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三国志再读三国演义,便明白:为何曹操是奸雄,而刘备是皇叔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一句话,证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深入人心——小说,往往比历史更吸引人。

三国的历史,被后世历代王朝钟爱,南北朝的时候,常用“关张再世”、“猛如关张”一类的词形容猛将。关张便是蜀汉的关羽、张飞。

元末明初的罗贯中,集前人之大成,写出《三国演义》,成为“三国”题材中最受欢迎的版本,最大的原因,离不开罗贯中对人性的了解。

读懂三国志再读三国演义,便明白:为何曹操是奸雄,而刘备是皇叔


写三国演义前,罗贯中必须找准自己的倾向——魏蜀吴哪一个做主角(该说哪种倾向更受读者欢迎)。历史不能有偏向,但小说必须有。

《三国志》整体偏向较正,这一点陈寿做的不错,不过为自己小命考虑,有些事确实不能写,例如曹髦之死。

至于陈寿尊曹魏为正统,完全是正常行为,毕竟西晋统一天下,而西晋继承于魏,魏继承于汉,所以魏便是正统,蜀汉、东吴沦为配角。

正史中,历史人物是没有“情感”的,我拿一些人物举例,大家便会明白。曹操是什么样的的人?有人称他为一世奸雄,有人称他狠辣无情,褒贬不一,为何对同一个,大家会有不同看法呢?

读懂三国志再读三国演义,便明白:为何曹操是奸雄,而刘备是皇叔

原因在于:历史只记录事,不记录人。我们评论曹操的性格,不是史书直接告诉我们的,而是我们从他的一些行为中推出来的。

说曹操狠辣无情的,应该是从曹操杀吕伯奢、边让、孔融、屠城等看出来的。说曹操是奸雄,大概是认可他的打仗风格、打击世家、唯才是举等行为。

曹操杀吕伯奢,究竟谁对谁错,历史上并无定论,也许是误杀,也许吕伯奢真打算出首(举报)曹操。罗贯中写小说,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事件,必须将这事敲定。

罗贯中“认为”曹操杀吕伯奢是正义还是邪恶,关键在于曹操在罗贯中书中的人物形象。所以,曹操在演义中是误杀吕伯奢的家人。

读懂三国志再读三国演义,便明白:为何曹操是奸雄,而刘备是皇叔


光是“误杀”还不够。在明知错误的情况下,曹操仍举刀杀掉吕伯奢本人,恩将仇报。为了使曹操的人物形象更丰满,罗贯中写出曹操的举世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

三观比较正常的人,大概不会喜欢这样的曹操。有了这件事打底,曹操无论再做什么,都脱离不了奸雄(贬义)本色。

历史上的刘备是个很有本事的人,汉末诸侯中,唯一普通人家出身的人,最后还成为三分天下之一的蜀汉之主。

刘备的母亲是望子成龙中的一员,哪怕家中再苦,也要送刘备去求学,在汉朝不上学是真的没一点出入。

读懂三国志再读三国演义,便明白:为何曹操是奸雄,而刘备是皇叔

比起读书,刘备更喜欢骑马、游玩、交朋友,尤其是出色的交友能力,让刘备拥有在乱世中立足的资本。

刘备可以说是汉末唯一同众多诸侯有交集的人物。他同公孙瓒是同学,被孔融看重,进入徐州帮陶谦抵抗曹操。

陶谦死后,糜竺等徐州大族都希望刘备接管徐州。刘备在徐州期间,同吕布、袁术多次交战,最后被吕布撵出徐州。

刘备又参与到中原的曹袁大战,结局我们也知道,他又逃往南方,投靠荆州刘表。我们不要光看刘备的“逃跑”,还要注意到他每到新的地方,一边会被防备,但另一边又会被委以重任。这便是本事。

读懂三国志再读三国演义,便明白:为何曹操是奸雄,而刘备是皇叔


刘备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他被诸侯收留,体现的是交际能力。他能被对方任用,证明他的军事能力,毕竟若刘备不懂打仗,他对曹操、袁绍、刘表便没了用处,更别说博望坡、赤壁、汉中等战役,都证明刘备的军事能力。

刘备最为难得的一面,有一群至死相随的追随者。关张赵我就不说了,我们看看糜竺。虽然刘备入徐州后,糜竺便对刘备有好感,但他什么时候完全投靠刘备的?

当时刘备被吕布偷袭,不仅损失惨重,更是丢了下邳,离覆灭也不远了。糜竺不仅将妹妹嫁给刘备,更是全力资助刘备,刘备才有复兴的资本。

《三国志·糜竺传》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於是进妹於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

读懂三国志再读三国演义,便明白:为何曹操是奸雄,而刘备是皇叔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糜竺的行为可是将家族的生死完全交给刘备,从徐州到荆州,又到益州,他图什么,知道刘备一定能成大事?这只能证明明刘备的人格魅力。

罗贯中能将历史上的刘备搬到小说中吗?显然不能,因为他没法解释如此有能力的刘备,为何只能偏安益州,而不能统一天下(主要是读者不喜欢,刘备不具备成为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人物)。

于是,罗贯中舍去刘备的军事能力以及其他能力,加强他的“仁德”,关羽、张飞、诸葛亮、糜竺之流,完全被刘备的仁慈所吸引。

罗贯中确定刘备的主性格后,还得为他编造一个身份,毕竟一个普通的“仁慈”之人,不会也不该轻易被他人吸引。

读懂三国志再读三国演义,便明白:为何曹操是奸雄,而刘备是皇叔

​我们看看刘备、张飞初识的经过。刘备叹息,张飞瞧不起他。但刘备说:“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

不要小看这一句话,罗贯中暗示两点:刘备是大汉皇族,而且身怀大志。张飞“明白”过来后,立即提出献出家财,大家一同杀敌报国。

我们来去掉刘备的身份,只说自己的有心杀敌的志向,张飞听说后立即表示支持,是不是很突兀?读者心中大概会这么想:张飞就凭一句话就投靠刘备,太假了啊,弃坑弃坑。

到后面,罗贯中给刘备一个更为高大上的身份——大汉皇叔。罗贯中也表明自己笔下蜀汉势力的主要成分:一群志同道合之士。

读懂三国历史,再读三国演义,我们会对曹操、刘备等有更深的认识,也会明白为何曹操是奸雄,而刘备是会哭的皇叔。不得不说,罗贯中确实厉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