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進入5G時代!古代中國通信一直領先世界!細數古代通信!

工信部6日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通信進入5G時代!古代中國通信一直領先世界!細數古代通信!

看看古人通信技術,就知道古人智慧!

1、烽火

烽火,是古代軍情報警的一種措施,唐宋稱作烽火臺,明代則一般稱作煙墩或墩臺。烽火臺一般相距十來裡左右,守臺士兵發現敵人來犯時,立即於臺上燃起烽火,鄰臺見到後依樣隨之,這樣敵情便可迅速傳遞到軍事中樞部門。烽火是一種簡單而且快速的通訊方式,很適合平原或山區一帶應用,抗日戰爭時期,鄉親們為了防止鬼子偷襲,在山頂放置消息樹,看到敵人後就放倒以警示周邊的百姓。這一點正是借鑑了烽火的作用吧。

通信進入5G時代!古代中國通信一直領先世界!細數古代通信!

2、飛鴿

飛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信鴿,所謂的飛鴿傳書就是古人利用飛鴿識主和戀家的特點,再加上信鴿超長的飛行能力和驚人的記憶力,從而把一些重要的信件或情報綁在鴿子腿上,讓信鴿來互相傳遞的一種便捷通訊方式。

據《山海經》記載:西王母的身邊有三隻青鳥,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信息,給人間播撒幸福和快樂。傳說西王母曾給漢武帝劉徹寫過信,當時就是派青鳥把信送到漢武帝的手中。後人便利用鴻雁這種鳥進行相互之間的聯絡,逐漸就演變成了飛鴿傳書。

通信進入5G時代!古代中國通信一直領先世界!細數古代通信!

3、驛卒

驛卒是古代傳遞政府公文的人,一般又稱為“郵子”、“驛夫”,也就是現代的郵差。一旦遇上公文上有“馬上飛遞”字樣時,就是八百里加急文書,這個是必須要高度重視的,驛卒要騎快馬,以每天四百到八百里的速度進行傳遞,保證急件安全快速到達目的地。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為方便四下裡聯繫,古代西周時已經產生了郵驛傳命的制度。唐朝時“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到清代驛站制度更加完備,全國驛、站、塘、臺計為1785處,驛道四通八達,從京師通到各邊遠地區。驛卒也為古代通訊事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蘇武被“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典出《漢書·蘇武傳》,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扣押後安排放羊,一放10多年。昭帝即位後派漢使來匈奴,希望放了蘇武。單于說蘇武死了。漢使知道蘇武沒死,便詐說,天子在上林苑射到一隻大雁,腿上系封信寫著蘇武沒死。單于一看瞞不過去,只好把蘇武放了。

5、竹筒順水而下

隋文帝年間南方叛亂,史萬歲孤軍深入剿匪,那時沒有快遞公司,只好把戰報放進竹筒裡順水而下。據說“郵筒”就是這麼來的,當然這有些牽強附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