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過三年以上員工身上的“阿里味兒”沖鼻子!什麼是“阿里味兒”

馬雲說過,招進阿里巴巴的人,三年才是阿里人,五年才是阿里陳。

也就是說,只有在阿里巴巴待過三年以上的人才能把阿里的價值觀和文化真正理解透徹,也更清楚地知道阿里巴巴要什麼、不要什麼,也知道一切選擇背後的價值判斷是什麼。

今天你可能很難在其他地方找到如此信奉共同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的人們,他們身上的那股阿里味兒,稍微離近點,簡直衝鼻子,這或許也是阿里巴巴之所以為阿里巴巴的原因。

在我看來,阿里巴巴形成的這股阿里味兒至少經過了三個發展階段,從一幫草根到精英再到如今融合的文化,但一些共性的東西20年沒有變過,而且按照“成立一家102年公司”的願景,這股阿里味兒還會堅持至少82年。

待過三年以上員工身上的“阿里味兒”沖鼻子!什麼是“阿里味兒”

一、簡單、直接、真實

“簡單、直接、真實”是阿里中供鐵軍的氣質,這支鐵軍團隊是在2000年成立的,當時都是一群苦大仇深的人,大家都是從外地到了一個城市,家境又不好,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自己的未來。

鐵軍的氣質總結起來,一是有些“粗”,二是有些“土”,這就是“阿里味兒”。而且阿里鐵軍是有自己的土話傳統的:很傻很天真,又猛又持久、沒過程的結果是垃圾,沒結果的過程是放屁、今天最高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等。

早已離開中供鐵軍出來創業的吳志祥極其贊同這個判斷,他說起江蘇大區的一個老同事的故事。

待過三年以上員工身上的“阿里味兒”沖鼻子!什麼是“阿里味兒”

那是一個週六,吳志祥等人在蘇州某湖心小島上聚會喝酒。中午十二點,酒酣耳熱之際,這位老同事突然表示,自己無論如何要找一條船回到陸地,再開車回無錫。

吳志祥問他:你回無錫幹嘛?老同事說:下午兩點要開會。

吳志祥問:為什麼要開會?老同事說:十幾年都是這樣開。

吳志祥說:兄弟們好長時間沒見面了,你請個假。老同事說:就是地震、下刀子了,我也得趕回去開這個會,因為我十幾年就是這樣子的。

阿里十幾年成就了他,他在無錫是所有外貿公司的座上賓,一年收入幾百萬元,股票再拿個幾千萬,但是他這十幾年每個週六都要去開會,這就是阿里的中供鐵軍:做一件簡單的事情,把這件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十幾年重複做到極致。

待過三年以上員工身上的“阿里味兒”沖鼻子!什麼是“阿里味兒”

有不少阿里鐵軍的老兵對當年激情燃燒的歲月非常懷念,走出了大學還能夠和別人住同一個房間,同吃一碗麵,這種歲月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人生當中經歷的,這種經歷很少有。總的來說,那段日子大家是很快樂的,最重要的是在阿里認識的一幫朋友,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這種狀態,很開心,而且那種阿里味兒非常純粹。

二、逍遙子的阿里味兒“進化”

有一次開會的時候,馬雲說:“我第一不喜歡上海人,誰是上海人?”張勇舉手。馬雲又問:“我第二不喜歡職業經理人,在座誰是職業經理人?”張勇又舉起了手。馬雲說:“我第三不喜歡MBA,誰是MBA?”這次張勇沒舉手——他工作太忙,沒空讀MBA。當然,這只是馬雲的一個玩笑。

阿里巴巴逐漸發展壯大之後,需要一批管理精英帶領團隊走得更遠,這個時候不可避免地要引入一些“空降兵”。

逍遙子雖然是“空降兵”,但他身上帶有強烈的阿里味兒,“

不是羅漢身,卻有羅漢心”。

判斷一個員工能不能融入團隊,不能看他喊不喊口號,講不講段子,甚至也不看他進入阿里的時間長短,張勇說,得看這個人有沒有阿里味兒。

待過三年以上員工身上的“阿里味兒”沖鼻子!什麼是“阿里味兒”

所謂阿里味兒,聽上去挺唯心,挺玄乎,在張勇看來,其實就是兩點:第一,這個人必須善良;第二,願意主動先相信別人一點。

能做到以上兩點其實很難,因為人性就是這樣,在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人,心裡邊想的是先看看怎麼樣,別人和我示好了,我也就友好一點。但融入阿里巴巴的關鍵是要主動把自己的盔甲先卸下去一些,願意主動去擁抱一下別人。

舉個例子,阿里兩位主管爭一塊業務,互不相讓。當時主管HR的VP王民明對其中一位說:“你在阿里5年了,這塊業務如果給他拿走,當然會影響你的業績,但是無關生死。但是這個人才來阿里不到一年,如果有這塊穩定的業務支撐,他今年就可以活下來。阿里需要不斷有新的人進來,讓系統不斷擁有新的能力。”

待過三年以上員工身上的“阿里味兒”沖鼻子!什麼是“阿里味兒”

王民明說:“你剛來阿里的第一二年,也得到過阿里各種同事的各種幫助。現在,是不是你可以把你得到的幫助返還給系統,讓其他人得到你的幫助呢?”

那個人聽了,愣了5秒鐘,然後乾脆地說:“我沒有從你剛才說的角度考慮過。這塊業務讓他拿走吧。

這個時候,他才真正成為了一個阿里人,身上有了濃濃的阿里味兒。

三、102年不變

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之一的彭蕾分享了一個她和她女兒的有趣故事。

彭蕾說,她女兒因為一些機會見到了一些阿里巴巴的同事,回來之後就跟她說,老媽,我覺得你們阿里巴巴的人都挺像的,說話、表情都很像。

彭蕾說,這就對了,因為我們都是講同樣的語言,說同樣的話,就是這樣的一種同聲相應,同氣相投,造就了我們今天說的阿里味。

到底是什麼味?非常難以說清楚。

現在有很多老員工覺得公司的阿里味道沒有了,不再像原來2001年、2002年在湖畔花園的時候,親密氛圍和互相之間的信任都沖淡了。

待過三年以上員工身上的“阿里味兒”沖鼻子!什麼是“阿里味兒”

今天阿里巴巴的員工已經超過了10萬人,這還不算其投資的公司,所以有很多東西肯定和當年不一樣,

但那樣的一股阿里味兒,它的本質是不曾改變的:對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的堅守不曾改變,阿里巴巴的橙色和笑臉的logo沒有變,對未知和不確定保持一種學習和謙卑的狀態不會變,一群有情有義的人在一起做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不會變,每一個阿里人借阿里巴巴成為更好的自己不會變......

彭蕾說過:我們可能有一天招了一個火星人,他來了以後還是要學“新六脈神劍”,還是要進行價值觀考核,這就是阿里巴巴不變的阿里味兒。

而能做到這一切的底色邏輯是相信人性本善,相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相信我們自己做得事情能給社會帶來價值,讓世界更美好。

待過三年以上員工身上的“阿里味兒”沖鼻子!什麼是“阿里味兒”

馬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所有離開阿里的同學,你不欠公司的,公司也不欠你的。雖然聽上去顯得比較無情,但實際上就是這樣子的。你今天離開,如果能活成更好的自己,阿里巴巴所有的現在還在的同學,發自內心為大家高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