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外傳——我還是太年輕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外傳:

子貢問:“沒錢的時候不diao絲,有錢的時候不裝X,這種人怎麼樣?”

孔子說:“還行吧,不過比不上沒錢的時候窮開心,有錢的時候是紳士。”

子貢就說:“《詩經》裡面寫到:‘玉不琢不成器,人比人嚇死人!,說的就是這樣吧”

孔子說:“小賜賜啊,終於可以跟你討論《詩經》了,我剛跟你說肚子叫你就知道去煮米。”


切磋,專指處理象牙的工序;琢磨,則是處理玉石的工序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多的解釋都類似,不過我認為並不需要往學問品德上的切磋琢磨去靠。


朱熹說,切過了就已經夠好了,還要磋他;琢過了就已經很好了,還要磨一磨。


字面意思上是子貢認為他說的人已經夠好了,但是還是要繼續精進,做到跟孔子說的那種人才好。

朱熹好像說得在理。

但是這可能並不符合子貢問這個問題的原意。

解讀這則對話的關鍵詞在“始”字。這個“始”始字表明這句話發生在子貢拜入師門不久的時候,他還是有點小自負的,還沒有像後期那樣是孔子的腦殘粉。

而孔子最為得意的門生顏回(比子貢大一歲)14歲就拜入了師門,應該比子貢早好幾年。

面對老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停地誇獎顏回,貴族出身富得流油子貢心中未免有些不服,作為一個富二代,他覺得自己的好學和品性已經相當地不錯了,所以他問孔子:“貧而無諂,富而不驕,何如”,口才很好的子貢心裡面小算盤打得飛起,他直接表示自己的自信,他拐彎子地質疑孔子評價學生的標準。

很容易看出來,子貢想問的是:“顏回他無非就是不去諂媚拍馬屁而已,怎麼比得上我這麼有錢卻一點都不傲嬌的品格?”

孔子何許人也?

這點小九九必須看破,孔子就呵呵他一句:“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說的就是,顏回他雖然貧窮,但是他卻自得其樂(“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而你呢?已經可以了其實,不過還是要更進一步,做到好禮才行啊(也是在暗批子貢不好禮)。

子貢當時恐怕羞紅了臉,但是他非常的有氣度和好學,雖然是簡簡單單一問一答,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在孔子面前耍小聰明的能力,一下就被看穿了,對孔子的智慧愈發的五體投地了。

子貢總結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說的就是這樣的人吧”言外之意,就是說,我需要繼續錘鍊自己的品德,精益求精。

孔子看到子貢孺子可教,心中也是歡喜,所以說:

阿賜啊,可以跟你講《詩經》了,我只要說出上句,你就知道下句要怎麼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