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期間,統治者是如何管理民間精英的?

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中國傳統社會的國土和疆域便十分廣闊,在此之後不管任何一個封建社會朝代,以及他們所建立起來的一系列的官僚制度,根本就不可能把全國每個地方都監管起來;並且從郡縣制開始,中央統一任命地方官都是有一定限制的,最基層的地方也就只到縣一級,這樣的話就是國家統治和管理出現一定的漏洞。

宋代期間,統治者是如何管理民間精英的?

但是在宋朝的時候,這樣的漏洞就被彌補上了,因為在宋朝的時候開創了鄉村精英階層統治。這裡的鄉村精英階層主要是指統治者在鄉村地區安排的管理者,最常見的就是戶長、保長等。他們代表傳統的統治者對鄉村地區的村民進行管理和保護。另外,鄉村基因統治階層還包括家族裡面的有名望之人,就比如我們經常說的族長,他們存在的作用主要就是對宗族內部進行管理。雖然這並不是統治者任命的或者授權的,但在這些人對自己宗族內部人員和事後進行管理的同時,客觀上也幫助了統治者,維護了鄉村地區的管理。

宋代期間,統治者是如何管理民間精英的?

鄉里都保頭目

南宋和北宋時期,鄉村建制是不同的。在北宋初期基本上是沿用唐朝的建制。這時候的鄉村基因一般都是由村裡面的地主擔任,一般的村民是沒有這樣的資格的。而且關於鄉村精英統治階級他們名目繁多,在每個地區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直到後來王安石變法之後,推行保甲法和募役法,還使得鄉村精英階層形成輪流制度,不久之後這樣的制度也辦法再推行下去。

宋代期間,統治者是如何管理民間精英的?

對於這些鄉村精英階層的經濟保障,有一部分是由政府徵收的錢財作為支撐,但這些財政僅僅只是支付給這些人工資,對於他們在管理和統治過程當中,所需要解決社會事務的經濟支撐政府是不負責的,需要他們來輪流承擔。後來因為稅收制度的變化,鄉村精英階層也開始發生變化,從人員上可以說是數倍的增加,一個鄉村精英控制的人員範圍也就縮小了,對於鄉村管理的效率和能力也在提升。

宋代期間,統治者是如何管理民間精英的?

兩宋時期正是因為鄉村精英的存在,宋朝的統治者才能夠把自己的統治觸角延伸到廣大的鄉村地區,穩定了自己的統治根基。並且因為鄉村精英並不是朝廷編制人員,他們在財政負擔上也不用擔心太多。且有了這些鄉村精英的存在,不管是宋朝統治者推行政策也好,還是需要從民間徵收稅收也罷,都大大的便利了之前的工作。

家族和宗族的首要人物

從西周時期開始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家族和宗族關係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點。雖然到達兩宋時期,封建社會已經不存在西周時期的宗法制和嫡長子繼承者,但西周時期,因為血緣關係建立起來的紐帶影響還是存在的,特別是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會有很多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聚集起來的家族或者宗族。他們的實力雖然沒有辦法同那些世家大族和軍閥力量相比較,但在鄉村地區,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宋代期間,統治者是如何管理民間精英的?

對於那些家族或者宗族裡面的族長(家長),他們在這一時期的過程當中,也扮演著鄉村基因的角色。因為封建社會時期等級和尊卑關係都是很有講究的,一個家族和一個宗族當中,無論大小事都要聽從族長的安排。便利統治的進行,宋朝一些有先見之明的統治者會和這些族長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並對他們加以任用,而幫助統治者治理和維持鄉村地區的穩定。在宗族和家族的形成過程當中,其中有一部分會逐漸形成豪強勢力,有一部分會形成鄉間士人,我們也把他們統一歸到宗族和家族當中。

宋代期間,統治者是如何管理民間精英的?

鄉村精英與社會控制

鄉村精英,因為和普通百姓一樣,都是從鄉村地區成長起來的,而且他們本身又有著很高的地位,在治理和管理的過程當中,能夠以一種合適而恰當的方式及時的去處理面臨的矛盾和困境,又因為在鄉村當中大家都是熟人,關係比較好,不以解決問題起來就更加容易。同時這些鄉村精英也得到了政府的任命和授權,可以名正言順的對鄉村地區進行管理,而且這樣的管理效果比封建統治者自己到鄉村地區進行管理要好得多。這也就是說,只要宋朝時期的統治者控制了這些鄉村精英階層,就等於控制了所有鄉村地區的階層群體。因此這對於宋朝社會的控制是有積極作用的,能夠幫助統治者更好的控制鄉村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