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對中原的多次征服,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哪些影響?

以前的文章曾經寫過,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替,基本上都是由中原文明的邊緣少數民族,取代中原地區腐敗的舊朝代。這不僅是大分裂後由少數民族或少數民族化的漢人來完成統一,還為中國歷史注入了新的元素。

少數民族對中原的多次征服,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哪些影響?

源於西北的周部落建立了周朝,完善了系統的封建制度,開創了天命觀,周禮確立了中國人的基本禮儀。東周時期的紛亂,正是中華文化的大力發展階段,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人的基本性格,姓名不再是貴族的專利。

在春秋戰國漫長的分裂過後,同樣起於西北、吸收草原文明特點的秦人完成了統一。秦朝確立了皇帝制、郡縣制、三公制等,確立了此後兩千年中國歷史基本的遊戲規則。

少數民族對中原的多次征服,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哪些影響?

此後魏晉南北朝分裂長達幾百年,鮮卑化的漢人建立了隋唐,並繼承了鮮卑人的二元制度。最鮮明的標誌就是府兵制和均田制,隋唐更是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為後世所沿用。

緊隨其後的是五代十國,結束這個時代的是宋朝,但是沒有完成統一,我們直接說元朝吧。

少數民族對中原的多次征服,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哪些影響?

元朝給後世留下最鮮明的制度就是行省,元朝疆域遼闊且使用蒙古人治理行省,不怕官民勾結、地方勢力做大。

明朝算是極少數由較純粹的漢人完成統一的,而且是由南向北完成統一,所以朱元璋的歷史評價很高。明朝固化了階級制度,完善了官僚體系,鑑於明亡的教訓,清朝加大了對少數民族的封鎖。

少數民族對中原的多次征服,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哪些影響?

終結明末大亂世的清朝總體上為後世留下了一個較大的版圖疆域,也留下了無盡無休止的清劇。今日之版圖離不開清朝的開疆破土,也離不開晚清漢人的積極爭取、嘔心瀝血。

如果單單去讀中國歷史,你可能會注意到少數民族漢化,最著名的要數北魏孝文帝改革。然而整個中國歷史的朝代更替,其實是一個漢人政權少數民族化的過程。

少數民族對中原的多次征服,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哪些影響?

中國古代的政權一般超不過三百年,經過幾十年、上百年中華文明的薰陶,一般朝代的君主都會陷入腐敗,軍隊戰鬥力減弱,朝代汲取稅賦過度,導致農民起義。少數民族看準時機揮兵南下,觸發新一輪的朝代更替。

這不是簡單的入侵,更是取草原遊牧民族強悍之精氣神,注入中原文明腐敗頹廢之軀體,使中華文明煥發新的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