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人士:動力煤全年維持振盪偏弱走勢

近期,港口動力煤價格快速下跌,截至4月10日,CCI5500已經跌至497元/噸,CCI5000跌至431元/噸。在4月12日中天期貨舉辦的動力煤線上專場活動上,與會嘉賓普遍認為,當前動力煤上漲驅動不足,價格仍無止跌跡象,預計全年維持振盪偏弱走勢。

“當前,產區基本恢復正常,甚至高於去年同期水平。”蒙泰集團首席煤炭期貨分析師樸成柱說。

供應方面,首創證券高級投資顧問冷玉東表示,動力煤供應邊際增長較快,但整體增速較慢。據他介紹,2020年1—2月原煤產量4.89億噸,同比增長-4.8%;2019年原煤累計產量37.4億噸,累計同比增長5.6%。自2018年以來,原煤及動力煤產量的增速在逐步上升,2019年煤炭在產產能達到38億噸,而消費量是36億噸,後續隨著在產產能的逐步增加,供給對價格的彈性將繼續增加,從而導致未來的價格上漲彈性小於下跌彈性,未來價格變化的特性或將為易跌難漲態勢。

冷玉東還表示,未來動力煤進口政策有望趨嚴。去年以來,進口煤政策管制較多,但進口煤的增速依然較快。其主要原因是政府為了降低實體經濟用電成本,通過加大對國外煤炭的進口,帶動國內煤炭價格下行,以幫助火電企業的盈利,從而為火電企業騰挪出降電價空間。同時疊加國家煤炭價格的大幅下跌,煤炭內外價差持續擴大,進口動力強勁,導致去年以來煤炭進口增速較快。而今年國內煤炭價格大幅下跌,市場較為低迷,預計政策對進口煤的量有所幹預,進口增速有望下降。

庫存方面,產地動力煤庫存開始累積。冷玉東說,從動力煤生產企業的周度頻率庫存數據可以明顯發現,從去年2月開始至6月,動力煤生產企業庫存就開始累積,7月中旬開始小幅下降;隨著上游產能釋放速度的加快,上游庫存開始累積。但隨著9、10月份下游需求淡季的到來,產地庫存開始累積,隨後動力煤生產企業庫存大幅下滑,對應當時現貨較強的走勢;直到今年3月份開始,動力煤生產企業庫存開始累積,說明短期內動力煤仍處於供應大於需求的格局中。

“受疫情影響,下游電廠主動補庫,日耗回升速度緩慢,電廠庫存逐步累積。”冷玉東稱。截至目前,沿海6大電廠庫存為1742萬噸,較月初小幅下降8.4萬噸,月環比下降幅度為0.5%。庫存煤炭可用天數為29.06天,與月初相比下降11.88天,下降幅度為30.2%。預計隨著下游日耗的逐步回升,煤炭庫存可用天數將逐步下降,但仍處於歷史同期高位水平。

對於下游需求,樸成柱認為,短期看不到大幅上升的跡象。一方面,當下正值春夏之交,氣溫適宜,居民用電需求進入傳統淡季。另一方面,疫情影響仍在持續,第三產業短期難以恢復至正常水平,且國際貿易停滯對國內經濟影響也將逐漸顯現。進入汛期後,水力發電將有所增加,擠佔電煤市場份額。同時,港口庫存和社會庫存大幅攀升,增加煤企壓力,降低電廠採購節奏。

據期貨日報記者瞭解,2月份全社會用電量43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1%,環比增長20%;1—2月全社會用電量為1.0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7%。

在樸成柱看來,無論從供應、消費還是中間環節上,短期都看不到煤價止跌的驅動因素。後期需求方面變化不大,主要關注供給方是否會更大面積減產與減發。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