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这位“90后小伙”,好样的!

除夕夜,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奔赴一线,经过67个日夜的持续奋战,3月31日下午,他们回家了!在这些英勇无畏的“逆行英雄”中,有一位来自虹桥街道安东居民区的“90后”小伙子张俊杰。


长宁这位“90后小伙”,好样的!

张俊杰(右)


张俊杰是上海胸科医院的一名有着丰富危重症护理经验的导管室护师,也是一名90后的“老”党员。小年下午四点左右,他收到了上海要组建支援武汉医疗队的信息,半小时后报名就要截止,张俊杰来不及与家人商量,第一时间主动请缨。


1月24日除夕夜,顾不上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张俊杰随着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


汗积在雨靴里,可以直接往外倒


张俊杰工作的地方,是武汉金银潭医院北三楼重症病房。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也是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最多的医院之一。


大年初一,张俊杰随医疗队到达医院了解情况,“我们进去的时候,医院里原来的医护人员都非常疲惫了。2个小时里,我看到有十几辆车陆陆续续地把病人送进来,顿时感到身上的责任与压力巨大。”


到达武汉的前几天,医疗队开展了严格的培训,为了更好地救治,也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所有医护人员都要将自己全副武装,上班前把厚重的防护服一层层包裹在身上,平均花费半小时。


长宁这位“90后小伙”,好样的!

重症病房护理工作量大,长时间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动作一快,就觉得闷,容易缺氧。


“有一次我上早班,因为前一天工作了12个小时,一下子感觉体力透支、缺氧想吐,于是直接吐在了口罩里。”


为了不把自己暴露在外,张俊杰无法第一时间摘下口罩整理呕吐物,只能走到缓冲区,修整了半小时后,又换了新的装备继续工作。


长宁这位“90后小伙”,好样的!

长宁这位“90后小伙”,好样的!


每天要在闷热的防护服下完成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张俊杰尽量坚持少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出的汗积在雨靴里,可以直接往外倒,湿漉漉的后背,被汗水浸泡发白的双手,还有脸上各种因为长时间戴口罩留下的印迹,让他感觉好累但却内心充实。


为患者穿上“心理防护衣”


病毒无情人有情,张俊杰随上海医疗队入驻北三病区的两个多月里,温暖的故事在不断上演。


北三楼的病人几乎都是重症病人,多数无法生活自理,又没有护工及家属,一切都得自己扛。“除了常规的医护工作,我们还要解决病人的生活护理。”


病区里有老年重症患者,张俊杰主动干起了护工阿姨的活——喝水喂饭,清理大小便,为避免老人褥疮,定时帮老人翻身。


长宁这位“90后小伙”,好样的!


北三楼里有一位80后母亲,因为病情严重只能依靠呼吸机吸氧。有一天,她问张俊杰要纸笔写遗书,看着心情极其沮丧的病人,张俊杰为她进行“心理治疗”。工作后的空余时间,张俊杰会陪她聊天,鼓励她要有信心,上班路上为病人带点水果,为病人建起心理防护。


在医务人员的悉心治疗下,这位病人脱离了呼吸机,转到普通病房。康复出院前,她和张俊杰来了个隔空拥抱。回家后,她还给张俊杰发来了与孩子的合影。


“重症病房里的日子很辛苦,但每次看到病人们康复出院,心里就很暖。”张俊杰说。


隔离结束后,还想再上“战场”


张俊杰从小就崇拜医务人员,决定长大后要学医。毕业后,张俊杰进入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导管室承担危重病人护理。


长宁这位“90后小伙”,好样的!


“因为报名半小时后就截止了,当时来不及和家里商量,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我是一名在大二时期就入党的‘老党员’,关键时刻,更应承担起为人民群众挡住疫情的使命与重任。”张俊杰回忆到,“后来我把去武汉的事情告诉了家里人,他们都很支持我。”


得知小区里这位“白衣天使”的义举,安东居民区党总支和志愿者第一时间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关心慰问他的家人,力所能及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一线奋战的“英雄”筑起坚强的后盾。


张俊杰的母亲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后,居民区书记胡晟莲立即联系了社区医院。社区医院选派了一名中医科医生上门为张母施针,缓解了她的病痛。“虽然我们能做的只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但也要全力做好后勤保障,为一线奋战的‘逆行英雄’做好后方的支撑,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胡晟莲表示。


长宁这位“90后小伙”,好样的!


接到返沪的通知,张俊杰内心又激动又不舍,“我想奋战到武汉确诊病例清零的那一天。” 张俊杰表示,隔离结束后,如果再有需要,自己还要再上“战场”。“毕竟我们是支援过武汉的,我们有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