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高溫下傳播力強大?學者指出:樣本有缺陷,但結果警惕

南京醫科大學沈洪兵院士、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王其龍等人以江蘇省淮安市的一家洗浴中心的聚集性感染為例,該案例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溫度、溼度較高的地區也不能放鬆疫情防控。

新冠病毒高溫下傳播力強大?學者指出:樣本有缺陷,但結果警惕


研究人員其中一名傳播者可能通過在公共洗浴中心洗澡將病毒傳播給了其他8名健康個體。8個人分別在到過該洗浴中心6至9天內出現了症狀,其中1名患者是洗浴中心的工作人員。

“雖然浴室的溫度沒有達到病毒滅活的條件(56°C、30分鐘),普通病毒在溫度升高的情況下,活力應該會減弱。但是並沒有跡象表明,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會受到浴室環境限制而有所減弱。”,之前的研究證實,流感病毒、SARS病毒都是在氣候變暖之後,病毒的傳播能力會有所下降。但在這個案例中,不同的人隔了這麼多天進入浴室,病毒仍能形成傳播。

新冠病毒高溫下傳播力強大?學者指出:樣本有缺陷,但結果警惕


淮安市衛健委專家認為,在上述案例中,因浴室室內空氣不流通,空氣溼度較大,這樣的環境相對有利於病毒的長期生存,適合病毒傳播,因此造成了點源暴發,多人被感染。

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與SARS相似度超過85%,從時間點上看,17年前的SARS疫情確實是隨著夏天的到來消失的。資料顯示,SARS於2002年12月爆發於中國廣東省,2003年3、4月份疫情達到高峰,到7月份,患者人數、疑似病例人數均不再增長,本次疫情過程基本結束。

為什麼人們會認為病毒可能在夏天自行消失?北京某高校一位不願具名的免疫學教授告訴界面新聞,夏天隨著日照時間明顯加長,‌‌紫外線對空氣當中病毒的殺傷能力也會增強,紫外線照射可以讓氧氣轉化成‌‌臭氧,能夠攻陷細菌或病毒的細胞組織,使其死亡。

新冠病毒高溫下傳播力強大?學者指出:樣本有缺陷,但結果警惕


病毒活性會隨著溫度和溼度變化改變,而與病毒交鋒的免疫系統同樣隨著季節顯示出不同的病理特點。這位教授表示,人體免疫功能會在寒冷的條件下受到抑制,因此冬春季節往往容易感染呼吸道病原體。

天氣寒冷的時候,我們的呼吸道很容易受到刺激,‌‌產生分泌物,所以到了冬天就算不感冒也容易流鼻涕,容易產生帶有冠狀病毒的‌顆粒的飛沫,‌‌而‌‌到了夏天,這種現象明顯減少,飛沫傳播的途徑也會‌‌受到抑制。

在另一項研究中,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王茂團隊收集了1月20日到2月4日間,中國和26個國家共429個城市和地區每日確診人數與溫度數據。研究發現,在低溫環境下,平均溫度每上升1℃,新冠肺炎日確診人數就會增加0.83人。當平均氣溫上升到8.72℃時,日累計確診人數達到峰值。隨後,日確診人數隨著氣溫進一步上升而減少。

新冠病毒高溫下傳播力強大?學者指出:樣本有缺陷,但結果警惕


中國疾控中心出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預防指南》中同樣提到,人冠狀病毒在4℃的合適維持液中為中等穩定,-60℃可保存數年,而溫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會下降。但是溫度只會影響冠狀病毒的生存時間,不會影響其感染力。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曾表示,目前難以預測新冠病毒是否會隨著氣溫的升高而消失,因為它對人類來說是一種全新的病原體。今年夏天大多數病例應能得到很好地控制,但疫情在下個冬天是否暴發還不好說。

新冠病毒高溫下傳播力強大?學者指出:樣本有缺陷,但結果警惕


張文宏認為,夏天過後新冠肺炎病人會減少,一直會有散發的零星病例出現,延續到今冬明春,又可能形成一個小的流行高峰,再慢慢再降下來,這當中還不排除和對面的南半球進行交流,因為北半球夏天病例變少,但南半球是冬天,也會相互輸送病例,持續一兩年也是正常的。

新冠病毒可能會像其它人類冠狀病毒一樣,存在冬夏兩種感染模式,夏季無症狀的隱性感染較常見,呈現低強度散發狀態,冬季則可能再次爆發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