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老的歸宿——從馬斯塔巴到帝王谷

一提到古埃及我們的印象往往都是神秘,古老、玄妙甚至恐怖,最著名的金字塔更是讓古往今來、海內海外的人們對其浮想聯翩,腦洞大開者甚至將金字塔想象成外星人或更早文明的創造,甚至直接還有認為金字塔就是宇宙飛行器的。

知名學者撒迦利亞·西琴先生更是在其作品《地球編年史》中主張埃及金字塔並非法老所造陵墓而是溝通宇宙的橋樑。當然如上之說其實還是來源於大家的腦洞,金字塔雖然仍有未解之謎但並不是大眾眼中那種不可捉摸的神秘,幾代古埃及學者其實已經為世人梳理了很清晰的金字塔的前世今生。

法老的歸宿——從馬斯塔巴到帝王谷

一、埃及的前世今生

大約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經和蘇美爾人一樣,在地球上建立起了最早的城市、廟宇、國家,他們還擁有一種與其他文字完全不同的“象形文字”。

現在關於古埃及最早的歷史我們可以追溯到早王朝時期的納爾邁,在埃及統一王朝建立之後,最早的法老統治的埃及持續了上千年之久。

公元前305年以後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王朝將這片土地征服,作為希臘人的托勒密成為了新的法老,開啟了埃及史上的托勒密王朝,後來凱撒大帝的羅馬又將這塊土地征服。

無論征服者是誰埃及依然是埃及人的埃及,埃及的傳統和習俗一直都保留了下來,公元7世紀以後阿拉伯人入侵,埃及文明最終被伊斯蘭文明所取代並斷絕。

準確的說“埃及”這一詞彙其實應該指的是今天的埃及,我們現在通譯的“埃及”一詞實際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簡稱,最早在這塊土地上存在的古老文明和國家並不叫“埃及”。

古埃及是被尼羅河灌溉的肥沃土地,當時的埃及土地是肥沃的黑土,所以古埃及人稱呼自己的國家就叫“黑色的土地”,或者也叫做“氾濫之國”可以看出這是與當時生產條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的。

現在我們說的埃及據學者考證應當源自於古希臘人對古埃及古都孟匪斯的誤稱。承載著古埃及文明的象形文字多年以來也一直是埃及學學者研究的重點,最初的一些英法學者認為埃及的這種象形文字和中國的象形文字完全一樣,直到十九世紀的法國學者商博良通過對“羅塞塔石碑”的解讀結構了古埃及文字,至此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才被真正“破譯”。

法老的歸宿——從馬斯塔巴到帝王谷

二、最早的墳墓——馬斯塔巴

從考古的情況上看古埃及陵墓的挖掘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歷史上“第一個法老”的納爾邁,甚至還更早。而中國的考古發現只能追溯到商王朝的武丁時期,這也是為什麼埃及文明的上限可以確定,而中華文明上限無法準確定義的原因之一。

一提到法老陵墓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金字塔但,其實金字塔作為法老陵墓在漫長的埃及歷史中只佔很小一部分。最早的作為法老陵墓的墓葬稱之為“馬斯塔巴”,早在早王朝時期就已經作為法老及其他埃及王族或貴族墓葬的主要形式了。“馬斯塔巴”一詞源於阿拉伯語意思大致接近為“長凳”或者“凳子”,這與“馬斯塔巴”的形象密切相關。

這種墓葬形式通常分為地上建築和地下建築兩部分,地上是接近於阿拉伯人長凳形狀的造型,所以被稱之為“馬斯塔巴”。而其地下則是由基岩開鑿成的長方形的地下坑墓,一版深度約為三到四米,並用十字牆分隔成若干間墓室,其中中心最大的留為放置法老棺槨的埋葬間。墓裡一般放有各種裝著食品的陶器和雪花石膏盤子,還有放著衣服的衣櫃,裝有珠寶的匣子,以及其他一些法老生前所用的陪葬品。

說到這裡就必須提一下古埃及人的生死觀,在古埃及人眼中死亡並不是在這個世界的徹底終結,他們認為靈魂會飛往陰間但最終還會回到這個世界,在古埃及人信仰中的來世更像是一種復活,由此害怕靈魂復活之後沒有軀體可以依託所以才花精力去研究屍體的保存技術,也就是我們後來所熟知的木乃伊。

在早王朝時期馬斯塔巴墓葬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太陽曬乾的粗製磚,木頭是從黎巴嫩輸入來的杉木,磚是用尼羅河黏土和沙土等混合製成的,雖然當時的技術還處於較為低下的狀態,但是第一王朝末期的陵墓附近就已經發現了殯葬廟的存在,並且在陵墓和廟周圍還修建有圍牆,可以說已經出現了後來金字塔的原始雛形。

法老的歸宿——從馬斯塔巴到帝王谷

三、左塞王和第一個金字塔

那麼說到金字塔,它之所以那麼引人入勝其實就是在於其宏偉,讓人很難相信在數千年前就有已如此高的建築水平了。金字塔的誕生要追溯到第三王朝時期的左塞王,左塞王時期埃及的築造技術已經有了較大發展,左塞王手下的一位名為伊姆霍特普的神官在主持法老陵墓建造時打破了原來“馬斯塔巴”的陵墓形式,為了體現左塞王的威嚴,地面上的“長凳”不斷向外擴展,並且在上面又加蓋了三層“馬斯塔巴”最後從7.9米高擴展到了40多米。再後來為了與其他金字塔相對更和諧又向西擴大地基並在其上增高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的逐級遞減的“階梯型金字塔”。

同時建造材料上也有所變化,採用石塊代替最初的泥磚但是這一時期的建造技術還相對比較粗糙,現在由於風化已經坍塌破損嚴重,不管怎麼說左塞王的階梯金字塔已經為後來金字塔奠定了基礎。

金字塔一詞是我國對其的稱呼,因為從外觀上看金字塔的形狀與漢字中的“金”字外形相似因而得名。西方人對其的命名其實也和我們差不多,古希臘人就用一種類似於三角形狀的小麥餅來稱呼金字塔。

再將馬斯塔巴改造成為階梯金字塔後,左塞王以後的法老們也開始爭相效仿並加以改造,第三王朝末期的胡尼金字塔就進行過填平階梯造出斜面的改造過程,但是並不能稱之為我們今天印象中的“金字塔”。

最早的標準金字塔今天看來應當是位於達赫舒爾的第四王朝斯尼弗魯王金字塔,他的金字塔外圍成一個折面應該是由於最初建造時角度傾斜太陡,為減輕內部石室的屋頂負荷重量從而減低了傾斜角度形成了折面。

金字塔完成後並沒有讓斯尼弗魯王感到滿意,他又在北部建立起一座表面覆蓋著紅色石灰石的“紅色金字塔”而這座金字塔正是按照標準角錐體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金字塔,後世的金字塔便是沿用他的標準建造的。

法老的歸宿——從馬斯塔巴到帝王谷

四、金字塔的興衰,走向“帝王谷”

斯尼弗魯王在創造出最早的“金字塔”之後他的兒子胡夫將這一古代建築奇蹟推向了高峰。胡夫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的第二位法老,他的陵墓——胡夫金字塔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米邊長230.38米由於風化及破損現在減損為高137.2米長227.5米,塔身共有250層級動用了230萬塊重達幾頓的石料砌成總重量大概有570萬噸,外部覆蓋白色的石灰石現今已經完全脫落。

胡夫的這座大金字塔為他贏得了世界七大奇蹟的美譽,在據胡夫金字塔西南160米處胡夫的是繼承人哈夫拉的金字塔與他的金字塔一樣舉世聞名的還有其修建的獅身人面像。金字塔的建造在第四王朝時期達到了頂峰,但很快這種建築形式就開始不斷衰弱了,因為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牽扯的人力物力是不敢想象的,特別是在古埃及早期那種生產力技術還十分不發達的情況下,據學者考證修建一座金字塔大概需要幾十萬人十幾二十年的時間。

可想而知這種龐大的工程以及原料都無法一直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條件下,金字塔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到了第六王朝末期金字塔的數量和築造質量都已經不能再與前代相比。

法老的歸宿——從馬斯塔巴到帝王谷

第六王朝之後除了第八王朝的一座金字塔外,其餘的法老都不在用金字塔作為陵墓的形式,這一建築逐漸絕跡。從第十一王朝開始金字塔又開始逐漸被使用,中王國時代金字塔又曾短暫的興起過一段時間。

到了新王國時代法老們就已經不再採用金字塔作為自己的陵墓了,我們通常認為金字塔是和中央權力以及法老個人權利的集中密切相關的,金字塔的誕生即是權利達到巔峰的一個表現。

但這種金字塔在表露著威嚴的同時也“樹大招風”隨著金字塔周圍的城鎮村落不斷消失金字塔就成為暴露在曠野上的巨大寶藏等待著盜墓賊的光顧,同時由於其建造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新王朝時期的埃及又不斷和周邊國家發生軍事衝突,顯然金字塔這種形式已然不符合發展的需要,法老們需要一個更隱秘的地方埋葬往生。

從圖特摩斯一世開始,法老們選擇了底比斯西部的荒漠山谷並在此開鑿石窟,作為自己的陵墓。這裡被現在的考古學家命名為“帝王谷”至今已經發現有62座墓,至此恢弘無比的金字塔被取代,後世王朝的法老都埋葬進他們的“皇家墓地”帝王谷直到古埃及最終走向滅亡。

法老的歸宿——從馬斯塔巴到帝王谷

結語

今天我們再看金字塔他依舊有許多未解之謎,但縱觀整個金字塔的發展歷程我們看到的其實還是整個古代埃及法老政權下中央集權的不斷髮展,以及埃及建築工藝的不斷進步,由馬斯塔巴走向金字塔是埃及法老權利發展的產物,由金字塔走入帝王谷也是順應時代發展和統治發展的需要,這些都和我們哲學上講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密切相關。

無論什麼時候再看金字塔都不禁被其宏偉所震撼,金字塔是世界文明的奇蹟,是古埃及文明的偉大創造。當然說到這裡還是要說一句金字塔蘊含著幾何和天文學等諸多內涵,而且依然有很多謎團等著我們去發現解開,但歸根結底還是法老中央集權政治下的產物,象徵的是法老至高無上的權威和神性,天馬行空的想象其作為一些太過科幻的東西反而讓我們忽視金字塔真正的價值所在。

《古代埃及史》,商務印書館,2000年4月第1版。

《古埃及史》,中國畫報出版社,2018年6月第1版。

《古埃及亡靈書》,商務印書館,2016年4月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