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宛平城

今天終於進了趟宛平城,儘管我知道此城不能代表1928年以前的宛平縣,歷史上的那個宛平縣管轄中軸線以西的北京地區,縣公署在恭王府南面不遠的地方,現在被中國婦女報社佔據著,但我喜歡這個俊朗的古城。因此,我設想兩百多年前,先祖的腳步從這裡開始,奔赴白山黑水之間,守衛大清的北疆。與闖關東不同,從宛平縣出發的京旗移民,即是民,也是兵,類似兵團知青吧!在那個年代,可謂是家國天下。

北京的深秋,宛平城南銀杏黃的正豔。

走出宛平城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我父親那一代的標誌是上山下鄉。他們用近乎原始的生產工具,開發了近乎原始的荒野。他們吃了很多苦,為國出了不少力,將三江平原的亙古沼澤改造成了大糧倉,大興安嶺的森林也被迫後退了幾百裡。

我這一代概括下來就是城市化,改革開放以後,大批青年人移民到以北上廣為代表的大都市,當中也有一些人移民了海外。我們並不很關心與天地爭鬥,而忙於打造科技生態圈。和過去的幾十年相比,糧食的畝產提高了很多倍,森林覆蓋率持續增加,溼地要恢復它歷史上的本來面貌,此外,高鐵的時速已超過了三百公里,眼下正熱衷於用人工智能技術改造人類的生活方式。總之,我與我的父輩較勁,我們在朝相反的方向運動。

更下一代的人,我看也不怎麼珍視眼前的所有,他們可能會選擇以某條河流發源地的小溪為襯托,建起地中海式的紅瓦白牆小院,享受暖而不燥的陽光,或者住在庫不齊沙漠改造後形成的森林裡,清晨在雀兒的歡歌中醒來,他們是決心要躲避我們現在的996式的手忙腳亂的拼命生活。拋開貧困與富有,也許他們會無意間迴歸到祖先生活過的自然狀態中去。

走出宛平城

談到建國後的上山下鄉運動,既不是原創,也缺少科學的規劃。與此相比,乾隆皇帝更有遠見。

大清奠都北京以後,清空了北京城,把漢族老百姓趕到了前門以南,城內只駐防八旗禁旅,北京城變成了一個大兵營。此後八旗子弟被視為"固國之根本",實行"恩養"政策,其實就是整天吃皇糧、遛鳥。到乾隆初年,在京城閒散的八旗子弟已達數十萬之眾,不農不賈,優遊坐食,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恰在此時,沙俄在北方崛起,進逼黑龍江。於是乾隆大帝揮揮手,八旗知識青年回到家鄉去,保家衛國,屯墾戍邊。

黑龍江省雙城縣因此誕生。

歷經兩百多年的世紀滄桑,直到今天,拉林河兩岸北京旗人屯駐的村落佈局、民族構成仍然保持著當初設計的印痕。如果在高空俯視雙城地區,那排列有序的白點會讓你立刻醒悟,村屯的格局不是自然發展形成的,而是提前規劃、測量後統一建立的。從乾隆六年開始,經過三年的勘察和設計,然後分批試點二十年,又經過嘉慶和道光兩代的努力,用了接近一百年時間完成了這場偉大的上山下鄉運動。

走出宛平城

京旗移民去東北,安了內,墾了荒,鎮了邊,然而,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做了一次文化推廣。兩百多年前,東北是土著人的東北,除了寧古塔的流人,帶有一點漢文化的光芒,幾乎與中原文明失去了聯繫。

1644年清軍以破釜沉舟之勢入關,出發時不惜毀房燒地,以斷族人思鄉之念。佔領北京後,故鄉已是斷瓦殘垣,有地無人。後期又實行柳邊條的政策,長期禁止漢人進入東北地區。當更偏遠的山林裡走出來的遠房親戚,彌補這個真空的時候,這些淳樸的獵人被稱為新滿洲,他們對遙遠的南方發生了什麼也是一臉的茫然。

恰在此時,更茫然的京旗移民到了。他們在漢文化的包圍中浸淫的一百多年,早把他鄉當故鄉。本是尚武之人,卻以閒散之由來到這苦寒之地,真是委屈。與此相反,中原的漢族流民,為了生計正奪路而來。

一個有地,一個出力,兩者的結合,在肥沃的松嫩平原上,在張廣才嶺的高山密林裡,在更廣闊的白山黑水之間,譜寫了一場波瀾壯闊、生生不息的屯田史話。

走出宛平城

當年辦理京旗移民的衙門設在北京宛平縣的草帽衚衕,回東北“上山下鄉的知青”都在那裡登記造冊,集結北上。所以現在黑龍江與吉林之間,拉林河兩岸的滿族人、錫伯族人很多習慣說自己是從北京宛平縣草帽子衚衕來的。類似的故事,還有山西洪洞大槐樹,只不過背景不同。

查詢民國以前的地圖,確切可知,這個草帽衚衕就是今天國家大劇院的所在地。我對國家大劇院這樣一個現代化的建築並無惡感,但是這個龜殼兒下面確實掩蓋了一段歷史,連個大槐樹也沒有留下。於是,只能循著縣衙最後的去處,走進了宛平城。

走出宛平城

宛平城本是個兵營,明末崇禎年間為防範李自成而建造,位於永定河畔,遏守盧溝橋東側,原來叫拱極城,1928年12月,因宛平縣改屬河北省,將縣公署由北平市內遷至拱極城,從此改名宛平城。古時,此地是北京進出內蒙古高原、南下中原的唯一通道。今天的G4京港澳高速公路仍然經過這裡,只是在旁邊架設了一個新橋。

我們這一代,面臨著大規模的城市化問題。夾雜在人流中,是否你已在離開北京的路上,也許你是去一個小城鎮,尋找心中的淨土,也許你是去千年大計的風口,攀登下一個事業的高峰。總之,不管你是北上,還是南下。宛平城都默默地矗立在那裡,關注著來往的人們。

走出宛平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