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說到吃麵,蘇州人那是數一數二的。面,似乎成為了蘇州人的一種情懷,貫穿在蘇州人的生活日常裡。蘇州城不大,麵館卻有2000多家,百年老字號也多,於是到哪裡去吃麵,吃什麼面,就大有講究了。在蘇州的老面客心中,都有一個麵館排行榜,每天早上去自己心儀的麵館中吃上一碗頭湯麵,這才心滿意足,開始一天的美好生活。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比較有代表性的11家麵館,看看你們吃過幾家?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1、同得興

如果說楓鎮大面是蘇式湯麵的一塊招牌,那同得興就是蘇州麵館的一塊招牌。比起蘇州不少明清時就已創立的老字號,同得興只能算是後起之秀,然而它卻憑藉著一碗白湯楓鎮大肉面成為當下蘇式麵館的代表。2001年,為配合中日邦交友好30週年紀念,同得興應邀訪日並傳授與交流蘇州面技,被每日放送一一"世界走訪記"拍攝成記錄片,取名為《難忘你,蘇州湯麵王》,在日本播放,引起極大的轟動。2013年,《舌尖上的中國Ⅱ》攝製組在蘇州蹲點"私訪",反覆品嚐篩選後,最終看中同得興"一碗麵",並給出評價"白糟粒粒,面滑湯鮮",僅僅八個字的簡單評語,已足夠勾起人們對於這碗麵的嚮往之情。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同得興創立於1997年,是由有"姑蘇面痴"之稱的肖偉民一手創建的品牌。肖偉民說,取名'同得興',一是沿襲蘇州老字號麵館'興'的傳統,二是希望做面的吃麵的都能'同德同心',共同做大蘇州一碗麵。為了做好這碗麵,肖偉民傾其所有,不斷鑽研,將奧灶面、蘇幫面的特色相融合,刨出了似奧非奧、似蘇非蘇的"同得興面",將幾乎要絕跡的老蘇州傳統面技藝繼承了下來,做出了楓鎮白湯麵。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同得興的這碗楓鎮大肉面,不僅是店家招牌,更是整個蘇式湯麵的扛鼎之作。每天早晨6點一開門,定點供應的優質五花肉送到同得興店裡,師傅們忙著操作完驗貨上秤,拔毛清洗等一系列步驟後,要加作料放到鍋中燜4個半鐘頭才能起鍋。切肉也有講究,每塊肉在1.2兩左右,麵湯製作時還要加入雞鴨骨、黃鱔骨頭、螺螄等原料吊制而成,其中還需加入酒糟,以增加風味。楓鎮大肉面具有很強的時令性,過去只在夏至立秋兩個節氣之間供應,同得興至今仍保留了這一傳統,並且每天僅供應300碗,這嚴苛的要求往往使得眾多專程前往的食客與它失之交臂,卻也更為同得興增添了一份神秘和誘人的色彩。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如果你能有幸品嚐到這碗麵,你會發現它的確名不虛傳:一碗麵端上桌來,湯汁清澈見底,細白的麵條撈在青花大碗中,猶如"鯽魚之背",綠蔥點點,白糟粒粒;面上是一塊白嫩透明的燜肉,使人頓覺清新。喝一口湯,意外的鮮香濃郁,湯水中酒釀的清甜若隱若現,與面香結合得恰到好處。細品之,麵條細滑彈牙,湯汁清澄,燜肉細嫩,入口即化,那色、那香、那味,讓你再次回想時,仍會不由自主的舌底生津。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2、裕興記

裕興記有三大法寶:兩面黃、三蝦面和禿黃油。兩面黃是蘇州觀前街上百年老店觀振興的招牌面店,解放後就很少供應,消失已有二三十年。此面有硬"兩面黃"和軟"兩面黃"之分,硬"兩面黃"是生面油炸,軟"兩面黃"是下的硬麵濾幹再炸,要兩面都炸成金黃色,香味飄出,然後撈出放在盤子上,再將澆頭連滷澆在面上,讓麵條吸足滷汁,味道又香又可口。裕興記店開業之後使其重現江湖,不過由於軟"兩面黃"的做法太過耗時費力,現在裕興記供應的"兩面黃",基本上是硬"兩面黃"的做法。麵條被炸的金黃酥脆,香入胃腸,火候剛恰好,淋在兩面黃上的澆頭是現炒的,吃的時候用筷子將兩面黃浸入湯汁中,略加攪拌,此時兩面黃既有油炸的酥脆又有湯汁浸過的軟糯,兩種口感交融在一起,非常奇妙。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三蝦面則是每年端午前後一經推出,立刻引得眾多食客爭相前往嚐鮮。所謂"三蝦",即是蝦身上的三寶:蝦子、蝦腦、蝦仁。"三蝦"以太湖所產的白蝦品質為上,漁民形象地稱之為"蠶子蝦"。這碗麵十分費工夫,需先剔蝦子,再剝蝦仁。烹飪的時候要先起油鍋,依次下漿好的蝦仁、蝦腦和蝦籽,迅速翻炒幾下即可出鍋,中間除了少許料酒外,其他一點調料都不用加。烹飪好的三蝦盛在盤中,蝦仁、蝦腦上沾滿了蝦籽,色澤鮮豔,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三蝦作為澆頭,有兩種吃法,一種是湯麵"過橋",一種是直接用來拌麵。前者的麵湯需用白湯,否則會蓋住三蝦澆頭的鮮美,拌麵則比較簡單,直接拌著蔥油麵,吃起來一點也不浪費.蝦仁肥美,嫩;蝦子飽滿,鮮;一粒粒形似紅米的蝦腦硬實,香。味道之鮮美真是想想都流口水!三蝦的原料並不稀奇,但是如果你親眼見過他們剝蝦仁和出蝦腦所費的細功,就知道這東西有多值錢了,"重功輕料"一目瞭然。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禿黃油麵也是傳說中的頂級麵點,禿(tei)黃油,是蘇州方言。禿,音近似忒,是"只有"或"獨有"的意思,黃油即蟹黃、蟹膏,之所以叫"禿黃油",是因為它只選蟹膏和蟹黃,不參雜一絲蟹肉在其中,可以說是蠻奢侈的一種吃法了。裕興記的這碗禿黃油麵,是用三隻公蟹純膏+三隻母蟹純黃,加上透熟的肥膘末,然後用蔥、姜爆香,再用黃酒燜透,高湯調味,最後再淋上豬油和灑上胡椒粉便成。炒好的澆頭色澤深黃,油光透亮,散發出誘人的香氣。現炒的澆頭,趁熱倒入面裡,蟹黃和蟹膏經過高湯、肥膘的煎熬,裹上了每一根麵條,濃濃的蟹香撲鼻而來,誰捨得一下子吃完呢?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3、偉記奧麵館

要吃奧灶面,偉記奧麵館是不錯的選擇。這家店是蘇州有名的老字號,以奧灶面為主打,紅油爆魚面和白湯滷鴨面最為著名。地道的蘇式奧灶面源自崑山,過甜的口感讓許多外地食客難以接受,甚至留下了"蘇式面很難吃"的印象。而偉記奧麵館針對這一點做了改良,特別是白湯滷鴨面,少了一份濃甜,多了一份鹹鮮。麵條用精白麵加工成龍鬚麵,投鍋煮時水大透足,少投勤撈,保持水清,下使之軟硬適度。再將大麻鴨用老湯熬煮,鴨肉肥而不膩,配以剛撈起的頭湯麵,白麵白湯,原色原味,湯清面爽,澆頭醇厚。初夏來上一碗,再擰巴的腸胃都能給捋順了。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4、胥城大廈

胥城大廈是蘇州的一家四星級酒店,但沒想到這裡最出名的居然是一款來自市井的奧灶面。胥城的奧灶面,從引進到改良已經有二十多年了,每天的食客絡繹不絕,著名電影演員葛優先生也曾在胥城品嚐過奧灶面,至此胥城的奧灶面已經成為了酒店的一大品牌,它的名聲響徹了整個蘇州城。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那麼胥城奧灶面的奧妙又在哪裡呢?俗話說:"唱戲靠腔,吃麵靠湯。"胥城的麵湯分為紅白兩種,白湯是以老雞、老鴨加上豬腿骨熬製而成;而紅湯的投料則也更為講究,每天留三分之一的原湯,加上等青魚頭、豬腿骨、螺螄、鱔背、蝦殼、雞殼、甲魚殼等配上上等紅棗、作料,並配以十四種中藥材每天熬煮9個小時,這樣熬出來的湯汁原汁原味,湯濃味鮮。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說到奧灶面,就得說到澆頭,胥城有爆魚、滷鴨、燜肉、爆鱔、蝦仁五種澆頭,色濃味鮮的爆魚面,肥而不膩的燜肉面,酥而不爛的滷鴨面,鮮美香醇的紅油爆鱔面,晶瑩透亮的蝦仁面,吃上一口胥城的奧灶面,那股美美的味道,保管讓你一輩子忘不掉!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5、美味齋

美味齋不算出名,但卻深得許多老蘇州的喜愛。美味齋的爆魚面堪稱蘇州一絕,並且有"蘇州一碗麵"的招牌做託,到飯點的時候需要早點去,否則很可能就沒有位子。美味齋的爆鱔面,鱔魚有其獨有的鮮甜與韌勁,一點兒腥味都沒有,還剃了魚骨,入口感軟滑。而爆魚面更是十分入味,表皮被油煎的酥脆,當中魚肉細嫩,甜中帶鮮。除卻常見的龍鬚細面,美味齋還提供蘇州少見的小闊面,雖不如細面彈牙勁道,但口感更加綿軟爽滑。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6、陸長興

陸長興,在蘇州各種百年老字號中,它應該算是地地道道的小字輩。1992年,受到洋快餐啟發的陸氏父子申請註冊了"陸長興"商標,陸長興由此成為蘇州餐飲行業第一塊商標。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陸長興的面名聲在外,不僅是本地人,就是許多到蘇遊客也對它讚不絕口。爆魚面裡的爆魚炸的剛剛好,不老不嫩,透著鮮甜;燜肉肥而不膩,入口即化;雪菜又脆又爽口,從裡到外的鮮。大排面,爆蟮面,扁尖肉絲麵也都是不錯的選擇。點上一碟薑絲,簡直絕配!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7、御面齋

御面齋是這幾年新晉的蘇式麵館,因做法新式,用高價食材,最近兩年也被頻頻刷屏。"御面齋"這個名字,聽上去似乎像乾隆下江南時御筆親賜的名號,頗有些狂妄之意,然而實際上店面卻小到只能放四張桌子,一不留神就錯過。小歸小,但卻佈置得古意盎然,頗有些情調。中式的桌椅和掛畫,一塵不染的餐具和茶具,這環境比起普通麵館算是精品級的了。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御面齋的野鴨面,是蘇式湯麵中較為新穎的選擇。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用砂鍋滾燙鮮香地端上來,浸泡在麵湯裡的半片鴨腿,裹著綠的耀眼的青菜,竟讓人有種美人兒出浴的錯覺。不就是一碗野鴨面,當真這麼銷魂?NO、NO、NO!八十歲的老熟客立馬給你糾正思想,"這可一點都不肥膩的野鴨腿,湯頭原汁原味的鮮,沒有鴨騷味,麵條嚼勁又軟硬適中哦!"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如果你以為這碗鴨腿面就是終結,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這只不過是入門級的湯麵。御面齋的澆頭裡既有蘇州人超級愛的傳統蟹粉、蟹黃、蝦仁,女孩子最愛的膠原蛋白豬腳麵,還有升級版的松茸、鮑魚等,以及"蘇州最貴一碗麵"——澳洲龍蝦麵,售價1880元。整個面端上來很是霸氣:一隻大龍蝦靜靜的臥在雪白的面上,鴿蛋、鮑魚和其他海鮮盛在熬製了3個小時的雞湯裡。長時間熬煮的鮮湯,散發出濃郁的雞油香味,小嘬一口,能夠感受到鮑魚、魷魚和龍蝦海鮮的清甜。蘇式湯麵中的面從來都是不是配角,御面齋選用的是極細的龍鬚麵,卻煮的不爛不糊,軟硬恰到好處,足可見師傅的功力。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8、陸振興

陸振興麵館始創於清代同治三年(1884年),已有140多年的歷史。該店原名"陸正興",最早位於蘇州山塘街,後雖幾經遷移,但卻始終由陸氏子弟代代相傳下來。1995年,由陸繼榮繼承經營,並改名"陸振興",以經營蘇式麵點為特色,是著名的蘇式麵店之一。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陸振興是典型的蘇幫麵館,燜肉面、炒肉面、爆魚面都是招牌,值得一試。陸振興也是分白湯和紅湯,白湯很贊,喝完口不幹;紅湯湯色深紅,乾淨無雜質,味道鹹鮮偏甜,需要哪種,點單的時候特別說明一下即可。傳統的燜肉燜蹄滋味地道,炒肉鹹鮮,筍都是選的嫩芽,口感極佳。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9、韋復興

韋復興,與蘇州博物館一街之隔,但毫不起眼,很容易就被略過了:門前亂糟糟的停放著許多電瓶車,就連招牌也被遮陽棚擋住了大半,更別提店裡藍色的塑料椅子和略顯油膩的檯面讓它像極了大學食堂。然而這家店也可算得上蘇州最出名的麵館之一:不僅曾登上了蘇州當地報紙《姑蘇晚報》,就連蘇州電視臺都曾報道過它!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韋復興的爆紅,皆因為它的這一碗招牌陽春麵。之所以稱為招牌,不僅因為面的味道,還因為這碗麵只賣3塊錢,是蘇州最便宜的一碗陽春麵。所謂陽春麵,也就是光面——沒有澆頭,只有湯和麵。正因如此,所以對湯和麵的要求就尤顯苛刻。每天早晨不到3點,韋復興的師傅就已經開始按照傳統方法熬製湯頭。豬骨加上各種河鮮打底,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熬製,麵湯和白開水一樣清澈見底,但喝上一口,卻感覺鮮美無比,再加上特製的麵條,讓許多蘇州人大老遠趕來吃上這一口。你問值得嗎?吃過的人就簡單的一句話:"這碗麵,不僅是幾錢的事。"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10、新聚豐

新聚豐其實並不是麵館,而是一家老牌的蘇幫菜館,也是蘇城為數不多的供應"三件子"的餐館。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三件子是老蘇州宴席上的壓軸菜,最後沒有這一大鍋鎮場,主人的面子不夠完整。標準三件子,得用常熟鹿苑鄉的三黃雞、婁門麻鴨和本地黑毛豬的全蹄髈,在超大號砂鍋裡燉六個小時以上,燉到湯汁稠厚食材酥爛還不走形,方是到位。最後加入最簡單的鹽調味,就已經鮮美異常。若是大戶人家,還要在湯中加入金華火腿、鴿子、鴿蛋等好料,升級為"五件子"甚至"七件子"。在蘇州的冬天吃三件子,有多喝一碗湯少穿一件衫的說法。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這吸收了燉物精華的湯正是下面的最好湯底,整個三件子吃得差不多了,再讓店家送回廚房,加入青菜和一碗光面,配這湯底略煮一會兒,重新端上來,麵條吸收了湯底的精華,香氣四溢,將這份豪華的"三件子湯麵"一掃而光,最後扶牆而出,方算盡興。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11、西湖面館

有食客甚至這樣動情的形容這家麵館:"我敢這麼說,只要你去吃過,肯定會再想去的!"西湖面館是太湖邊臨湖鎮上一家經營了20多年的老麵館,雖然算不上老字號未曾威名遠揚,但在當地那也是人盡皆知。西湖面館和大多數的蘇式麵館一樣,清晨起營業至過午,基本下午1點就關門打烊了。因此有人為了吃上一碗他家的頭湯麵,不惜清晨5點起床,驅車數十公里趕往,這碗麵的誘惑力,不問可知了。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西湖面館的鱔絲面是招牌,擁有超高的點單率。面用厚實的青花大碗裝著,看起來分量十足。鱔絲塌塌滿地蓋在面上,其實,與其說是鱔絲,不如說是鱔片,看來店家選用的是身材圓潤的黃鱔,因此每一片的厚度都很給力。調味也非常出色,鱔魚吃在嘴裡絲毫沒有腥味,只覺得又鮮又嫩,十分銷魂。每一根麵條都裹上了濃郁的掛汁,吃起來濃郁噴香,鮮而不鹹,而麵條本身也非常勁道,往嘴裡吸的時候甚至能感覺到麵條的拉伸感。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乾貨!老蘇州們都未必吃全的11家麵館,你們吃過幾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