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不能高估宏觀刺激政策的力度

管清友:不能高估宏觀刺激政策的力度

管清友:不能高估宏觀刺激政策的力度

0

1 全球疫情持續擴散對全球和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我想和大家一起評估一下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以及宏觀政策可能會出的牌。總結成兩句話:一是不能低估疫情對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衝擊的程度和持續時間;二是不能高估中國出臺寬鬆宏觀政策的力度和程度。今天,全球疫情的形勢不容樂觀。很多人也提到所謂的經濟衰退、蕭條、停擺、休克,而我自己稱之為大停擺。目前,國內疫情的高峰期應該已經過去了,我們也看到國內疫情緩和,逐漸有序復工。現在存在兩方面的挑戰,一是境外輸入性疫情的挑戰,二是無症狀感染者的挑戰。

從現在已經公佈的部分經濟指標來看,總體來說,我們的復工情況還不錯。但是我希望大家注意一個問題,這裡有一個所謂倖存者偏差問題,簡單來說,就像開會時問“沒來的請舉手”一樣。疫情實際上對供給和需求兩端都產生了比較大的衝擊。

真正的挑戰,現在仍然在進行當中,也就是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截至3月30日,美國確診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中國,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64萬,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

而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即便是科學家能夠研究出抗病毒疫苗,至少也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所以在企業經營和投資領域,大家務必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也要抓住其中的機會,當然,前提是我們對於形勢和風險的判斷。

目前我們看到國際上的一些機構對全球經濟的下調比較普遍,甚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開始提供緊急資金,來應對經濟體可能會出現的主權債務違約的情況,其實這種情況在拉美已經出現了。

疫情和疫情對於經濟的衝擊是兩回事,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更久,它對很多產業、企業的衝擊,是不可逆的。

當然全球也啟動了應對的措施,美股連續兩週四次熔斷,美聯儲、美國財政部緊急救助,但是,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的性質是什麼?

疫情首先破壞了經濟基本面,影響了供給需求基本面,其次才影響了經濟市場。它和以往我們經歷的金融危機不一樣,現在看起來,其實金融危機的衝擊在疫情的衝擊面前,是小巫見大巫了。至於到底會持續多久,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我們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2月的PMI確實出現了斷崖式下滑,超過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3月的PMI出現了一個所謂的反彈,達到了50%以上,這是不是意味著形勢忽然好轉了呢?不是。這是一個環比數據,因為1、2月份,尤其是2月份的數字非常差,3月份能在50%以上,只能說明情況確實是不容樂觀。

我們比較擔心的還是整個CPI、PPI的走勢。CPI的漲幅已經明顯出現了通貨膨脹跡象,而PPI的漲幅重新回到了負值區間,面臨通貨緊縮。也就是說,中國經濟出現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並存的現象,實際上它是一種非典型意義的滯脹狀態。

當然,疫情影響到的不僅僅是中國,還有全球其他國家。原來我們都擔心中國會不會被踢出全球產業鏈,結果現在全球產業鏈都受損,面臨著重構,比如有些國家可能會提高國產替代率。雖然對於很多附加值高或者含金量高的產品,我們現在可能還很難一下子實現國產替代,但是從技術類公司的角度來講,這次疫情給大家在整個國產替代過程中提供了一個大機會,畢竟中國的市場非常大。

有很多經濟學家說,短期的經濟衝擊非常像大蕭條,這話也沒錯,但是問題在於疫情的衝擊到底是不是一個短期衝擊,至少我沒有那麼大的勇氣或者證據認為這是一個短期衝擊。如果這個病毒持續的時間比較久,恐怕我們要思考以下問題。

第一,企業能活多久,國家能夠應對多久;第二,你用多大的成本去應對這場疫情,這是今天擺在我們面前比較現實的問題。我們在第一階段能夠迅速處置疫情,是用2個月的經濟停擺換來的,這個成本極高,所以,如果病毒長期存在怎麼辦?國家、企業都要考慮。

自中國在2003年以後成為世界工廠,到今天,外需對中國的影響更大了。雖然中國是一個很強大的經濟體,但在全球化的體系當中,我們也看到了它的脆弱性。

特朗普最近在說,美國要變成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我看大有要搞自給自足的意思,當然我覺得他很難做到這一點,也不現實。但是我們退一萬步講,中國是不是也會面臨這個選擇問題。甚至有人提出,如果我們徹底閉關鎖國,區域化是否有可能會成為未來一個明顯的跡象?這種跡象能不能成為現實?還在猜測當中。

0

2 怎麼看國內近期的宏觀刺激政策?

我們不要對中國出臺的宏觀政策的力度估計過高,目前來看,宏觀政策還是比較剋制的,因為我們有2009年、2012年、2014年三輪大寬鬆帶來的教訓,它造成或者新產生了很多問題,有很大的後遺症。同時我們也有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宏觀經濟政策失誤的教訓,國際國內這兩個教訓提醒我們,這一輪的宏觀政策可能要相對保持克制。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我希望宏觀政策的著力點就放在民生和企業疏困上,因為疫情對供給的衝擊太嚴重了。現在的宏觀政策不是不可以做,但我覺得還是要有一個度,不要把所有的“寶”都壓在投資、基建上。無論是新基建,還是老基建,沒有錢或者是借不到錢,都搞不了基建,但如果你借到了錢,就意味著槓桿的再度提升,意味著金融風險的再度累加,意味著資產泡沫再度產生,在過去十年裡,我們已經吃過虧了。

0

3 國際石油價格戰會如何收場?

國際石油價格之戰對於全球金融市場、全球經濟復甦的影響非常大。石油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商品,它有金融屬性、政治屬性。油價一跌,金融市場上石油公司的股票就跌,預期的盈利、營收都會減少,石油類的投資基金就縮水;同時石油公司發的債券大部分都是高收益債券,這些債券會有違約的可能性。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注意到石油價值戰帶來的一系列反應。

而石油價值戰之所以能打起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需求的下降。從經濟學研究石油市場的角度來講,低油價狀態一般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0

4 全球動盪的大環境下,A股會不會成為一個資產高地?

從各國股市的情況來看,應該說這兩天進入一個反彈或者是穩定期,所以,短期的劇烈波動幾乎不可避免。

我們先來看中國股票市場,應該說頭部化的趨勢不可逆轉。我們可以從實體產業的演進去解釋,因為在實業領域,企業的頭部化現象也是越來越明顯。A股市場本身也在變得越來越頭部化,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所謂贏者通吃,大概就是這麼一個道理。當然,這跟中國在全球仍然處於正利率、處於一個資產高地的地位有關。

從總體上來講,中國股市的波動要遠遠小於美股和歐股。無論是出現股災還是疫情,從股票市場本身的規律來講,一般來說政策底、市場底、經濟底是不同步出現的。所以,我們可能要以一個長遠的眼光來看待今天的A股市場。

從現在A股市場的特點來看,業績分化是加劇的,估值水平總體不高。因為近五年來,A股市場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速其實保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創業板表現稍微好一點。無論從PE還是PB角度來看,創業板在各個指數過程中的估值水平是最高的。

如果分板塊來說,科技類股票估值要高一些,這也是這個市場一直以來的特點。中國市場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缺少優質的科技類公司。科創板對中國A股市場來講,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從指數的變化來看,不同指數的估值差異非常大。從行業來講,銀行、鋼鐵的估值比較低。

現在的投資者在投資策略或者是投資風格上出現了一個變化,大家不大願意買鋼鐵、銀行這些股票,但是現在因為疫情的衝擊,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所以大家開始看重確定性股票。什麼是確定性股票?就是有盈利、PE和PB都不高、有穩定的分紅的股票。所以很多人說在中國買消費類股票,到美國去買科技類股票。

從流動性的情況來看,目前總體上比較寬裕,因為政府也進行了積極的逆週期調控,這也是我們的A股市場能夠頂住國外股市下跌壓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最近幾年,居民部門的資產配置出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轉換,從原來的無風險資產轉向了風險資產,因此,股票是比較重要的選擇。

從增量資金的角度來看,雖然北上資金總體流入的趨勢沒有發生變化,但是節奏非常明顯。比如春節開始以後,北上資金是進入的狀態,但最近又出現了流出的跡象,所以北上資金未來會成為中國市場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或者說這也是中國A股市場逐漸去散戶化、機構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

簡單總結你會發現,外資的持股比例比較高。當然,從春節到現在,大部分股票都在下跌。我不知道外資到底有沒有真正抄到底,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中國投資者基本沒賺到錢。所以我們只能說,在疫情處於一個相對比較明確的判斷和預期之後,市場可能會步入到一個企穩的狀態,外資公司應該還是中國大陸投資者偏好的一類公司。

同時,我們看到槓桿資金相對來講比較活躍,雖然兩融餘額佔流動性的比例略有下降,這跟大家迴歸到穩健投資有關。當然,今天兩融餘額佔流動性的比例和2015年股災以前無法相比,但這也是2017年以後整個金融整頓、金融降槓桿比較重要的結果。

從監管的角度來講,對於目前的資本市場還是希望能夠避免流動性危機,監管當局為企業的升級轉型、為我們應對疫情服務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2月14日的融資新規,對資本市場還是有一定正向作用的。

從海外的視角來看,目前全球大的經濟體基本上是零利率、負利率,只有中國現在還是正收益率,我們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還在2.6%左右的水平,而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數次跌到1%以下。

所以我們總體覺得,A股現在應該算是一個資產高地。對於2020年的A股市場,我們不悲觀,但是上半年會有非常劇烈的波動。對於一般的投資者來講,我覺得上半年還是要以防風險為主,等疫情穩定以後,我們相對再來做出明確的判斷。

很多人會問,今年的股票市場是不是會和整個2015年類似呢?我們認為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相似之處是,都處於一個下降狀態的經濟環境,現在整個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比較寬鬆,資本市場的改革也在加速過程當中。

不同之處是,現在的經濟環境比2015年面臨的挑戰更大,通脹率更高。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力度和2015年實際上是沒法相比的。從資本市場來看,2015年的監管力度比較弱,併購重組處在高峰,特別是配資非常猖獗,而現在的監管處於一個非常嚴厲的過程中。

我們統計了一下,66%的個股相對於2015年6月高點跌幅超過50%,只有7%的個股漲幅是在20%以上,這個數據很驚人。所以我不建議企業家過多關注資本市場,或者過多使用資本市場的各種工具和槓桿。我覺得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地做好產業,踏踏實實做好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不要被過多的所謂的風口迷離了自己的雙眼。

當然在疫情期間,有受益的股票也有受到衝擊的股票,我想跟大家探討的是,疫情期間受益的公司,是否會長期化?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講,如何判斷一家公司未來的成長空間?疫情對人們的經濟活動、消費行為、投資行為的改變到底會有多大?我是希望大家能夠關注這些。

不知道這個詞各位是否同意,我覺得我們可能會有一個再線上化的過程。我們已經經歷了移動互聯網的洗禮,我們的行為、社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次疫情產生了一個很重要的結果:人們開始更加在線了。我覺得從企業家的角度來講,應該多去尋找在這個領域的機會。

0

5 美國股市見底了嗎?

說美國股市已經到底還為時尚早,這確實有賴於疫情對整個世界經濟衝擊的情況。

疫情以前的美國股市整體情況還是非常好的,但疫情對它的打擊也非常大。我個人認為,美國明顯延誤了應對疫情的時機。所以,我覺得美國股市這輪反彈,姑且只能看成是一個技術面的反彈。

無論從哪個維度看,這次疫情對整個人類社會、全球經濟、以及各位來說,肯定是開啟了一個新的人生歷程、企業發展歷程、國家發展階段,這算是在歷史的轉彎處。

現在美國正在發生非常令人擔心的變化,比如民粹主義抬頭。美國大選期間的民粹主義情緒其實是非常高漲的。在中國,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對美國的批評,但其實特朗普總統深得民心。應該說疫情使得中美關係、國際政治、世界經濟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總體上我覺得,無論是從個體,還是從國家、企業來看,確實都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0

6 怎麼評判G20集團的救助計劃?

現在來看,20國集團的中央銀行行長、財政部長做了他們份內的事情,因為他們首先要解決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危機問題。金融市場一旦面臨流動性危機,勢必會受到影響,會衝擊到整個實體經濟,所以我覺得他們做了該做的事情。我相信這種救助計劃現在已經是一個國際協同、全球作戰的計劃了。

0

7 G20公報裡最後強調了應對疫情的國際合作問題?

疫情是全球公共衛生危機,需要全球公共產品。中國很多企業之所以也加入到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計劃裡,其實是他們作為一家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國際責任。我們在國際公共產品的提供上從來沒有缺席,而美國在最近幾年一直在撂挑子。

我只能這樣說,美國現在確實開始迴歸所謂的孤立主義,不太願意管太多國際公共事務,這和美國一直以來的理念不大一樣,應該說,特朗普扭轉了美國的全球主義傳統,這對於全球公共產品的提供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全球沒有任何一個時間像今天一樣如此需要國際協同、國際合作,我們需要去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特別是對一些並不發達的經濟體底層的老百姓實施國際救援。我主張由中國倡導,G20主要大國都參與,做一個全球公共衛生基金。

幫人就是幫己,光中國處理好疫情是沒有用的,其他國家處理不好疫情對我們同樣有影響。今天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中國也是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承擔著大國責任,我覺得要踐行中國領導人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採取具體行動。

0

8 是否會出現金融危機的情況?

其實中國很難有典型意義上的西方市場出現的金融危機,很多企業家對2017年的金融整頓記憶猶新,可以這樣說,從宏觀管理、金融監管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2017年以後的金融整頓,今天的中國在宏觀政策上面臨的風險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說,我們通過不斷釋放風險,避免了一場系統性風險。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對重要的宏觀政策、監管政策有相對清晰的認識和判斷,特別是我們這個群體企業家居多,在中國,企業是離不開這些東西的,對很多企業來講也是決定生死的關鍵。

0

9

針對不斷髮生的新危機,經濟、金融似乎越來越受到質疑,如何針對新世界給出一個系統的解釋和新的解決方案?

應該說在80年代以後,理論上我們在應對經濟危機、應對金融危機時沒有什麼特別大的衝擊。至於新的解決方案,目前確實沒有。現實世界的政治家、金融家在面臨經濟衝擊、金融衝擊時,應該說新辦法不多,我們能用的基本上還是凱恩斯主義的老辦法,我覺得非常遺憾。其實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經濟學家就遭到了嚴重質疑,英國女王還曾經質問過很多經濟學家,為什麼沒有預見這件事。其實經濟學家肯定是預見到了,但是想要確定具體時間,確實比較難。

但從做企業、做投資的角度來看,我印象很深的就是馬雲曾經講的李嘉誠告訴他的一段話:我們時刻要有一個天塌下來都能賺錢的生意。翻譯過來,就是要有一個底線思維。在面臨經濟週期、面臨社會思潮,面臨各種各樣的擾動、誘惑的時候,企業家和投資人是不是能夠時時刻刻保持一個相對平常心、清靜的心態,能夠比較客觀理性地看待問題,而不被外界干擾,這是一個挺需要智慧的事情。

我是一家比較大的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我們有一次和這家企業的創始人吃飯時,有人就請教:“你的市值做到三千多億、四千億,靠的是什麼?”他的話其實就是三個字:靠智慧。最後,我希望企業家在保證好自身安全的同時,能夠為社會,不光是中國社會,也為國際社會,做更多貢獻。

每年超150場專題直播

365天不間斷投資乾貨分享

歡迎掃碼解鎖財富指北社群

管清友:不能高估宏观刺激政策的力度

INTRODUCTION

財富指北是如是金融研究院旗下的獨立第三方理財服務平臺,旨在通過“研究報告+音視頻課程+線上社群+直播互動”的立體化方式,為會員提供從宏觀到微觀的金融理財專業分析,助大家全面及時把握財富趨勢,深度把握各類資產機會、規避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