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的人生应该这样!

初学国学经典《道德经》的人,常被书中提到的“无为”弄得很糊涂,不知道zen才能算是“无为”,常会把它理解为“什么都不做”或者消极的理解为“随其自然”。那么“无为”到底是种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

“无为”首先出现在《道德经》第二章(以现在的公版为准),原文是“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无为”的人生应该这样!

本文作者榴莲晕倒拍于成都青羊宫

这个“无为”到底该怎么解释呢?其实后面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就已经对“无为”做出了解释,“生,为,功成”都可以理解为创造出了一件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也可以是看不见的精神或功效等,如牛顿提出的牛顿定理,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员工行为对公司的贡献。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创造了一件东西,但不自己占用,有作为但不依仗,有功绩但不居功”,可见“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做了就做了,却不以产生的结果来标榜自己。

但这种状态的“无为”又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不能刻意为之。就如《清静经》里说的一样“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德行最高的人,不觉得自己有德行,却不知不觉中有了德行,执着于德行的人,标榜自己有德行,还不是最崇高的德行。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会与各种各种的人打交道,这些人中有“上士”,有“中士”,有“下士”,怎么才能做到“无为”呢?

我觉得,只要做到以下两点,可称之是“无为”之行。

一、事来则应

《清静经》中说:“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妄心就是追逐外物,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总有外物来打扰,比如公司要求业绩,孩子交学费,孩子闯祸,物价上涨等等。既然无法避免,我们就主动回应它,解决它,不拖延,不推诿。

二、事去则静

这个“事去”并不是单一的解决了问题的意思,还有此问题没有做完,彼问题又出现的意思。静则有不要让问题成为烦恼的意思。问题解决了自然没有烦恼,但有些问题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那么在没有解决之前,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不要让它来打扰自己。比如睡觉时,不要总想到白天工作上没完成的事,而影响睡眠。“静”除了不要成为烦恼,也有不要因为解决了问题,而恃功自居的意思。

这是我的一点浅薄见解,毕竟道之玄妙,以文字无法尽述。大家有什么精妙见解,请赐教到评论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