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電影百年發展史——電影的誕生

世界電影百年發展史——電影的誕生。盧米埃爾兄弟為什麼稱之為“電影之父”?

一、 電影的原理:

提到電影,就不得不說一下電影的原理。現在我們看的電影就是在我們眼前每秒鐘以24格畫面(從前是16格畫面)的速度播放的影片。通俗易懂地講,就是一部電影中的一秒的片段,這一秒就包含了24幀畫面(可以理解為24張照片),但它為什麼能給我們運動的幻覺呢?是因為反映在我們眼膜上的形象不會立即消失的緣故,我們眼睛的眼膜上的滯留性,可以讓我們在看到揮動一塊燃燒著的木炭時變成一條連續連貫的火帶。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了這一現象,並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

世界電影百年發展史——電影的誕生

約瑟夫普拉多

可能看到這裡有的人還會有點懵,這24格畫面在眼睛裡它到底是怎麼動起來的呢?我再講得更通俗易懂一點,還是剛才說的一部電影中的一秒的片段,假如說這一秒的片段播放了一個運動員跳高跳到240cm的動作(不要在意運動員跳高能不能跳到240cm,在這裡我只是為了後面能更好地計數)。那麼這24格畫面就可以“平分”這240cm,第1格是運動員在離地10cm的畫面,第2格是遠動員在離地20cm的畫面,以此類推下去,,,30cm,,,100cm,,,200cm,到最後第24格就是運動員在空中240cm的畫面,然後再以0.0417格/秒的速度從第1格開始播放到24格,結合人眼上的“視象暫留原理”,這樣就成功地“欺騙”了我們的大腦,使得我們以為這一秒運動員就是完整地從地面到空中運動了240cm。

二、電影的誕生:

1829年,隨著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視象暫留原理”現象。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誌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但是,以上種種並不能嚴格意義上稱之為“電影”,因為它播放的不是現實世界的畫面,而是相當於動畫片一樣只是人為製作的畫面。所以,電影的製作還是離不開攝影機。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

世界電影百年發展史——電影的誕生

世界上第一張照片 窗外的景

隨著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1851年,溼性珂珞酊底版製成後,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 “運動照片”的拍攝才已經成為可能。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

世界電影百年發展史——電影的誕生

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於成功,接著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這裡可以理解為我前文提到的運動員跳高原理)。

世界電影百年發展史——電影的誕生

奔跑的駿馬

至此,各國開始了電影的拍攝和放映試驗,直到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裡,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製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

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世界電影百年發展史——電影的誕生

盧米埃爾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