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歷史複習第14講《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最新」高考歷史複習第14講《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課標】

概述迪亞士、哥倫布開闢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列舉荷蘭、英國野蠻搶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的史實,認識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瞭解兩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探討其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一、新航路的開闢(地理大發現。15世紀末16世紀初)和世界市場的開始形成(雛形出現)

1.原因、條件:

(1)經濟根源:西歐商品經濟、資義萌芽發展,需擴大資本原始積累

(2)社會根源:西歐人渴望金銀、香料等以提高社會地位;《馬可波羅行紀》刺激。

(3)直接原因: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東西方商路引起商業危機

(4)精神動力: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推動;西歐人熱衷傳播天主教。

(5)可能性(條件):造船、航海技術(如指南針)進步;天文地理知識進步(如地圓說);葡西率先中央集權,王室支持。

2.經過:(1)迪亞士沿非洲西海岸南行,到達好望角。(2)哥倫布向西橫渡大西洋達西印度群島,發現美洲。(3)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4)麥哲倫船隊由西向東完成環球航行。

3.影響:(1)引起西歐商業革命、價格革命。

商業革命含義:①貿易範圍擴大(歐亞北非→全世界);②商品種類、交易量增加;③商路、貿易中心(樞紐)轉移:地中海→大西洋沿岸(此為意大利衰落原因之一);④商貿方式變化:出現特權貿易公司、股份公司、證券交易所等。

推動物種交流,增加糧食產量(如玉米、馬鈴薯、甘薯),豐富物質生活(如菸草、可可、南瓜、咖啡、番茄、花生、辣椒、向日葵)。

價格革命含義:西歐金銀貶值,物價上升。影響:加劇西歐社會(階級)分化——封建地主因貨幣地租貶值而經濟實力和地位下降衰落;資階、新貴族經濟實力增強壯大;勞動人民更貧困。

(2)開始殖民擴張:揭開列強殖民擴張序幕。

(3)加速新舊制度更替:加速西歐資本原始積累、封建制度解體、資義發展。

(4)震撼西歐思想文化:①證實地圓說

,促新宇宙觀形成、科學發展;②打擊神學、教會權威,證明人的偉大力量(人文主義之一),激發人們探索創新。

(5)開始形成世界市場:加強歐洲與亞非美經濟聯繫,地域性貿易開始向世界性貿易擴展,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雛形出現,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開端)。

(6)開始世界文明交流:打破各地孤立狀態,加強各地文明聯繫、碰撞融合,分散、封閉、獨立的地域性文明和歷史開始演變為彼此聯繫的世界文明和整體歷史,推動主流文明拓展。

二、早期殖民擴張(16世紀初-19世紀初)和世界市場的拓展(初具規模)

1、目的:資本原始積累。

2、手段(具有野蠻性,殖民主義罪惡的表現):(1)建立殖民地,進行殖民掠奪。(2)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如大肆屠殺印第安人。(3)建立壟斷性殖民貿易公司(如東印度公司),進行不平等貿易。(4)黑奴貿易(三角貿易)。

3、建立殖民地和殖民爭奪概況:

「最新」高考歷史複習第14講《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三、工業革命和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19世紀中後期)

1、英國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840年前後)

(1)原因條件、中心、重要發明成果、特點、影響:略。

(2)英國打造世界工廠的措施:A.政治上,三次議會改革,完善民主機制,確立工業資階統治地位(取代商業、金融資階);建立職業警察制度,保持社會穩定。B.經濟上,開展工業革命;用自由主義經濟思想(亞當·斯密《國富論》,主張限制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取代重商主義(主張依靠政府的保護)發展經濟。C.法制、福利上,加強法制建設,建立

福利制度。D.大力發展教育、科技。E、外交上,推行炮艦(殖民擴張)政策,打開落後國家大門,強制自由貿易

(3)完成標誌、結果

完成標誌:機械製造業基本實現機械化(工廠大機器生產基本取代工場手工業生產)。

結果:英國率先由農業國成為工業國、“世界工廠”。倫敦成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舉辦第一次世博會(水晶宮)。

2、工業革命的擴展

(1)概況:約半世紀後向歐洲大陸、北美等地擴展。

(2)原因:①直接:英國取消機器出口禁令。②政治:資義制度的廣泛建立;③根本:機器大生產的先進性。

四、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60、70年代~20世紀初)和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

1、原因條件、中心、重要發明成果、特點、影響:略。

2、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最新」高考歷史複習第14講《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最新」高考歷史複習第14講《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最新」高考歷史複習第14講《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3、資義世界市場的形成(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一體化)

(1)原因條件:

根本動力:資經產生髮展,特別是兩次工業革命。(資本開放擴張的本性)

物質條件:生產的互補性(亞非拉生產原材料、初級產品,西方工業國生產工業品)。

連接紐帶:新交通、通訊工具。

主要途徑:殖民擴張(最主要)、國際貿易、資本和人員流動。

保障體系:殖民體系。

(2)影響(資義世界殖民體系、世界體系的影響與此相似)

對列強(宗主國):①擴大資本原始積累(早期)、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資本輸出場所,促資義迅發;②加劇列強之間矛盾。

對(半)殖民地:①帶來巨大災難,淪為(半)殖民地,加劇貧困落後,擴大與西方的差距;②被捲入世界近現代化進程(衝擊落後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傳播先進……);③加劇列強與(半)殖民地矛盾,民族民主運動興起發展。

對世界:①加強各地經濟、政治、文化的交流、碰撞、選擇;②促人口遷徙、種族融合。

「最新」高考歷史複習第14講《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