滬高鐵將其稱為“提供路網服務”,這項服務在2018年為京滬高鐵創造了150億元的收入,約佔總收入的一半。

員工67人,年賺超百億!高鐵究竟是搞運輸的,還是搞資本的?

業內人士評價稱,“這是鐵路總公司手裡最賺錢、最優質的一個資產”。

按照京滬高鐵2017年利潤127.16億元,客運量1.8億人次計算,

平均每張票盈利在70元左右。

“鐵老大”也可能成為“利潤奶牛”

客源穩定,日賺3500多萬,京滬高鐵為何還要上市?

實際上,鐵路資產證券化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早在去年1月,中國鐵路總公司就與深交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業內人士認為,股市將有助於鐵總拓展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與鋼鐵、軍工等其他國有企業相比,鐵路資產證券化關鍵在於必須依靠改革提高經營效益的同時,還要考慮民生問題。

證監會的此次提問,也是直擊重點:你是搞運輸的,還是搞資本的?

如果京滬高鐵上市,它可持續的盈利增長空間在哪裡呢?

難道是不斷上漲票價嗎?

當然不是。也許我們可以對標一家全球同類企業——JR東日本。

日本鐵路公司(JR)曾經是日本虧損最大的國有企業之一,但在1987年分割民營化之後,旗下多家公司卻成為了“利潤奶牛”。

其中,以JR東日本的表現最為突出。

員工67人,年賺超百億!高鐵究竟是搞運輸的,還是搞資本的?

根據2018年世界500強數據,JR東日本公司的營業收入超過了266億美元,利潤超過了26億美元,淨利率高達9.8%。

在財報中,JR東日本將收入分為四部分,分別是運輸服務收入、零售及服務收入、地產及酒店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而後三項的非運輸服務收入佔比超過三成,且後三項的收入增速明顯高於運輸服務收入。

也就是說,增值服務為JR東日本貢獻了很大的力量。

事實上,我國高鐵已經在增值服務方面進行了多種嘗試,比如中鐵總在部分高鐵線路推出了外賣點餐服務,還有生鮮冷鏈快遞服務、快遞專用車廂服務等。

而這些,都是中國高鐵的獨有創新。

其實,只要不斷提升服務意識和進行產業創新,即便像“鐵老大”這樣的傳統虧損大戶,也有可能變成一頭“利潤奶牛”。

*本文綜合整理自:

每日經濟新聞、中國證券報、新京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