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成為真男人 I 內聖外王曾國藩

上週出差時,在機場一家書店,我看到了張宏傑老師的新書《曾國藩傳》,用積分兌換了一本,一口氣讀完了一半。曾國藩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這個老頭用勤補拙,完成了自己內聖外王的理想。

01

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國人是有追求的,其至高的追求莫過於“立德、立功、立言”。傳說中華民族綿延幾千年的歷史,只有兩個半人達到了這至高境界,分別是孔子,王陽明,曾國藩。而曾國藩,就是那個做到了一半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人。

怎麼成為真男人 I 內聖外王曾國藩

關於曾國藩,譭譽參半,毛澤東蔣介石都喜歡和推崇他,也有很多人批判他,關於他的書遍佈各個角落,大至圖書城,小至舊書攤,他被出於各種目的書寫,比如成功、比如厚黑。

我只看過關於他的兩本書,一部《曾國藩》,唐浩明所著,類似於傳記體小說,其中不免穿鑿附會添油加醋。另外一本就是去年看的《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後者更客觀,引據經典,應該也更接近史實。《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中的曾國藩,很討人喜歡,笨拙而勤奮,耿直而圓滑,清廉而又不失人情,總之是一個勵志成為聖賢也一直以聖賢的要求管理自己的孤單寂寞冷的老頭。

我很想穿越時空,去抱一抱這個老頭。

在風燭殘年的晚清,能建功立業,在貪汙腐敗風氣下,能獨善其身,而在建功立業獨善其身的同時,又能圓潤的立足於官場,朋友門生滿天下,上取信於君主,下立威 嚴於下屬,沒有大智慧真本事沒有忍耐力堅定的信念,能做的百分不及其一。而在這條路上,他會有多少次午夜夢迴百轉千迴心如刀絞忍辱負重。


更何況,成就一番偉業受萬人敬仰的兩江總督曾國藩,居然資質中等。

02
曾國藩讓我喜歡的第一點,認真勤奮

曾國藩不聰明,聰明就不會考秀才就考了7次,天才的左宗棠瞧不起他,梁啟超說“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侯賢 傑中稱最鈍拙”。曾國藩自己也說“吾生平短於才”。可是,可能是這種“笨”才成就了曾國藩,自知資質平庸,就用努力來彌補,自從確定要走聖賢路後,他百分 百堅持恪守聖人之道,每日早日,每天日課,無時無刻不自我反思,外出交友自省、沒寫大字自反省,多看美女兩眼也要自我批評,簡直事無鉅細到令人髮指,他不僅自我監督,還把日記給朋友看,把自省內容給家裡人看。

成聖賢的方式老師教,書中教,可是能幾近迂腐的恪守聖賢各種標準的卻鳳毛麟角,也許是因為自知笨,也許是因為意志力過於堅定,想成聖的曾國藩一條道走到黑,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依然在戰戰兢兢的看自己的一言一行。更為難得和勵志的是,曾國藩在而立之年方 確定人生目標和方向,30歲之前的他也只想光耀門楣榮華富貴,可自從看到人生的另外一種可能,他從立志的那一刻起信心未曾動搖片刻,至死方休。這樣的曾國藩讓後人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心念堅定,知行合一,定能成就一番夢想,而這也和西方近些年盛行的“宇宙的秘密”之唯心論不謀而合,宇宙資源無窮,人生有無限可能,只要你敢想敢信敢做,世界為你讓路。

03

曾國藩讓人敬佩的第二點,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也就是現在說的EQ高。在中國混,尤其是在中國的官場混,情商太重要了,伴君如伴虎,因一言送命者比比皆是,而早期京城的人情往來,到後期湘軍的吃穿用度週轉,無一不需大智慧。曾國藩吃過虧,曾經滿腔熱血上書諫言,也曾大罵咸豐皇帝,還差點丟官丟命,湘軍建立初期,他把地方官得罪了個遍,沒錢練兵沒人支持可謂四面 楚歌孤掌難鳴。直到他父親去世回家守孝之前,他一直是一個稜角分明的愣頭青,枉有一腔熱血卻完全不知收放的分寸。可是,聖人之於普通人不同之處,在於他的自省智慧、學習的能力以及敢於改變的勇氣。

怎麼成為真男人 I 內聖外王曾國藩

40多歲的曾國藩在家生生憋了一年多,看老莊哲學,10年官場生涯在他內心翻來覆去放映十萬八千遍,然後,他蛻變了,變得圓潤變得豁達變得八面玲瓏,也多虧了這蛻變方成就了曾家平定太平軍的偉業。可變得圓滑的曾國藩並未蛻變為一個面善心硬兩面三刀的厚黑學家,他對朋友仍至誠,對人才仍至真,對君主百姓仍有赤子之心。

書中頗費了筆墨描寫曾國藩與左宗棠的恩怨。左宗棠與他年齡相仿,一直對他不屑,譏笑嘲諷毀謗從未停 止,曾國藩救他性命助他升官可他總是在關鍵時刻捅刀,並且不斷補刀,以怨報德到旁人都看不下去,可從始至終,曾國藩未說過他壞話鮮與之計較。這一點實在太 難了,不逞口舌之快總覺得心中憋著一團火肝臟都要破裂,而“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更是我們大多數人的信條,覺得這 樣已經是仁至義盡的君子之為。而你有恩於人別人不但不回報你卻對你反咬一口,真真是可忍孰不可忍。可是,曾國藩做到了,不僅對左宗棠,對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他都豁達處之,我想,之所以這樣,除了以聖人標準要求自己外,更主要的,他胸中有大局,格局廣闊的人總要忍受更多常人所不能忍。

04

曾國藩討人喜歡之三,博採眾長敢於批判。

他無書不讀。從早期的朱子理學到後期的老莊哲學,從易經、算命看相風水神鬼到西方文化,他都有濃厚的興趣。他謙虛, 囑後人“不可輕率評譏古人”,但他並非主張對書籍思想全盤接收,而是主張“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他重思慮分析,凡事必正反兩面細細思量,所以處事老成 也因此給人留下老奸巨猾的印象,他對風水時信時疑,晚年又信命運,覺得《資治通鑑》不靠譜,十之八九是寓言,能說出這話在封建社會,需要多大的勇氣。

同時,他也對於兵家推崇的兵法不屑一顧。如果在當代,曾國藩穩紮穩打實事求是的性格很可能成為一代科學家,因為他認真,善於在生活瑣事中汲取智慧,重理論的 實踐性,善學習,卻又懂得批判的吸收,這與中國玄而又玄,想當然,粗枝大葉的性格不符,卻與西方嚴謹的科學觀不謀而合。如今是批判的社會,戾氣的社會,我 們太容易不耐煩,太容易下結論,太容易批判別人。不是不能批判和下結論,還是那句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下結論的之前請先學習,批判別人前請先自省。


怎麼成為真男人 I 內聖外王曾國藩

曾國藩還有一個常人不能及的優點,“不單純”的清廉。這種不單純的清廉比單純的清廉難得多得多。他時刻保持兩個標準,清廉只針對自己和家人,而對下 屬,對官場應酬他蓋不能少,一次進京應酬費用兩萬兩白銀,而每年給家裡只郵寄一兩百兩白銀,女兒出嫁也僅僅兩百兩銀子,平定太平軍,他手下的大兵小將全部發家致富,他不阻止但他自己依然恪守不因官發財之道,家中奴婢甚少,身為兩江總督,他竟然要求老婆孩子早起做小菜,中午紡織,晚上做鞋,他則在一旁批閱公文讀書,他囑咐後人死後不收喪禮,死後幾乎無遺產留下,後人清貧度日。

從這個角度來講,他清廉的幾近自私。而若他一味迂腐的以這種清廉標準對人對事,定不 能成事,因此,他也有灰色收入,人際交往不吝花錢,該走後門走後門,該送禮送禮,正是這樣才讓他得以成霸業,建功業。如像海瑞一樣,把清廉作為一種行為藝 術,那歷史上可能多了個可有可無的曾清天,而少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曾國藩。

常言道“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而他,卻每天雙重標準對人對己,他有對公應酬 發工資的小金庫,也有自家吃穿用度的賬戶,但往往是後者補貼前者,如後者盈餘較多,他便散財救民且不留名,這比在你面前擺一桌滿漢全席而讓你吃糠咽菜要痛 苦一百倍,多少人在成聖的路上一路高歌,卻最終被私慾絆倒。

當然,曾國藩的優點遠不止於此,對他的批評也從未停止,比如,他始終沒有跳出封建專制君王思想,從三萬英尺高空望下,他平定太平軍的霸業也無非是一撥螞蟻踩死兩外一撥螞蟻,與荼毒生靈無異。曾國藩也迷惘,也想改變,但,在閉塞的晚清,在幾千年儒家文化的薰陶下,我想曾國藩盡最大能力做了他所能做的。

在晚清獨特的歷史背景下,咸豐皇帝對他百般刁難,奸臣對其萬種攻擊,都沒有磨滅曾國藩的決心。他的決心是振興國家,建立文化的正統勝利。

他也是人,一生之中試圖自殺兩次,都是為了國家,而不是自己。

作為一個無意成為聖人的普通人,依然可以從曾國藩身上學到很多。比如君子善假於物,在有限的條件內創造條件成就自己的勢能。比如,無論如何融入所不齒 的環境,依然不忘初心保留內心的一團火。曾國藩用一生告訴我們,無論如何被時代裹挾,被動中仍有主動,縱然不成聖賢,心中也要有一團火,畢竟,生活若只流於生活表面,就白白浪費了一次生而為人的名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