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幫木匠替自己做“棺材”,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老母親正用別樣的行動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只有時光匆匆,沒有來日方長!

———雲西一葉舟

1

“媽,您身體可好?疫情散了,先開心地找朋友聊聊天,痛痛快快地玩玩!”

“顧不上玩了!看到今年的病毒奪走了好多人的性命,我也趁現在趕緊為自己準備好一間“萬年屋”(農村暗語:棺材)!我怕萬一有一天,等不及了,兩眼一閉好睡!”

“媽,您說傻話呢!您身體健康,至少還能活三十年!有啥等不及?”其實,我心裡明白:人生如白駒過隙,孝敬何嘗不是?

……

湖北解封在進行!我地解封官宣消息一發布,我就想快走進春天,抓住春的尾巴肆意瀟灑!可打通母親的電話後,我再也沒有那份渴望……我怕……我怕“萬一等不及”!

放下電話,我才想起一向健康的母親已經七十四了!我想陪陪母親,這種願望從來沒有如此強烈!

沒有通知母親,我買了母親愛吃的水果、零食,也買了一大袋子蔬菜,回家了!走到家門口,只見母親正彎下腰和一男子(木匠)費力地搬一根紅豔約有兩三米長的很粗的木頭,我邊喊邊奔過去給母親搭把手,那木頭好沉……

望著眼前已做好的棺牆,看著母親的驚喜,我頓時難受得想哭……

母親幫木匠替自己做“棺材”,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2

“英兒(我的小名),聽木匠說這副棺材,我還要等幾十年才睡得上!”母親那黝黑的滿是皺紋的臉,好像每一條上揚的皺紋都藏著喜悅!

“好!太好了!”我異常開心,雖然天不大好,剛是陰沉沉的突然下起了大雨!

母親生了一大盆的火,放在屋簷下:“英兒,今年有肺炎,還來個倒春寒,不過我有的是柴,幾十年都燒不完!我們烤大火!多加柴!”

我知道顯富的母親一定有很多關於棺材的奇聞要說。

“我請的木匠他們祖孫三代都是做棺材的,很出名,說話很靈!”

我笑望著母親:“估計他有祖輩留下的秘方!”

“是呀!這木匠做棺材時砍的前三斧,可是有名堂兒的!名字叫“破陰陽木”!

母親幫木匠替自己做“棺材”,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我第一次聽說,既然母親愛聽,母親愛說,我也樂呵呵地:“那木匠砍的三斧頭,一定能暗示什麼?”

話音未落,母親帶著那份隱藏不住的驚喜接著往下講:“木匠第一斧子下去,那塊木渣像箭一樣飛出,不見了!第二斧子下去,那塊木渣也飛出了上十米遠!第三斧子砍下去也一樣,木渣飛得好遠!”

“木渣飛得遠近,也有名堂兒嗎?”

“名堂大著呢!木匠這三斧子下去砍掉的木渣飛得遠近,他就能知道做棺材的人還能活多久?飛得越遠,就說明壽命還長得很!”

“多好呀!媽,您身體好,這副棺材您最少要等到三十年後再用!您看,這多好的兆頭!”

“還不知道這棺材輪得到我睡不?”說完,母親又笑容滿面,“剛才,我和你說三斧子砍下去的木渣飛得遠近,還沒說飛出去的木渣是趴還是仰著?木匠說呀,木渣趴著的——“樹皮在上叫趴”,這副棺材將來會是男的睡,木渣仰著的,棺材將來會是女的睡!這是木匠看到飛出去的木渣後說的!”

……

聽到母親說的這一通,我知道母親的期待,這何曾不是她孩子的期待?儘管木匠也用多例印證他們一行的秘籍,我不關心這些是科學還是迷信!反正,我就是渴望母親能心情愉悅、健康長壽,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母親百年後沒有遺憾,子欲養而親安在,多好!

3

母親的一生太苦!孩子能讓母親的晚年過得更加舒心幸福,也算是上帝對苦命母親的一種彌補!

母親的生母是姥爺的二婆,那年代,大婆是高人一等,身份高貴的!母親五六個月時,冬天,外婆為了給姥爺的不生孩子的大婆做小鍋飯吃,無暇顧及,就把母親放在火爐旁的椅子上爬著,誰知不一會兒,母親就栽向火爐,待外婆發現提起,母親的半邊臉已慘不忍睹,姥爺的大婆拿起毛巾一抹,臉皮徹底被剝離!那年代,無錢求醫,只用菜油塗抹!待母親能爬進爬出時,她家的大公雞活生生的把母親的那半邊生痂的臉屢次啄得稀爛!從此,母親的疤痕終身相伴!再加上,外婆去世後,清明節,山坡著火,母親撲火,再次嚴重灼燒了臉!雖然我們到處求醫治療,仍然沒有效果!於是,母親的半邊臉上的疤痕至今依舊顯眼!這疤痕也成了母親不常去孩子家走動的藉口!除非,新鮮菜出來了,土雞下蛋了,菜籽、花生榨油了,新麥麵條軋好了,她才肯帶著這些孩子們喜歡的土特產去孩子家短暫停留!

母親幫木匠替自己做“棺材”,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母親從未上過學,七歲就開始和大人一起上坡掙公分養家。她長大了,嫁給父親,帶著外婆!外婆,裹著“三寸金蓮”,有腿病,常年拄拐,幫母親把孩兒帶大,“走”得急!離世時母親很難過,她常說:“要知道你婆走得那麼急,我就應該多陪陪她,給她做最喜歡吃的飯,做她最喜歡吃的菜,可世上沒有後悔藥!那時家也太窮!”

如今,母親常誇她的命好;常誇她身邊有幾個不嫌棄她臉上的疤痕而又知冷熱、懂孝敬的孩子;常誇她現在人氣高,只要有事,請左鄰右舍幫忙,沒有拒絕的,並且都不收費!因為,只要鄰居有事有難,無論大小,母親都是義不容辭!

如果不是那通電話,疫情期間,母親心中的苦與樂能說與誰聽?即使孩子給再多的錢,母親心中的寂寥和孤苦,錢又怎能使其釋然?

4

臺灣作家龍應臺的《目送》一書中曾說過: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漸行漸逝。你站在路的這一端,看著他漸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然後,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母親曾告訴我:“該孝敬時,不要等!世上沒有後悔藥!”

意大利《機會》雜誌社的記者拜訪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時問他:“人世間最不能等的是什麼?”他沒有說“是機會”,也沒有說“是商機”,而說“人世間最不能等的莫過於孝敬父母!”

無論我們現在是孩子,或者我們現在已有了孩子,孩子們,請記住:天下有種良好的家教叫“孝敬父母”,人世間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我們要相信生命來來往往,不要把孝敬交給“來日方長”,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來日方長到底有多長”?所以,我們“孝敬父母”就該抓住當下好好“哄騙”:

母親幫木匠替自己做“棺材”,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1、投其所好,“哄”父母開心!

農村俗語有“老小老小”一說!老小老小:見《晉書·食貨志》:“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為老小,不事。”“老小老小”其實是指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越來越像小孩子,需要照顧和關愛。所以,作為孩子的我們,要“投其所好”,哄父母開心!當父母喜歡我們陪伴、喜歡吃鬆軟可口的食物、喜歡穿新衣服、喜歡睡新棉花被子、喜歡孩子做的飯等,孩子們只管做,常做、多做,父母就會開心!父母開心的理由就是這樣簡單!

2、報喜不報憂,“騙”父母開心!

父母到了六十歲以上,子孫所有的事,他們更想知情,且希望事事順遂!如果有一事不順,他們認為“天要塌”下來,整天憂思難安!孩子們只有把“大事說小”,“小事說無”,“報喜不報憂”騙騙老人,他們就會認為家裡天天有喜事一樣身心舒暢!

3、幫父母再現“價值”,可“忽悠”讓其開心!

老小老小,父母年齡越大,越想在孩子面前力證“我能行”“你們仍然需要我”等!其實,孩子何不就勢滿足老人的“虛榮”?如請教父母:您會唱的紅歌很多,我卻一首都記不全!您做的紅燒茄子,味道就是美,我怎麼做都沒您做的好吃,您有啥秘訣?我一泡菜,菜就壞,您泡菜怎麼又香又好吃?您可有經驗了,這件事您怎麼看?我想請您支招……

“百善孝為先”!父母們正漸漸老去,作為孩子的我們還在等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