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罵戰|音樂到底為何種形式

近幾日,楊坤點評《驚雷》可以說是引發了軒然大波。網上形成了兩派,一派覺得楊坤老師說的沒錯,《驚雷》根本不屬於音樂範疇,不能稱之為歌曲,另一派覺得“存在即合理”,只要有人喜歡,那就不應該詆譭他。

先來看看楊坤的原話:“一聲驚雷把我劈醒了,真的是給了我一個驚雷啊!要歌沒歌,要旋律沒旋律,太難聽知道吧,神馬東西。”

音樂罵戰|音樂到底為何種形式

而後原唱作者mc六道出來回應,他表達到,這首歌大家都在唱不同的版本,難道這些人的腦袋瓜子出了問題,音樂沒有高低之分,大家都喜歡《驚雷》,說明大家都在裡面感受到了快樂,給人快樂的音樂就是好音樂。

音樂罵戰|音樂到底為何種形式


音樂罵戰|音樂到底為何種形式


音樂罵戰|音樂到底為何種形式

不論大家是否喜歡《驚雷》,幾乎都聽過這首喊麥式的作品,就筆者自己而言,對《驚雷》這個作品並沒有多喜歡,就是一個時期的產物,就像當初冒出來的喊麥,甚至不屬於音樂的範疇。“存在即合理”並不能說明它是歌曲,那一撮的小小的受眾也不可能把《驚雷》單曲循環一個晚上,相反,楊坤的《空城》我可以單曲循環。楊坤在直播裡當眾diss別人的作品固然不太好,不過說的卻是事實。


“音樂沒有高低之分”

音樂罵戰|音樂到底為何種形式


音樂罵戰|音樂到底為何種形式

關於音樂沒有高低之分這件事情,楊坤也作出了回應,咖啡和大蒜他都愛,不過《驚雷》還是算了。因為它本來就不屬於音樂的範疇,楊坤就沒有用看待音樂的目光審視這個作品,何來高低貴賤呢?

況且原作者說:“你看《驚雷》多火,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筆者覺得挺搞笑的,楊坤的歌過了這麼多年了還是有人聽有人傳唱,而《驚雷》這個作品,我們遠的不說,三個月之後還會有人聽嗎?互聯網審美就是這樣,轉瞬即逝,拿《驚雷》跟楊坤老師的作品相比,心真大。

本文由羨羽原創,只代表筆者個人觀點。如果有錯誤請指正(反正關於這篇文章我也不會改),喜歡請關注。

謝謝閱讀,祝身體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