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祖——名师的重要性

在早稻田大学毕业后,朱希祖同样成功出师,回到国内。这时候的朱希祖已经拥有三样拿得出手的名头了:国外留学、名师弟子、家传儒学。这三样几乎就是民国大部分大师的标配了,一旦拥有这三个履历,几乎不必找工作,只有工作找你的份。

一回国,就到了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做老师,意味着什么呢?相当于现在一毕业就去北京大学做老师了。毕业肯定是一个年纪毕业的,所以,也有一些同学跟他一起前往任教,包括鲁迅和许寿裳。

朱希祖——名师的重要性

这时候,鲁迅也蓄起了胡子

这时候,学校来了个新校长,顽固守旧,自然而然地就好朱希祖他们这些出过国的先进青年意见不合,直接起了冲突,最终学生罢课,老师罢工,没办法,只好换了校长。至此,木瓜(傻瓜,比喻校长)战役大获全胜。

这里,就体现了团队和传承的重要性。要是朱希祖等人毫无背景,自然就不会得到重视,战役也会失败了。

当然了,这些只是小打小闹。清帝国倒台后,政府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成立了全国读音统一会。朱希祖这时候已经是浙江省教育司的成员,作为音韵大师章太炎的弟子,当仁不让地作为浙江省的代表前往参加会议。

作为音韵大家的章太炎自然受到了邀请,但他本人没来,而是写了一篇文章了反驳会长吴稚晖用罗马字母拼音的建议。作为弟子,朱希祖自然站在老师一边,当时还有鲁迅、许寿裳、马裕藻、陈濬都是章太炎弟子,一起力挺恩师。

朱希祖虽然专攻历史,但作为必修课的音韵他可不弱,只是被其他人掩盖了。他结合章太炎所创的……(就是一堆专业术语,总而言之,从老师的研究总结出一套注音符号),然后拉上钱稻孙(钱玄同的侄子)一起联名提出议案,最终以四十五人得二十九票赞成得到同意。

此次事件,也表现出有一个好老师的重要性,这次活动,朱希祖收到了老师的先进表扬一次。由此,朱希祖被北大校长聘请为北大预科教授。

后来政府打算统一标点符号时,朱希祖因为拥有项目相关经验,也被推选为北大代表之一前往参会。北大派出的六个代表就有四个的章太炎的弟子,除朱希祖外,还有马裕藻、钱玄同、周作人,还有胡适和刘半农两人。

朱希祖——名师的重要性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朱希祖、周作人、钱玄同、马裕藻、胡适、刘半农

读音统一会事件过后,章太炎因为大骂袁世凯,造成社会极大影响,袁世凯认为其扰乱社会秩序,判处拘禁在家。

老头也不好惹,就绝食,他要是出了什么问题,绝对没袁世凯好日子。绝食期间,感觉好像大限将至,就叫朱希祖到身边:自己各方面的传承已经有后人了,你不用伤心,好好消化好的的传承,光复我的学说,就是诸子学问和哲学思想没有传承。

这就相当于临终遗言了,虽然大弟子没在身边,但朱希祖也是作为他的真传弟子之一聆听他的遗训,继续发扬他的学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