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旅行真的只是“吃住行,遊購娛”嗎?

我們認為去一個地方,最重要的是:

讀懂它的內在美。


為什麼要去衡東這個“小地方”?

衡東是個小地方。要不是因為土菜,很多人還不知道它的存在,但衡東有的絕不只是土菜

它的人文內涵,更讓人著迷。而最能體現衡東內在美的,莫非古鎮。每個地方的差異,體現在這些古老的遺存裡。此次行走,沿洣水上溯,這也是G240國道衡東段,它途徑吳集、楊林、草市三鎮。這三座小鎮都留存有古老的鎮區和街巷,有你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民間神仙和那些散落在洣水河邊的故事.....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G240國道衡東段



【吳集】

這裡有一位因為“過勞死”而受到祭拜的古人

吳集鎮與衡東縣城一水之隔。這裡也是G240國道衡東段的起點。

鎮上古街並不寬闊,青石板路倒還算整齊好看,路邊的建築或新或舊,但整體格局依然未變。六七十年代的標語字跡依然清晰可辨,八十年代左右的紅磚房上,留存著當年的審美:一種兩個菱形相互交叉的建築裝飾。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吳集老街,上世紀的建築遺存


羅姓的郡望為什麼叫“豫章堂”?

旁邊一座老屋內,不經意間看到一塊牌匾,寫著“豫章堂”,下面就是羅氏祖先牌位。豫章,說的就是江西,羅氏是衡東大姓,開國元勳、著名軍事家羅榮桓元帥就是衡東榮桓鎮人。豫章羅氏是發源於江西南昌的一個江右民系家族,始祖是西漢時期的大將羅珠。羅珠與灌嬰平定了九江郡。漢景帝時,在南昌一帶置豫章郡,建築城堡,並環城廣種豫章樹(樟樹),其後世子孫遂被稱為豫章羅氏。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房子裡供奉著祖先牌位



街上為什麼蹲著一隻石獅子?

走到一個小交叉口,赫然發現一尊石獅子立在路上,準確地說,它應該是一隻“趴獅”,獅子只有一隻,形態憨萌,典型的南方風格,詢問附近居民,得知本來這裡有一個牌樓,獅子也本是一對,一般是一公一母,可惜另一隻已遺失,由此推測,前面應該有大戶人家。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路邊有很萌的石獅子



秦孝儀是誰?為什麼要紀念他?

果然,沒走幾步,就看到了秦氏宗祠。宗祠保存狀況尚好,青磚主體,木結構,旁邊的省保碑卻是以“秦孝儀故居”的名義而設。秦孝儀出生於1921年。自幼繼承家學,精通儒學經史,博覽群書。上海法商學院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深造,榮獲該大學人文科學博士。他歷任臺灣大學教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致力於學術研究。秦孝儀故居是秦家的老房子。故居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方位坐東北朝西南。典型的小青瓦硬山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在吳集可算得上是大戶人家了。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秦氏在吳集是大戶人家



楊山廟祭拜的是誰?

老街最重要建築是楊山廟。楊山廟祭拜的是楊山侯。這是傳說中為炎帝治理洣水操勞過度而死的藎臣。藎臣,即忠臣。楊山廟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清乾隆年間重修,現為省保單位。

楊山廟的廟門裝飾極為繁雜,頂部是“八仙過海”浮雕,下面則是各種歷史故事大集合,以“空城計”、“千里走單騎”、“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等,以三國故事居多,中間豎牌匾上書“太古靈侯”,想來楊山侯所處的年代,的確可以說是“太古”了。洣水在古時多氾濫成災,吳集在水邊低窪處,多受其害,因此紀念治水之神,祈求平安也在情理之中。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吳集楊山廟



【楊林】

毀滅和拯救這個村落的,都是洣水河

清幽到極致的古村裡,寂寥無人。

一棟棟的老建築似在無聲訴說著歷史。這裡是典型的湘南民居風格。作為湖南民居中有代表性的一派,湘南民居的影響力不僅在湘南一片,湘東和湘中也受到它的極大影響。經典的迭落式馬頭牆造型與青磚灰瓦組合是它的特徵,滄桑的古意與充滿生命氣息的油菜花,搭配得如此完美。這個村是楊林村,楊林鎮也因它而得名。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油菜花田裡的古村



楊林村為什麼成了一個“空村”?

這裡幾乎是一個完全無人居住的空村,偌大的村中只有寥寥幾戶人家,街上也很難碰到行人。地處國道邊、洣水旁黃金地段的村落,為什麼會無人居住呢?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古村幾乎已無人居住


楊林村歷史上深受洪水之害,上世紀的1983年和本世紀的2007年相繼發過兩次大洪水之後,村裡人就開始慢慢遷移到鎮上去,這裡因此成了一座空村,它才得以如此完整地保留下來。上世紀八十年代,村裡還沒有多少人有錢蓋新房,遷移之後,村裡剩下的全是清一色的老建築和街巷,所有的一切,都是原貌。這樣的古村,比起那些摻雜了瓷磚房現代建築的村落,顯得更加純粹。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在洣水邊做擺渡生意的老人



祠堂是古村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楊林古村的祠堂,如今相對完整的有“董華公祠”與“棣亭公祠”,董華公祠是村中董姓的家廟,坐落於村東南角,門前有一棵形態極為優美的李樹,正含苞待放,若是能晚來幾天,便能看到古祠美樹相得益彰的好景緻。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董華公祠



門墩上的紋飾有什麼含義?

祠堂門前的門枕石上刻有“鹿銜靈芝”的精美紋飾,這種紋飾多用於表達“健康長壽”之意,門檻則刻有祥雲紋飾,寓意“吉祥如意”。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公祠的門墩



為什麼有的門框是歪斜的?

路經一棟老建築時,發現門上有石刻匾額,字跡卻早已被人為毀壞,門前有精緻的石墩,應是曾經的大戶人家,仔細看門框,卻是歪斜的,傳統文化歷來講究中正,為何這裡變成了“歪門邪道”?其實這與風水講究有關,門口對應的風水位需經過精確測算,以此來決定門框的傾斜角度。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歪斜的門框



建築物荒廢后,最瘋狂的植物是什麼?

時間讓建築物成為廢墟,從而成就了另一種審美。植物在廢墟內是奇異的存在。在楊林村,倒塌或半荒廢的老屋裡,適合生長的蕨類植物已佔領了房間的各個角落,有的建築因為荒廢太久又缺少陽光,苔蘚已將其完全覆蓋,成為真正的“綠色建築”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被蕨類植物佔領的廢墟



楊林村的戲臺為什麼要有封火牆?

楊林村的戲臺,就在村中主巷的盡頭,靠近洣水邊的空地上,旁邊是一個堆砌工業設施的場地,戲臺也是硬山青瓦,藻井圖案是道教的八卦圖。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古戲臺的山牆也做成了馬頭牆的形式,作為防火功能的馬頭牆對於一棟孤零零的獨立建築而言,毫無功用,也許是馬頭牆的意義早已超越了防火,成為建築裝飾物的一種了吧。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楊林鎮的古戲臺



如今的戲臺略顯孤單,當年卻是熱鬧非凡,據董文勝老人回憶,他小時候經常騎在父親肩膀上來這裡看戲,村中還有集市,每逢趕集日,四里八鄉的人們就來這裡聚集。沿著水路坐船來趕場,歷史上就是楊林周邊居民的一大盛事,今天這裡依然修建有“靈江亭”,供人們在洣水邊趕場等船時休憩,水運時代的文化影響依然留存到現在。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洣水邊的靈江亭



【草市】

小鎮上有自稱“勝極湘南”的靈山廟

小鎮上為什麼有座大廟?

靈山廟供奉的是協應侯,據傳是宋時皇帝所敕封,據說被封侯的劉氏三兄弟是漢中靖王之後,曾帶領陰兵抵抗侗匪入侵,因此被鄉民所敬拜,後又因當地瘟疫,附近村民來這裡的泉水取水治病,據說“飲者必愈”,於是這靈山廟的名氣也就越來越大了。

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草市的地理優勢,它地處永樂江與洣水交匯處,自古便是繁華的貨運碼頭,四面八方的人們以此為交通中心,這裡的廟宇自然可以廣播其影響力。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靈山廟牌樓



廟旁有座將軍墓,主人是誰?

在靈山廟的入口處,我們不經意抬頭時發現山坡上有一塊中西結合風格的墓碑,這種風格的墓碑大多出現在民國時期,於是我們繞行到山坡上,看清了碑文。原來這裡是劉陽生烈士紀念碑,劉陽生這個名字似乎有點陌生,但仔細看碑文,卻又看到一段波瀾壯闊的大歷史,劉陽生就是草市丫塘村人,犧牲時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0軍19師57旅114團團長。犧牲後被追授為陸軍少將。因此周圍很多人都把這裡叫做將軍墓。劉陽生犧牲於武漢會戰,那是抗日戰爭中期具有戰略意義的一場大戰。烈士死後,魂歸故里,也算是可以安眠了。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劉陽生烈士墓



坐船的感覺真好

草市如今依然有渡口,只負責從草市到對岸的園藝場之間的運輸,我們在這裡看到三位老者,他們帶著從草市購買的蔬菜和農具返回對岸。“等草市的大橋修好後,就不用坐船了,可我還是更喜歡坐船的感覺”,坐在船上的抽著煙的老人對我們說。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草市渡口



很容易就迷路的草市老街

沿著碼頭附近的河岸行走,前方就是草市古鎮。一種不同於草市新街的感覺撲面而來,時間彷彿停滯在了歷史的某個時段。老街的標誌是老房子和青石板街道,草市老街規模很大,有六條街,因為修在山坡上的緣故,街巷之間交錯縱橫,極為複雜,我們在裡面走了幾圈,經常發現又回到了原點,這是個容易迷路的地方。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草市老街



山洞裡住了什麼人?

靈山上有一個山洞,裡面有人居住,洞中老人姓賀,六十歲左右,是個無兒無女的五保戶,政府給他安排了地方他不願意去住,就喜歡住在那個冬暖夏涼的山洞裡。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住了人的山洞



為什麼草市很多房子門前有塊小平臺?

草市的很多房子,其實都是按照商鋪來設計的,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門前有出售貨品的小平臺,雖然現在大多數已經不再使用,但也足以證明當日商業的繁華。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曾經是商鋪的老房子



在草市理髮要幾元錢?

草市經商的風氣一直流傳了下來,雖然是一片老街區,但街區裡的商業氣氛卻一直沒有消散。理髮店、照相館、鐵匠鋪,曾被稱為草市的“三多”。如今照相館只剩下留在牆上的文字標識,鐵匠鋪也只看到兩三家,但理髮店卻還是一如既往地多,在街區轉了幾圈,至少看到了七家以上的老理髮店,理髮師多為年長的老師傅,收費十分便宜,一般不超過五元。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去衡東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吃土菜

草市的理髮店非常多



與所有老街區一樣,宗祠是必不可少的建築。

在草市老街,我們所見的宗祠並不多,大多已改做它用,街中心有一座單氏宗祠,規模很大,但已然是翻新的建築,少了當年的味道。我們重新回到洣水河邊,這裡河道寬闊,河水浩蕩,沉鬱的河流與老去的小鎮,是草市留給我們最深沉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