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100強”看中美兩國差距有多大?

一、百強榜單分析

近日,《財富》雜誌公佈了2018年最新全球500強企業名單,中國上榜企業數量達到120個,遠超日本及歐洲諸國等傳統發達經濟體,略微少於美國的126個,位居全球第二。

從“全球100強”看中美兩國差距有多大?

從所佔企業總量看,中國只比美國少6個席位,強大地位躍然榜單,似乎差距已然不大。事實是否如此呢!

為了更精準對比中美企業實際狀況,我們來聚焦全球最頂級的百強企業。從數據看,全球百強企業正在明顯地向中美兩個國家(尤其是中國)集中。

從“全球100強”看中美兩國差距有多大?

就全球看,2011年100強企業分佈在32個國家,中美共佔比36%;而2018年100強企業則分佈在27個國家,而中美佔比上升到了59%。

就中美兩國對比看,從2011年到2018年間,美國全球百強企業從29個增長到37個,中國全球百強企業則從7個增長到了22個,增長了3倍多。

百強名單此消彼長,中美增強,其他國家必然相對減弱。

從“全球100強”看中美兩國差距有多大?

2011-2018年,全球百強企業只有中美兩國數量明顯增加,而其他國家,近年來也無太多突出表現。如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等,均有不少企業跌出百強名單,其中英國的數據下降幅度最大,從2011年的8個下降到了2018年的3個。

由數據分析可見,全球100強企業的國家集聚度越來越高。從發展趨勢看,“馬太效應”愈加明顯,中美兩國可能會產生更多的“百強企業”,其他國家產生“百強企業”的難度會無限加大。尤其是中國增速遠遠超過美國,疾風正勁,雖在數量上還有差距,但超越好像只是時間問題了。

單純數量對比看,中美“百強企業”差距確實在縮小,似乎,我們在一步步的趕超全球第一發達國家。但如果深入全面剖析兩國“百強”企業其他信息,兩者之間差距依然很大。

二、中美百強企業區域分佈特點

百強企業總部所在地在哪個城市、形成怎樣獨特的城市文化,直接決定這個城市在全球頂尖企業的發展歷程中的作用,如微軟之於西雅圖、蘋果之於庫比蒂諾、華為之於深圳等。

從最新的2018年數據看,美國的37個全球百強企業廣泛分佈在34個城市。儘管紐約和舊金山名聲在外,也僅僅只分別擁有3個和2個100強企業,而首都華盛頓和波士頓、芝加哥、西雅圖等每城市也只擁有1個。可見,美國“百強企業”空間發展、區域分佈較為均衡,比較健康。

反觀中國,22個“百強”企業,北京獨佔整整15席!深圳2個,上海、南京、武漢、香港、臺北各1個。可見,中國“百強”企業集中化程度非常高。

中國“百強”企業扎堆集聚北京,從企業名稱“中”字頭就可見一斑。毫無疑問,北京是全球“百強”企業集聚最多的城市,遠"超"紐約。

這又說明什麼呢?相信,你們都有自己的答案。

從“全球100強”看中美兩國差距有多大?

三、中美百強行業分佈差異

仔細觀察分析下圖,在金融和能源兩國幾無差別,但在其他行業中美兩國“百強”企業分佈差異極大:

從“全球100強”看中美兩國差距有多大?

美國"百強"最多行業包括:金融、零售、健康、科技零售。比如沃爾瑪、埃克森美孚、蘋果、摩根大通、Alphabet、強生……其中不少企業名字,我們耳熟能詳。

中國“百強”企業最多的則集中在:基礎設施、金融以及能源方面。當然,幾乎都是“中”字頭企業。

通過對比分析,中國“百強”企業呈現如下特點:

1.“多”:

(1)基礎設施類企業多且多為“中”字頭;

(2)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類企業多(全球此類企業佔比逐步下降,中國則“逆風而上”、數量攀升迅速);

(3)房地產類企業多(“百強”唯一房地產企業即來源於中國,“500強”中更是有6家企業上榜)。

2.“少”:

科技、健康、零售行業巨頭少。尤其是健康和科技,事實上,我國殺入百強的科技企業有且只有華為一家,而我們的"新四大發明"中除了高鐵之外(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一概覆沒。是的,我們熟悉的BAT其實都排不到全球百強內(具體排名阿里300,騰訊331,百度500+)。

1號首長曾強調指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

但是通過分析,我們在科技領域的差距還很大,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追趕,國人必須要頭腦清醒。

四、中美百強企業盈利水平分析

企業,歸根結底是要盈利的,不盈利,就無法保證企業的長久穩定運行。不管企業經營管理面臨多少風口、什麼境遇,本質目的都是要盈利,要賺錢。

中美“百強”企業的盈利水平又如何,我們來分析一下下圖:

從“全球100強”看中美兩國差距有多大?

首先,從盈利企業佔比看,中國略勝一籌。中國22家“百強”企業中,僅一家虧損,盈利企業的佔比達到95%;美國37家“百強”企業中有4家虧損,盈利比例89%。

其次,從企業平均利潤看,美國企業則全面領先:中國企業的平均利潤約為美國企業的90%,人均利潤則只有美國的一半(中國百強企業的人均利潤約為2.3萬美元,而美國的則達到了4.4萬美元)。

當然,限於國情特點,中美企業盈利特點和行業領域也各有不同,比如石油領域,美國“百強”企業中石油能源企業都有盈利,而我們中石油則虧損7億美元,雖然營業額高達3260億美元,但依然是中國“百強”企業中唯一虧損的企業。反觀美國,虧損最大的是花旗銀行,但是我國也是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盈利則達到了423億美元,在我國所有全球“百強”企業中盈利能力排名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