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出生有传奇

帝王将相出生不同于常人,要么是长虹贯日,要么是龙入娘胎。尽管多为演义,亦是民间文化芜杂之体现。苏轼出生于1037年1月8日,正史没有他出生特别之处的记载。有个传说从宋代就有了:“蜀有彭老山,东坡生则童,死则青。”(宋•张端义《贵耳集》) ,好家伙,这动静可够大的,苏轼家附近彭老山的花木,在苏轼出生那一天全部枯死。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去世的这一天,彭老山上草木重又焕发生机,一片青绿。苏东坡传为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吸尽了彭老山了灵气。眉山还流行一句话:“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问眉山父老,不知彭老山现在何处,我亦没有前去探访。

苏轼是个天才。出生于人杰地灵的眉山,勤奋刻苦,有父亲苏洵的指导,其成就千古一人而已。不用这样的传说故事,难以表现他的神奇。他小时有几个特别的故事,显示他自小与常人不同。

苏轼出生有传奇

眉山三苏祠南门正在整修

2014年国庆期间去眉山三苏祠,景区都在整修,不对外开放。南门正在整修,布满了脚手架,我拍摄几张照片匆匆离去,不能进去参拜心中的偶像苏东坡,不能一探究竟,非常遗憾。

苏轼出生有传奇

匾额为何绍基于咸丰年间题写

苏轼的弟弟苏辙在《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写道: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这是苏辙的记述,兄弟俩在眉山可以说是朝夕相处,弟弟回忆兄长,真实性没有问题,这个回忆应该是信史。苏轼十岁时便胸有大志,读《后汉书》,愿意做像范滂那样的人。苏辙记述的是《东汉史》,其实是《后汉书》,书中有范滂传,能查到范滂与母亲的对话。小小少年便有凌云之志,这已稀奇,母亲对之赞许有加,也是世上罕见,如果现在的少年郎,也像母亲提出同样的问题,不知母亲如何回答。

苏轼出生有传奇

南州胜迹古祠堂

程夫人对苏氏兄弟精心抚养教育,谆谆教诲,鼓励他们“奋厉有当世志”,“立乎大志,不辱苏门,也不悔于国家。”程夫人除操持家务外,还担当着孩子们的启蒙教育任务,亲自教授他们的诗书,并经常给他们讲古今成败治乱的故事,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操和气节。这种对品格的培养与塑造,对苏轼兄弟产生重要影响,对当代儿童教育具有启发意义。

苏轼出生有传奇

眉山三苏祠有两个门,西门与南门,南门上有标志: 纱縠行南段72号,这个縠不好认,音hú,古称质地轻薄纤细透亮、表面起绉的平纹丝织物为縠,也称绉纱。苏轼从小就知道纱縠行这个地名,一定会写这个字。后来他被贬黄州时写有《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一首词,其中最后几句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呵呵,如果你自称是苏东坡的爱好者,寻访还是记个縠这个字,因为与苏轼的出生地有关,与他的诗词名句有关。

苏轼出生有传奇

三苏祠南门楹联上联:克绍箕裘一代文章三父子

克绍箕裘:,kè shào jī qiú 克:能够;绍:继承;箕:扬米去糠的竹器,或者畚箕之类的东西;裘:冶铁用来鼓气的风裘。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苏轼出生有传奇

三苏祠南门楹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

中国很多古迹,大门上都有楹联,我喜欢认真读一下这些言简意赅的楹联,体味其中丰富的内含。假如有些字不认识,就上百度搜索一下,搜不到,回家再查书,力求了解。如果你觉得有意思,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而是兴致勃勃,不弄清楚绝不罢休。

苏轼出生有传奇

三国苏祠南门楹联下联:堪称楷模千秋景慕永馨香

大门上的对联是有变化的,我2014年去是这副对联,2018年国庆期间去还是这副对联,概括了苏轼父子的文学地位,人们都他们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苏轼出生有传奇

苏东坡临终前有诗:“与君皆丙子,各已三万日。”(建中元年七月二十六日《答径山琳长老》)从生辰八字看,一生必受磨难。据说其遭受磨难与面相也有关系,当年苏轼初至京城时他曾找人相面,看相人说他“一双学士眼,半个配军头”。呵呵,当然这也是传说,姑妄言之。

苏轼出生有传奇

三苏祠,1980年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轼出生有传奇

眉山三苏祠,2006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轼出生有传奇

千年黄葛树,在三苏祠院内,有铺天盖地的气势,树枝伸向院外,在景区外边就能看到。有人叫榕树,标牌上标的是黄葛树,不知有榕树与黄葛树是一种树还是两种树。

苏轼出生有传奇

三苏祠大门向东是东园。

苏轼出生有传奇

下西街在三苏祠西边,多次从街上走过。2014年9月30日到达眉山,立即赶往青神县,游中岩。10月1日重回眉山,10月4日返回成都。这张照片记录了我经过的准确时间。


《后汉书•范滂传》:

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译文

他的母亲和他分别,范 滂 告诉母亲说:“弟弟仲博是一个孝敬的人,他完全可以赡养你们,我跟随先父去了,是死得其所的。只是希望母亲大人要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前辈李杜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既然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好事是很难兼得的!”范汾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侮,再次拜别而去。他回头对儿子说:“我想要让你成为坏人,但是恶事不可以做。让你成为好人,但是我没有做不好的事。”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感动的流下眼泪,这一年范 滂 三十三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