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別“喪”了,謝娜說的這句話,其實真的值得一聽

《朋友請聽好》裡,易烊千璽讀了一封來信,信的內容是這樣的: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崇尚“喪文化”,想知道怎麼樣能不被同化成“喪人。”

年輕人別“喪”了,謝娜說的這句話,其實真的值得一聽

“喪文化”是最近出現的趨勢,身邊的年輕人總以這種行為自嘲,“喪”彷彿成為了一種態度。

聽到這封來信的內容,大家都若有所思。謝娜思考後說:“我覺得唯一的一點就是,不能隨波逐流。”

年輕人別“喪”了,謝娜說的這句話,其實真的值得一聽

這句話一說出口,“金句製造機”何炅也表示贊同,並提出以下觀點:

你可以去發表你的言論,但是不要老是試圖用你的言論去改變別人,你也不要老是很容易被別人的言論改變。你自己看準的事情你就去做。

總結出來其實就是人不要太容易被同質化,畢竟這並不是一件值得去驕傲的事情。

“喪”的對立詞其實就是努力,你“喪了”,還會想去努力嗎?

一,“人間不值得”的李誕

你以為別人跟你一樣“喪”,其實他們比你努力多了。

“人間不值得”的這個言論是李誕說出來的,在2017年發佈的微博上說了句“開心點吧朋友們,人間不值得”。

年輕人別“喪”了,謝娜說的這句話,其實真的值得一聽

而這個詞,也隨著李誕的熱火,開始流行起來。

“喪文化”的風氣開始逐漸顯現,而這也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朋友圈風氣。那些拼命工作的年輕人,看到這一言論也不禁開始反思,既然人間不值得,那我還努力個啥。

酒杯一擺,一群人的“喪”狂歡。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蔡康永在一次採訪中就“揭穿”了李誕的“喪”。蔡康永說:“李誕是個活得很起勁的人啊,還寫了一堆書。哪個覺得人間不值得的人,會有力氣去寫書?”

年輕人別“喪”了,謝娜說的這句話,其實真的值得一聽

看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吧。李誕一直都是個努力生活的人,節目裡他頻繁出現蹭曝光,暗地裡辛苦地為公司策劃做方案,交上來的段子質量也寫得讓人讚歎。

你說這是一個“喪”的人做出來的事情,可信嗎?

我們有時候只是被他人表面的“喪”給欺騙了,其實說不定說“喪”的他正在背地裡默默努力著呢。

而被“喪”文化同化了的我們,卻天真的以為大家都是一樣的存在。喝了“毒雞湯”,難受的只有自己。

二,被“淘汰”的闞清子

太過消極,只能自食苦果。

前一陣子《親愛的客棧》很火爆,由明星藝人組成的管家組合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勤奮的吳磊,睿智的張翰是被很多人看好的存在。

而作為“元老”嘉賓的闞清子,卻遭到了無數人的吐槽。

年輕人別“喪”了,謝娜說的這句話,其實真的值得一聽

原因是為什麼呢?因為闞清子實在太懶了,並且絲毫沒有想努力的念頭。

在管家考核裡,擠羊奶的過程中其他人都是努力的去做,而闞清子則是不停的抱怨。

很多時候闞清子就想躺著,什麼事情也不想盡力去做。

闞清子帶客人去擠羊奶的時候正好羊出去了,闞清子就拉著李蘭迪在一旁討論聊天,把客人晾在一旁。

羊回來了,兩個“懶散”的人還沒有發現,還是在一旁不停的吐槽。對於工作,闞清子還是不停的抱怨,絲毫沒有想改進的態度。

年輕人別“喪”了,謝娜說的這句話,其實真的值得一聽

偶爾的“喪”是可以的,但到了生活和工作上就是兩回事。

闞清子的消極行為被所有人看在眼裡,而劉濤則理所當然地把她第一個給淘汰了。

消極的思想會同化,李蘭迪也變得愈發的不積極。而李蘭迪被闞清子所同化的“不認真”態度,更是為她招黑,成為被眾人群嘲的存在。

“喪文化”同質化,帶來的損傷只能自己承受,沒有人幫你承擔。

三,保持本真的自我

“喪”文化的同化,其實很大部分來自自我的懷疑。

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夠好,工作得不到賞識,或被生活的挫折所難倒,所以偶爾只能用“喪”來掩飾自己的失落。

可“喪”得了一時,“喪”不了一世啊!人還是要爬起來奮鬥的,難道你能一輩子躲著唉聲嘆氣嗎?

保持本真的自我,才是最必要的存在。

“眾人皆醉我獨醒”這種態度才是我們應該有的,不是不可以“喪”,但不要被“喪”所同化。

年輕人別“喪”了,謝娜說的這句話,其實真的值得一聽

《馬男波傑克》這個漫畫曾經被無數人追捧,就是因為他本質的“喪”內涵,它切痛了無數年輕人的心。

裡面有一句很經典臺詞:所有問題都在你自身。這句話其實才是最正確的,所以最後的波傑克也開始試著和自己和解,不再為自己的喪找藉口。

只有自我肯定了,一切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四,關於“喪”文化

對於“喪文化”,我們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1.理性認知

看它對你是有害還是有益,自己是否會就此沉淪下去。

2.遠離“喪”人

我們看到身邊散發著“喪”的人,如果沒有實在辦法說服他,就去遠離他。我的一個同學常年就是一個“喪”人,很少人願意和他做朋友,因為實在太難受了。

3.私下消化

如果你實在感覺到不開心,可以私下去消化它。千萬不要帶到生活工作中來,否則你也會被他人“驅逐”。

年輕人別“喪”了,謝娜說的這句話,其實真的值得一聽

對於“喪”文化,不是批評,而是要理智。就像開頭時謝娜所說的一樣,不能隨波逐流。

在“喪”文化中要堅守自己,不被同化。

不要想太多,楊絳先生說:“想太多就要多讀書。”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