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找了,商場“保鮮”祕籍在這裡

一場疫情,讓有的生意徹底掉入冰窖,有的生意卻從中另闢蹊徑,再覓新春。


疫情戰進入後半場,恢復營業的商場又將面臨恆久的挑戰:拉新和留客。經歷了疫情衝擊後的商場主,是否可以找到新的破局點?


別找了,商場“保鮮”秘籍在這裡


隨著疫情逐漸轉好,對絕大部分商場來說,拉新和留客都是提上日程的頭等大事。

根據獵豹用戶研究中心出具的《2019年商場場景下的顧客行為調研報告》:線下商場客流增幅放緩,購物多數不超過2小時。67.1%顧客消費在200元以內,停留時長與消費成正比。而根據市場數據來看,運營的購物中心,到場客流幾乎都是遠遠沒有達到設計接待能力的,即使是全國最好的院線——萬達院線,上座率也不到20%。


小編曾經通過某共享經濟的創始人瞭解到:為了接納新物種的入駐,北京某商場免費給到某創業共享經濟公司中庭的位置,創始人表示,眾多商場現在都在實行這樣的策略:減免租金、給予優質點位,期待新客流。

畢竟,不是每個商圈都能像三里屯一樣有新潮品牌集聚效應,減免租金這個動作背後反映的,是商場對新鮮流量和用戶停留時長的急切追求和渴望。

如何能穩定地引來新鮮客流?小編認為,引流的核心大法是——要將目光從空間運營轉向用戶運營,唯有以數據支撐的場景運營,才能形成以用戶為中心的穩定增長態勢。

別找了,商場“保鮮”秘籍在這裡

對策一 | 場外:對周邊人群的精準定位和適配

大家都知道,一個商場的常駐顧客來源範圍是在周邊的5公里內,但根據中商數據的數據來看,中國一、二線城市商場的顧客滲透率不超過15%,如何提高對這些人的滲透率,成為了商場吸引流量的核心指標。

如果你是一家商場老闆,或是招商負責人,捫心自問一下:你真的瞭解這些核心顧客,知道他們想要什麼嗎?如果不是很確定,那麼這裡有一份人群畫像獲取指南,一起來看看:

在場外,藉助自有或第三方數據庫,獲取周邊5公里的多維度的人群畫像;

在場內,利用商場互動屏、自有小程序和會員系統獲取商場熱力圖、用戶信息和購物需求。


對數據的投資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個持續、長線的過程。

2019年,容易網聯合騰訊推出了最新的點諳數據智慧屏,在騰訊位置大數據和平臺連接能力的加持下,可以對商場門店周邊區域信息進行精準的洞察和收集,完成客戶位置和群體畫像的洞察,為下一步的營銷決策做準備。同時,可以根據客戶標籤通過廣告渠道完成精準投放,提升營銷轉化。

如此一來,可以完成以場內、場外的全面觸點捕捉用戶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後的完整行為,真正形成場景化數據。

別找了,商場“保鮮”秘籍在這裡

對策二 | 場內:技術上有新鮮勁兒,運營上有人味兒


現在很多商場都配備了自己的導購屏幕,但空置率很高,為什麼?——因為技術落後,運營沒有“人味兒”。

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充分滿足用戶的需求:在交互對話上,不能只是簡單地標註信息,或用機械的自動話術回覆,要提高AI應用能力,智能化地解決用戶問題;在交互信息中,要把廣告實惠與用戶信息實現掛鉤,精準分發的同時,提高優惠券的質量和豐富度,讓顧客真正體會到實惠;

在交互遊戲中,要常看常新,遊戲再有趣,玩多了也就生厭了,過一段時間要根據現有流行形式做新一輪的更替,並在分享裂變玩法上多下功夫。

同時,商場還可在屏幕上添加會員附加服務:租賃雨傘、共享充電寶、在線問詢等等,提高屏幕的使用價值,獲取用戶的額外關注。

一塊靠譜的好屏幕,要比花裡胡哨的新物種靠譜許多。容易網目前打造了內含十餘種類型的智能硬件矩陣,適配各種消費場景和消費需求。其中最新的點諳數據智慧屏可以通過一塊屏幕完成一站式會員服務、一鍵下單、卡券紅包、遊戲盒子等服務需求,其中包括1000+新穎創意遊戲。

通過多樣化的運營玩法佔據用戶心智,有效提高用戶停留時長;智能雲貨架、智能試衣鏡、智能交互式貨架等產品則可以實時通過用戶信息抓取+商品感應提供貨品推薦功能,並與用戶實現0距離溝通,有效提高商品銷量。

別找了,商場“保鮮”秘籍在這裡

對策三 | 積極開展私域流量的運營

疫情期間,零售界關於“私域流量”的討論不絕於耳。線下入口封閉了,線上流量的價值這時就顯現出來了。

商場作為場景運營方,關注的場景決不能只是線下商鋪本身。目前來看,釘釘+手機淘寶、企業微信+個人微信的綁定成為當下主流的流量路徑。以天虹商場為例,在與騰訊智慧零售達成合作後,利用企業微信和微信互通的功能,品牌商導購可以利用企業微信添加顧客微信,使顧客沉澱到銷售的個人微信號裡。同時打通商場與品牌端的會員後臺,使天虹1800萬會員與品牌共享流量,提高會員購物頻次。

為了配合商場的數字化運營,容易網點諳數據智慧屏從以下幾點支持從公域到私域的流量的流通:1、打通企業內部的CRM系統和外界觸點的泛會員營銷平臺,用戶在智能硬件上的操作與商家自建會員小程序/會員系統連接,無感沉澱用戶;2、提供紅包卡券、拼團分銷等多場景的應用,支持商家組織的下一步多對一、一對一的營銷活動。

疫情過後的2020年,對於中國絕大多數的商戶來說都是緊要的三個季度。能否將失去的營業指標追平,靠的並不是抱希望於虛無縹緲的“報復性消費”,或是追悔莫及當時為何沒有佈局直播、社群和O2O,而是真真正正從疫情中得到啟發,從“人找貨”到“貨找人”的思路轉變,真真正正地從運營“場+品牌”的半被動轉變為運營“人”的主動權。

紮紮實實地研究用戶運營,推陳出新、精細化對待每一個獨特的個體用戶,比任何花裡胡哨的新概念,都靠譜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