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方舱医院一个月内的点点滴滴


方舱医院的建立,是整个武汉疫情最重要的转折点。负责带队广东第十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广州医疗队的队长高渝峰认为,方舱医院在整个疫情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缓解了医院床位的压力,实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经历了近1个月的奋斗,第十一批医疗队广州医疗队15名医护人员披荆斩棘,势如破竹顺利完成方舱支援任务,用实践践行了南丁格尔的誓言,下面我们来倾听队员们的点点滴滴。

致敬广州援鄂医务人员(一) | 细数方舱医院一个月内的点点滴滴

广东第十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广州医疗队在休舱后,全体队员写下请战书,按上红手印,主动请战奔赴第二战场。


肩负使命 “非典老兵”率队驰援


春节前夕,““非典老兵”高渝峰作为第一批医护人员进驻发热门诊,成为抗击疫线上的一名排头兵。2月9日6点,高渝峰所在的第十二人民医院接到驰援通知后,高渝峰主动请缨驰援湖北,担任广州医疗队队长带队驰援武汉最大的方舱医院——东西湖(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看着您疲惫的身影,让我们心生悸动!!!”“是你们孜孜不倦,给我们保障,让我们勇往直前前行,无惧风雨!”这是队员们在日志中记录下的高渝峰队长。高渝峰队长作为队长除了这支广东医疗队临时党总支支委、广州医疗队的工作外,还肩负307名队员的后勤保障和纪律检查工作。俗话说“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临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是在抗疫一线,面临的是全面“封城”、物资供应不足的状况。


尤其是在队伍到达武汉的早期,为了满足队员们尤其是对各类物资的需求,高队亲力亲为找遍了各种渠道尽量想法设法帮助解决。高队还根据登记的信息将全部队员的生日一一列出,担心自己太忙不能够亲自到现场,便委托当地政府驻酒店的联络员为每位过生日的队员送上蛋糕祝福,让队员知道“有组织就有温暖”!让队员即使远离亲人,也能够感受到祝福!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高妈妈”!


从到达武汉时最初的忐忑,到紧张的入舱前准备,再到入舱工作后的适应。高渝峰队长说,仿佛昨日,历历在目。“我们肩负使命,挥洒汗水,顽强抗疫,直到东西湖方舱医院患者全部康复出院,历时40天出色地完成了这次驰援任务。”


致敬广州援鄂医务人员(一) | 细数方舱医院一个月内的点点滴滴


据高渝峰介绍,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患者的,不仅是生理上的病痛,还有心理上莫大压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广州医疗队是这样看待的:“方舱隔离的是病毒,不是患者;方舱阻断了疫情的传播,却阻断不了医患的情深;小小的微信群联系的是医生和患者,驱散的是窗外的寒冷,迎来的是窗外的明媚。”在方舱医院进行救治工作,广州医疗队本着“治病也治心”的原则,坚持以最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治疗指南,坚持把患者当家人对待,坚持治疗与关怀并重。在这寒冷的冬天,持续予以患者们温暖,不断收获着他们出舱时的喜悦和对我们医务人员的感谢。


回到广州后,高渝峰时长回忆驰援湖北的这段难忘岁月,患者写给各广州医疗队队员的感谢信让高渝峰过目不忘,“多想看看你脱下防护服、摘下护目镜后真实的面容,把你们深深的印在脑海中,永不忘记;多想深深的拥抱你们,永不松手”;“我要对我的祖国高呼一声:“此生不会入华夏,来世仍做中国人……”感人至深的话语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的鲜活故事。


“生怕穿着防护服表达不了感情”

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丁妮丽


春节前夕,身处湖北的丁妮丽已经休假与家人准备度过美好的新春佳节,疫情爆发后,丁妮丽没有犹豫,想尽一切办法回广州支援。大年初一,无法买到车票的丁妮丽决定与丈夫驱车返回广州支援医院前线。2月9日医院选派医务人员组成广州市医疗队驰援湖北,丁妮丽当天即整装待发,丁妮丽的丈夫从未料到驰援的步伐如此迅速。


方舱医院的工作量十分庞杂,为所有患者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检查,分发药物、带队做操锻炼等工作都需要护士落实,“一名医护护士平均需要分管40张床位,相当于一个医院病区的床位数量。”丁妮丽慢慢回忆道。


致敬广州援鄂医务人员(一) | 细数方舱医院一个月内的点点滴滴


穿戴防护服造成的生理压力和患者心理情绪上的应激反应让医护人员长期处于满负荷运作的状态,但为了安抚病人情绪,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医护人员们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氛围活跃起来。“其实我们每一句话都是带着笑容的,但是我们害怕病人看不见。”丁妮丽向记者回忆,当时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戴着眼罩和两层口罩裹得严严实实,走两步眼前已是云雾环绕,根本看不清彼此。


为了让病患能够感受得到他们最真挚的工作态度,她们便在每句话中加许多的语气词和肢体语言,“后来我也有和其他医护人员说过这个事情,发现原来所有人都是这样做的,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特别好笑。”丁妮丽可笑的背后是窝心的可爱,是所有医护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流露。


“广州队来了,太好了!”

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陈展标


身材高大的陈展标来自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是一名90后男护士,一入方舱医院就受任为广州市医疗队院感组组长的他,除了为舱内的患者提供悉心服务,还负责医护人员的防护管理工作。陈展标身材高大,有着“天塌下来也有他顶着”的天然优势,然而高大的身躯却在实际工作中给他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每次入舱工作,他都只能在防护服内弯着腰坚持,除了面临穿戴防护装备下缺氧、脱水等状况,陈展标还得忍受腰痛的困扰,这一痛便伴随一整天。2月12日进舱第一天的第一个小时,穿着防护服的陈展标便出现了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的症状,为了节省防护服,陈展标想都没想就将涌上嘴边的呕吐物吞了回去,休息片刻便继续投身工作之中。


“第一天下班后,身体已经处于脱水状态,我看到桌面上有橘子,用了五分钟就把十个橘子全部吃完了。”第一天的场面,陈展标至今记忆犹新,但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致敬广州援鄂医务人员(一) | 细数方舱医院一个月内的点点滴滴

患者转舱前,与陈展标合影


一天查房,一位小朋友看到陈展标背后写着“广东广州”,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拿起手机拍下背影,并开心的大声说“广州队来了,太好了!”那一刻,陈展标又酸涩又充实,忽然觉得防护服、口罩、护目镜、尿不湿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荣誉,“方舱的病人常常说我们的到来感动了他们,其实是他们用行动感动了我们。”


医患之间的信任如樱花般散落在方舱每个角落


疫情发生以来,许柳清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疫情的进展情况,昔日同窗纷纷自告奋勇驰援湖北,身在广州的许柳清倍感焦虑,驰援湖北的心早已按捺不住。2月9日上午九点,许柳清在微信群收到驰援湖北的“紧急通知”后,便第一个作出了响应。“我是湖北人,呼吸科研究生,工作十几年了,有传染病治疗经验,湖北是生我养我育我的家乡,作为党员、作为呼吸科专业医生,我理应冲在最前面!”


致敬广州援鄂医务人员(一) | 细数方舱医院一个月内的点点滴滴

许柳清


方舱医院的医生除了查房、撰写患者病程记录、安排转出院工作外,还需要重点关注病人心理层面的情绪焦虑。许柳清说,方舱医院内的患者病情普遍较轻,但安抚病人情绪的工作需要重视,病人往往会在不了解疫情情况而产生焦虑恐慌的情绪,在日常工作中会与心理医生一同做好病患心理工作。


有一天,一名患者看到她防护服上面的名字便和她打招呼 “许医生你上班啦,看到你,我们今天的心情都好多了”。许柳清从不觉得自己重要,只是尽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职责与使命,但在方舱内的这段时间,许柳清感受到了医患双方相依相拥的爱意。


即便防护服存在让医患看不清彼此,医患之间的信任依然犹如樱花般散落在方舱的各个角落。方舱医院内的良好医患关系深深扎根在许柳清的心中,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认可与尊重为诊断治疗、排解情绪焦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我希望这种医患关系能够一直延续下去,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许柳清说。


“常常安慰” 是最真实的写照


回想起刚刚入舱的日子,陈子谓依然感到很震撼,突然面对有数千张床位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当时的陈子谓有些忐忑。考虑到方舱医院初期医疗设备未到位,病人人数超过一千名的情况,陈子谓预估仅仅是CT检查一项就可能需要花费两个月时间完成,就在这种条件下陈子谓与战友下定了决心,“入舱的时候十分紧张,但我们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尽管方舱医院里的患者病症大部分较轻,可以通过简单治疗的方式进行诊治,但陈子谓依然感触良多,方舱的所有人经历了太多悲欢离合,经历了太多生死离别,所有人都需要得到心灵的安抚和鼓励。医患之间的相互鼓励,心理治疗师的支援协助,让方舱医院不在是冬日里冰冷的空间,彼此的“常常安慰”是舱内最真实的写照。


第一次进舱,陈子谓就和四位素未谋面的医生便以团队协作方式打响了方舱战“疫”,陈子谓与孟新科(组长)、李多云、刘培、罗炬辉四名医生组成了抗疫作战小分队——梦之队。5个人的“梦之队”管理着420多个病人,分工合作,相互补位,十分默契。


致敬广州援鄂医务人员(一) | 细数方舱医院一个月内的点点滴滴


其中最值得“梦之队”引以为豪的是他们率先与患者建立微信群,使得无论是治疗、帮助,还是抚慰患者,都做到精准、精细。这一做法在方舱里推广,收到极佳的效果,也得到了高度地评价。在工作之余,梦之队时常拍些照片,聊聊家常,互相给予的温暖,把大家战斗的紧张情绪,穿着防护服的辛苦,身体的疲惫全部忘掉。



出生中医世家的邓创豪从未想过中医治疗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如此大的关注。“从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第一版到第七版,都十分强调中医治疗的作用。”邓创豪说。2月16日东西湖方舱医院内就成立了中医诊疗专家小组,邓创豪就是其中一位。


据邓创豪介绍,方舱中医药专家诊疗小组在医院院内100%加入中医药治疗,并根据武汉当地气候以及大部分病患体质特征,确定了 “新冠肺炎二号方”作为医院患者救治的中药协定方,且以新冠肺炎二号方汤剂为主、中成药为辅治疗方案。“中医中药以经验治疗为主,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验证了有确切的治疗效果。除了使用推荐药方以外,我们还在方舱医院组建中医巡查组、建立微信群等方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据统计,东西湖方舱医院共发放中药协定方汤剂40594袋,颗粒剂10000副,中医药加入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使用率达到100%。除了服用中药以外,方舱医护团队还积极在医院内推行八段锦健身操活动、穴位按摩等方法促进疾病康复。


致敬广州援鄂医务人员(一) | 细数方舱医院一个月内的点点滴滴

邓创豪、张贵丽、钟少敏三位队员在武汉方舱医院前留下了合影


同样来自海珠区中医院的还有张贵丽、钟少敏两位经验丰富的护士。张贵丽说,方舱医院内每天都会有两个体操时间,他们都会把病人召集过来,先是教他们七步洗手法,当他们都熟悉和熟练后,再又和他们一起做操,八段锦。由于防护服的原因,每次体操时间结束,张贵丽早已大汗淋漓,汗流浃背。平日里,张贵丽和钟少敏都会教授一些中医穴位按摩方法给病人,教导病人按摩少商穴,可以缓解咳嗽、发热、咽痛,对于心情容易紧张、心率偏快的患者,教会他们按摩内关、神门穴等等,并为他们加油打气。


张贵丽曾在日记里写道:我们在这里即是医护人员,也是心理治疗师我们深深地感到治疗是她的身体上的暂时的疾病,我们医护人员除了治疗她的疾病,更应该解除她的思想顾虑,给予解释,给予温暖,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


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任务,原谅我们在此无法一一列举。他们朴实、平凡,他们或许没有立下惊天伟业,甚至无人知晓他们的姓名。但正是他们在最前线默默地付出,才能为全国人民筑起防止新冠病毒扩散最坚固的城墙……

他们的身影,是疫情蔓延下,最让人感到坚定的身影。

他们,是寒冬里,最温暖的人。

让我们铭记他们的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