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醫生和他女病人的故事(改變了一個行業的發展)

01


一個醫生和他女病人的故事(改變了一個行業的發展)

照片拍於1982年


巴納德博士,南非著名的心臟外科醫生,1967年11月3日,他和他的哥哥一起成功實施了世界上首例心臟移植手術。


左邊是他的女病人,當時34歲,離異,獨自帶著兩個小孩生活,一天這位女病人來到巴納德醫生的診所就診,她說自己一直消瘦、疲勞,還出現了多汗和咳嗽的症狀,她有吸菸的習慣,通過x光和活檢組織切片,證實她得了肺癌。


巴納德醫生通過手術切除了癌細胞腫塊,對她說:“幸好發現的及時,手術很成功,你回去後好好休息,做好康復治療,按時檢查。”五天後,這個病人很快就出院了。


兩年後的一天,她再一次來到巴拉德醫生的診所,此時的她,整個人變得非常的消瘦,臉色蒼白毫無血色,呼吸急促,連走路都很困難,眼神中充滿了對死亡的恐懼,可以看出她的生命已經接近極限。果然,診斷髮現肺癌惡化到了晚期。


巴納德醫生非常吃驚地說:“你為什麼不早點來找我呢?”然而這個女病人卻講了一句非常讓他震驚的話,她說:“我剛剛下班,是從工作崗位上趕過來的。”


巴納德醫生說:“當時手術很成功啊,為什麼不好好休息呢?”女病人說:“當年出院三個月後我就去工作了,因為我需要錢,需要用錢支付交房租,支付兩個孩子的教育費,支付家裡的衣食住行的生活費用。”


是的,她的確很需要錢,一個離異的女士,獨自養活著兩個孩子,如果不工作了,那她的收入就沒有了,孩子們讀書的費用交不上會不會面臨輟學?沒錢交房租會不會露宿街頭?一家三口活著總要張口吃飯,生活費怎麼辦?


這一系列的怎麼辦?壓得她根本不敢停下來休息,必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終結。


幾周後這位女病人就去世了。


02


一個醫生和他女病人的故事(改變了一個行業的發展)


病人的離世深深的刺痛了巴納德醫生,他說:“我可以拯救一個人的生理生命,但無法拯救她的經濟生命!” 因為治病,康復是需要錢來做保障的。


其實後來在巴納德醫生的分享中,這位女病人生前購買了人壽保單,去世後獲得了壽險的理賠。這種保險要等到去世後才得以賠償,身故賠償金解決的是孩子們未來的生活費用,卻幫不到生病期間最需要錢的女病人。


如果能夠有一種保險在病人確診病症的時候,最需要錢的時候,就能提前拿到一筆錢,覆蓋她生病期間的生活開支和康復治療費用,那麼她就不用那麼辛苦帶病工作,就可以在家安心調理休養了。


但是當時市場上針對這種情況的保險是一片空白,巴納德醫生把這個想法分享給了保險公司,重大疾病保險就是這樣誕生的。

巴納德醫生也被稱之為“重疾險之父”。


1983年世界上首張重疾險保單誕生了,這份保險由標準銀行保險英國保險經紀公司發行,1995年重疾險進入中國。


03


一個醫生和他女病人的故事(改變了一個行業的發展)


可以設想:假如那位女病人當時有一份重疾險,在確診肺癌時,賠了一筆錢,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呢?


至少她能夠安心養病,即使不工作,沒有了收入,也不用擔心房租,教育費,衣食住行等各項開支。俗話說:生病,要三分治,七分養。或許有了更多的休養,她會重獲健康,重新回到工作和生活中,和兩個孩子一起幸福的生活。


即使不能恢復健康,但由於能安心養病,她或許能活的更久一些,能多陪伴孩子3年、5年或10年......


很多人認為重疾險都是用來看病的醫療費用(醫療險可以解決,以後再寫這方面的文章),這隻說對了一半。其實重疾險的本質,是收入損失險。


如果一個人罹患重大疾病,在3-5年的時間裡根本無法工作,需要不斷的治病、養病。


你是否考慮過?無法工作時,你的收入是源源不斷?還是減少?甚至中斷!


如果收入中斷或減少,房貸、車貸怎麼辦?孩子的教育費用怎麼辦?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等生活費用怎麼辦?錢從哪裡來?一年半載還能應付,要是持續3-5年呢?現在生活質量還能繼續嗎


文章作者簡介:經紀人凱哥(謝凱)來自明亞保險經紀河南分公司,一位專業、有溫度的保險經紀人,座標河南,服務全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