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飲中八仙歌


李白斗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言臣是酒中仙。

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杜甫






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最近在看《唐宋才子的真實生活》這本書。作者在書裡面花大篇幅介紹了,李白和杜甫的生活以及兩個人偉大的友誼。



李白和杜甫是我國曆史上,兩位最偉大的詩人,他們生活的時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時期。坎坷的仕途生涯和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們有了共同的語言。



那麼他們的友誼有沒有被寫進彼此的詩歌裡面呢?有。


杜詩全集中與李白有關的詩共20多首,直接點名寫給李白的就有15首,李白寫給杜甫的詩只有4首(其中2首學界尚有爭議存疑),這讓不少熱心的讀者為杜甫“鳴不平”。


當然,友誼的厚薄也許不能以詩篇多寡計。李白的詩文十之九佚,留下來的只有十分之一;他寫給孟浩然的詩也只有5首,一句“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還不是讓友誼化作佳話千古傳揚。



不管怎樣說,公元744年,李杜相會,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有了交集,還碰撞出火花,這是當事人也許渾然不覺但令後世激動不已的時刻。


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天寶三年,44歲的李白拿著玄宗賜的一筆錢,失落離京,一路往東,到了洛陽。



當年杜甫33歲,大齡文藝青年剛結婚不久,無官無職漫遊已十多年,24歲時參加過一次科舉考試落第了,此時寓居洛陽姑父家中。



杜甫剛寫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樣的名作,初出茅廬,不為圈內人所熟悉。這次見面,有人推測,也許是老杜自己求見早已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李白,甚至說他有蹭李白熱度之嫌。


一見之下,杜甫即被李白的風采所吸引。他一貫秉承儒家思想,但在寫給李白的第一首詩裡,就迷弟心態般地用上了一大套道家術語。

《贈李白》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

野人對羶腥,蔬食常不飽。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

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

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

亦有梁宋遊,方期拾瑤草。


在這首《贈李白》裡面,杜甫抱怨自己在洛陽遭遇的都是些惹人不快的“機巧”“羶腥”,而李白卻偏偏從富貴浮名中掙脫出來,表示自己希望跟隨他偕隱,一塊去求仙訪道。


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兩人很投緣,於是真的就有了隨後的“梁宋遊”,梁宋是今天開封、商丘一帶。



二地在唐代交通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唐人循黃河東下,均經二地而至江南或山東等地,南方的財富亦經二地轉運至洛陽或長安。



在梁園,他們與辭官賦閒的高適不期而遇。高適時年45歲,與杜甫是故交,與李白算是新知,三位大詩人齊聚一堂,為這次漫遊更添異彩。

他們騎馬遊獵,登高懷古,吟詩唱和,“度過了一個浪漫而放蕩的秋天”。杜甫的詩中可以覓見: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你看他們一定喝了不少酒,吃了不少肉,狂歌痛飲,歡樂開懷,有時乘著酒興還忍不住手舞足蹈起來。


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算是老杜的大哥,但對老杜也非常敬重。他曾寫下: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由於杜甫不在身邊同遊,“齊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魯酒”也提不起酒興,思友之情就象永不停息的汶河水。



兩個唐詩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友誼之深厚,可見一斑。

這一來一回,老杜對於李白的友情,幾乎控制不住了。他似乎春夏秋冬都在思念這位老哥。



有詩歌為證,《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等,盼望著“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杜甫時常掛念著李白的衣食住行,擔心他被貶逐以後的安全:“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有人說李白杜甫兩個男人的友誼,就是半部唐詩的歷史,著實有道理。


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END

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文字:爾然

配圖:網絡(秀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