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很殘酷,《半個喜劇》挺酷

現實很殘酷,《半個喜劇》挺酷

文| 艾飛

大概是四年前的11月份,我剛到上海,那會很落魄,之前創業還欠著債,就想著隨便找家公司,能趕緊上班掙錢就行。

一個年輕人,獨自在大城市潦倒飄零的時候,是很難做到清醒的,擠地鐵11號線擠到我懷疑人生,那個時候我想的是,哪家靠譜的公司先要了我,我就是它的人了,指哪打哪,肝腦塗地。

沒成想,簡歷投出的第三天就一家大公司找我去面試,大廈在婁山關路那邊,整個辦公樓金碧輝煌,裡面的前臺保安都是帥哥美女,我心想,天生我材必有用啊。

整個面試過程很快,簡單的詢問了我的一些經歷,知道我創過業,喜歡看電影寫東西,接著,他就讓我開價...是的,我是有點懵的,感覺自己是在賣豬肉,牛逼的是,我說了個薪資後,面試那人說,好,明天來上班吧。

那天走出大廈,對上海倍感親切,這兒的人都這麼有眼光的嗎,大城市就是有效率。

事實上,那金碧輝煌的公司確實是長寧區的大戶,不差錢,只是跟我預想的不一樣的是,他們不是真的搞電影的,而是真的只想搞錢,主營業務是P2P,電影只是其中一個噱頭,他們拉來大片,大明星,也只是想唬著老百姓往P2P裡投錢。

正常情況,是我看了一部電影,誒,覺得不錯,就推薦推薦,在那個公司的情況卻是,電影都還沒拍,就胡吹海吹,讓人趕緊投資這個項目......

於是,不到兩個月,我就辭職了。有關領導說,多好的機會啊,這都年底了,我們這沒兩年就上市了,別走哇。

邊勸邊讓我再說一個薪資,我搖搖頭,跟他說:我想我媽了,先回家過個年再說。

都在講這是一個豬都能飛起來的好時代,可這些年我看下來,這個社會多的是“嶽不群”式的公司和人物,欲練神功必先自宮,所謂葵花寶典並不是什麼難練的神功,只要你橫下心去閹割自己,不要臉不要尊嚴,很多東西搞起來就簡單多了......

之所以想起幾年前的這檔子事,純粹是被最近一部電影勾起的。

原本,我以為這部喜劇片只是好笑,沒想到,它不僅好笑,而且好現實好露骨,它一邊喊出了當代年輕人的心聲,一邊質問著所有人,看現在的年輕人都逼成啥樣了。

這片就是開心麻花新作,《驢得水》原班人馬打造的電影《半個喜劇》。

現實很殘酷,《半個喜劇》挺酷

在我看來,《半個喜劇》是這些年少有的,能讓整個影廳都樂的哈哈大笑的國產愛情喜劇片,它的笑點不是常見的裝瘋賣傻,而是從生活本身的困境出發,分寸得當的流露出那些令人捧腹的陰差陽錯。

哪怕是一些主線以外的笑點,也設置的別開生面,比如,眼鏡店裡“互換身體”,比如,任素汐和常遠相親那場戲,都挺高級的。

電影片名叫“半個喜劇”,你會發現,整個電影的前大半段,就是用來讓大家盡情歡笑的。

在這前大半段的時間裡,幾乎都是室內戲,片中三個主角置身在北京一所房子裡,為了各自的目的,用一個謊言套著另一個謊言,從而讓擁有“上帝視角”的觀眾一次次忍俊不禁。

首先是片中的男二鄭多多(劉迅 飾),他是個富二代,油腔滑調,善於撩妹。尤其是快要結婚了,因此他各種偷吃,甚至騙來了中學時代喜歡的女生莫默(任素汐 飾),睡了她。

現實很殘酷,《半個喜劇》挺酷

任素汐飾演的莫默是個現代女性,耿直,勇敢,儘管家裡各種催婚,但一直想找尋真愛。她以為,鄭多多就是她的真愛。

現實很殘酷,《半個喜劇》挺酷

電影的男主是吳昱翰飾演的孫同,孫同是三人中最糾結的一個,他從小城市來,想在北京站穩腳跟。儘管,他喜歡唱歌,也想走自己的路,但為了所謂世俗上的成功,他依附在好朋友鄭多多的身邊,鄭多多讓孫同進了他家的公司,答應給他解決了北京戶口,讓他住在自己的房子裡。


現實很殘酷,《半個喜劇》挺酷

而且,早先,孫同也喜歡鄭多多的未婚妻高璐(湯敏 飾),可是自卑,沒有勇氣表白,結果,讓鄭多多追去了。

現實很殘酷,《半個喜劇》挺酷

就是這樣的幾個人,陰差陽錯撞到了一起,鄭多多隻想爽一爽,莫默想著好好愛,高璐想結婚,而孫同夾在中間,一方面,他覺得這樣既傷了莫默又傷了高璐,另一方面,他又不想得罪哥們,所以他就像個障眼法一樣,哪裡快露了就補哪。

於是,他補到哪觀眾就笑到哪。

應該說,《半個喜劇》從一開始的戲點就很密集,無論是戲劇本身的張力還是演員的表現,都時時透著一股蓄勢待發的勁,這種勁頭讓觀眾笑的時候還滿懷期待。

比如,片中當孫同告訴莫默真相,莫默炸毛,要拿刀捅鄭多多那段,衝擊力是撲面而來的,整個影廳都是一副片中人爆哭而觀眾爆笑的盛況。

有人說任素汐演戲很單調,我不這麼看。

在我看來,無論是《無名之輩》《驢得水》還是《半個喜劇》,任素汐在困境中的爆發都極富感染力,觀眾不但能迅速感受到人物的痛苦,而且還被深深折服。

現實很殘酷,《半個喜劇》挺酷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電影的前大半段喜劇裡,還很有層次感,一開始,是錯位造成的嘀笑皆非。

但慢慢的,在一次次的碰面中,孫同與莫默互生情愫,這個時候的笑果就有了愛情的味道。

因此,我們看到,電影到了這裡就很明媚,故事的場景也從封閉的室內轉移到更加開闊的室外,就像《臥虎藏龍》裡說的那樣,你握緊拳頭,什麼也沒有;鬆開手,卻能擁有整個世界。

在電影裡,導演用了新褲子的《你要跳舞嗎》做背景音樂,來呈現孫同和莫默的甜蜜瞬間,在那首歌裡,彷彿全世界只有他倆。

當然,如果只是這樣,《半個喜劇》不會有什麼後勁,也不會勾起我初到上海的記憶。

事實上,《半個喜劇》真正有力量的,是它的後半段,電影的前半段是戲劇,是喜劇;而電影的後半段,是真實,是現實。

影片中,有兩場很重要的戲,一場是發生在公司,一場是發生在醫院,這兩個地方都是這人間現實的典型。

當得知孫同愛上莫默後,鄭多多在公司樓道對孫同說,你怎麼能跟我喜歡過的女人在一起,要麼你們分手,要麼我們絕交。

現實很殘酷,《半個喜劇》挺酷

而另一方面,孫同還有一個勢利眼的媽,在他媽看來,鄭多多就是孫同的大腿,得抱緊,當她看到孫同和莫默在一起,就裝病躺在醫院,質問孫同:你好不容易考到北京,你怎們能得罪鄭多多呢,這麼有錢的朋友不想要了?工作不想要了?北京戶口不想要嗎?媽不想要了??

現實很殘酷,《半個喜劇》挺酷

孫同這個角色是全片起伏最大的。他本性善良正義,只是這些年一直被壓著,看起來笨拙無力,順波逐流,可哪怕是這樣一個誰都不想得罪的人,最後卻得罪了所有人。

孫同的改變是遇到了莫默後,這個女人直爽坦誠,敢愛敢恨,她告訴孫同:我不是不知道這個世界什麼樣的,我就是想試試這樣行不行。

莫默口中的“這樣”,實際上就是一種理想主義,堅持自己的活法和底線,哪怕頭破流血,也跟扭曲的現實剛到底。

所以,當莫默看到孫同糾結痛苦的時候,才會跟他說:這到底有什麼好怕的,是會餓死,還是會凍死?

電影的後半程,表面看起來,是在講孫同的困境,然而也對當代年輕人提出了一個很直白的問題:你是選擇像條狗一樣,依附在別人身邊畏畏縮縮;還是堂堂正正做個人,為自己而活。

在電影裡,孫同兩次唱起了那首《如果我不是我》。

第一次是在房子裡,他很低落,就連歌聲裡都是“我不是我,可是沒辦法”的悲涼;可是,第二次,是在酒吧,莫默讓他煥發新生,當他拿起吉他對莫默再次唱起這首歌的時候,歌聲裡透出的是“這才是我,我喜歡你”的雀躍。

這幾天,我連著看了兩個“老頭”的電影。

一個是坂本龍一的紀錄片,坂本龍一在紀錄片裡說了這樣一個理論,他說,年輕人做的事都是對的,這個年輕不一定指年齡比較小,還可能是指青春狀態下包含著的反抗的能量,這種能量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一部是伍迪·艾倫的新片,《紐約的一個下雨天》,這個已然84歲的老頭在影片中不厭其煩的表示,生而為人,最大的浪漫,就是和那個真正能聽懂你笑話,看懂你眼裡的光的人,在默契的時刻統一戰線,心照不宣地開啟新世界。

我想,《半個喜劇》的導演周申和劉露也是很相信年輕人相信愛情的吧,所以最後才讓孫同在婚禮現場勇敢站起來,拆穿這一切,並且撕去所有旁人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籤,堂堂正正的和心愛的莫默開啟新世界......

在電影《驢得水》裡,遇到了金錢,遇到了困難,校長、周鐵男、裴魁山、銅匠,一個個充滿男性意味的名字,都變得一個比一個慫;而始終遵從內心的張一曼(任素汐 飾)卻被活生生的逼成了瘋子,這是時代的悲哀。

而這次的《半個喜劇》,充滿了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對人的關懷,對愛情的歌頌。

現實很殘酷,《半個喜劇》挺酷,時代悲哀就讓它悲哀去吧,一個人的身份不應該是某個人的好朋友,媽媽的好兒子,領導的好下屬,時代的好螺釘...他首先得是個有尊嚴的人。

希望大家都去看看這部喜劇片,它很勇敢,也會讓你看完心生勇氣,它始終笑著,但暗地裡跟這個世界較著勁,為生而為人的尊嚴和殘酷的現實剛到底。

現實很殘酷,《半個喜劇》挺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