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好了,朱公廟裡供奉的朱公是神醫朱丹溪,不是叛將朱泚

最近在研究贛南民間信仰時,發現寧都縣洛口村的朱公廟廟會很是熱鬧。洛口村現在三十多姓中,並沒有朱姓,但卻為什麼共同祀奉朱公呢?查贛南師範學院羅勇教授的《寧都洛口村“朱公廟會”調查研究》一文,給出的解釋竟然是:相傳朱公姓朱名直端,唐朝武進士,其夫人謝氏,朱公有兩弟,是洛口村最早的開基者。原洛口村方圓五華里內的山崗土地都是朱氏的地盤。但朱公無子,僅生三女;其兩弟或夭折,或無後,不詳。後來朱公分別招黃、 楊、丘三氏入贅,並把山崗土地分給了三個女婿,即丘氏得山崗,楊氏得房產和地基(即老街),黃氏得田地。黃、楊、丘三姓子孫繁衍,他們感恩於朱公,共尊朱公為開基祖,並立廟以祀之。羅教授認為這是祖宗崇拜與神明崇拜、血緣與地緣相融合的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對這個傳說,我深表懷疑。按常識,在古代中國鄉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即使招婿納贅,上門女婿要不改隨妻姓,要不低調做人,在村人面前總感覺低人一等。不太可能出現這種公開宣揚招婿納贅與三姓上門女婿共奉岳父為祖的故事。這太顛覆傳統了。

為此,上網一搜,又發現了一個更為荒唐的將唐代叛將朱泚奉為朱公的傳說。六角庵的農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499520091 )發表《華容縣寺廟考之36 朱公廟》一文,介紹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有朱公廟2座,另外在華容縣多個寺廟,都供奉朱公,如禹山鎮洪山寺,書院廟,五穀寺,亮山寺,解公廟,張公廟等,只是神名不同,有的叫朱公太尉,有的叫朱太尉,有的叫朱公御史等。但大多數寺廟主持或者長住師傅都不知道朱公是誰?只有解公廟的重修石碑上有明確記載:朱公,名泚。任太尉,唐代北京昌平人氏。五月二十八日生。

鹿角庵居士考注:1.朱泚(742~784) 中國唐代德宗時叛將。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西南)人。初為幽州盧龍軍節度使李懷仙部將。朱希彩取代李懷仙后,朱泚又得朱希彩的信任。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希彩為部下所殺,眾推朱泚為留後,朝廷即授他為幽州盧龍節度使。九年,他入朝以示恭順。十一年,朱泚加同平章事,出屯奉天(今陝西乾縣)。十二年,代李抱玉隴右(今青海樂都)節度使。德宗建中元年(780),涇州(今甘肅涇川北)將劉文喜叛,唐以朱泚兼四鎮北庭行營涇原節度使討平之,以功加太尉。  

建中三年,其弟朱滔謀反,朱泚因此被軟禁在京城。時淮西(今河南汝南)節度使李希烈叛變,攻襄城(今屬河南)。四年十月,涇原軍譁變。德宗倉皇逃往奉天,叛軍迎朱泚為主,史稱涇卒之變。朱泚自稱大秦皇帝,改元應天。次年正月,又改國號為漢,改元天皇。朱泚親率軍隊圍攻奉天,未下,而唐將領李懷光、李晟等救援朝廷的軍隊已逼長安 ,朱泚被迫解圍,退守長安。不久,李懷光亦叛,與朱泚聯兵,亂事擴大,德宗復奔梁州(今陝西漢中)。直至興元元年(784)五月,李晟等軍才攻克長安,朱泚逃往寧州彭原縣(今甘肅慶陽西南),六月,為部將梁廷芬等所殺。2.朱公是一位叛賊,多處立廟供奉,我想這是歷史上的錯誤造成的,是民間崇拜出錯的結果。

我認為這位網友的考證是正確的,肯定是由於歷史的缺失,民間崇拜出了錯。那朱公廟裡供奉的朱公,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好在我在2015年做江西省鉛山縣萬里茶道文化遺產調查時,在鉛山縣已經發現並弄清了朱公廟的來由。在清代鉛山縣河口鎮有四處朱公廟:一在南關外南門坑,一在北關暇樂園北極殿,一在西關外花轎弄,一在縣西雙門石。但鉛山最熱鬧的朱公廟廟會卻不在河口鎮,而是在汪二鎮。汪二鎮的朱公廟位於汪二村孫家畈,

是為紀念和祭祀名醫朱丹溪而建

聽好了,朱公廟裡供奉的朱公是神醫朱丹溪,不是叛將朱泚

元代名醫朱丹溪畫像

該廟坐西朝東,保存狀況一般,佔地約20廟,分五進六部分:鼓樓、戲臺、走馬樓、朱公殿、觀音堂、孔子殿。是一座是一座以供奉朱公為主又集儒、道、佛三教文化於一體的建築群。每年農曆八月十六到二十,是汪二鎮一年一度的朱公廟廟會,為期五天。據文史資料介紹,汪二廟會從明嘉靖年間開始,鼎盛於明末清初,至今一直沒有停止過,即使在“文革”期間,也未中斷,不過那時稱“物資交流會”。廟會期間,來自各地的商販帶著自己的商品前來交易,汪二街上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呈現出繁華熱鬧的景象,各式各樣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交易十分火爆。每年的汪二廟會,當地人都會請來戲班子為廟會助興。

原來朱公廟裡的朱公應該是元代一代名醫朱丹溪,字彥修,名震亨,因家鄉有條美麗的小溪叫丹溪,死後,人們尊稱他為丹溪翁。由於他醫術高明,治病往往一帖藥就見效,故人們又稱他為“朱一帖”、“朱半仙”。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縣)人,生於元至元十八年(公元一二八一年),卒於至正十八年(公元一三五八年)。朱丹溪倡導滋陰學說,創立丹溪學派,對祖國醫學貢獻卓著,後人將他和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一起,譽為“金元四大醫家”。

聽好了,朱公廟裡供奉的朱公是神醫朱丹溪,不是叛將朱泚

朱丹溪的醫書《丹溪心法》

據楊必正介紹:當年朱丹溪在浙江,江西等地行醫時。有一年,鉛山縣的汪二等地忽發瘟疫,肆虐無忌,人傳人,村傳村。被傳染上後,短者七八日,長者十來天就不治身亡了。有些地方出現了絕戶滅村現象,到處人心惶惶,紛紛外逃避瘟。正在玉山縣行醫的朱丹溪得知鉛山縣發生瘟疫後,即刻啟程趕赴鉛山。首先來到信江邊的傍羅村為群眾治病。由於朱丹溪的醫術高明,深入病患者家裡,詳細望聞問切,很快就確定了病因,他一面精心施診,安撫鄉民。一面傳授撮藥煎湯服用預防。不幾日就控制住疾病在傍羅村的傳播蔓延。患者病情日見日好,很快就恢復了健康。接著朱丹溪又馬不停蹄的趕往發病嚴重的福惠、汪二等地日夜奔波診治病人。他不顧個人被傳染的安危,進村入戶,檢查診治,熬湯服藥,很快控制了瘟疫疾病在鉛山縣的擴散傳播,讓老百姓又過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安生活。為感謝朱丹溪的救命之恩和高超的醫學醫德,福惠、汪二,傍羅等地鄉民先後為他建起了生廟。仿照神醫朱丹溪的形象,請人塑制了他的金身,籌資興建規模宏大的廟宇,把他的塗金塑像供奉在廟內,供群眾祭拜,廟堂長年燈火通明。在朱丹溪的

生日逝世忌日以及民間節日均有大批群眾前來祭祀,企求保佑,去病、健康、平安、長壽。人們對朱丹溪的稱呼,也改成了“朱公公”或“朱老爺”。

按說,朱公是名醫朱丹溪,其菩薩形象應該是文人書生,但有些地方朱公廟裡的朱公卻是武將形象,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個問題在鉛山縣的鄰縣——上饒縣的靈山也找到了答案:上饒縣靈山清風殿供奉有朱大元帥。這也是一座道佛並存的寺院,一塊青石碑刻上書有“仙人石清風殿”等字跡,正廳供奉著朱大元帥尊神等。這裡的朱大元帥就是元代醫學家朱丹溪。原來,在清風殿不遠處的花轎頂上,還建有一座花崗岩石塔,大概二三米高,塔內是傳說中的飛身臺。山民們認為,朱丹溪早已得道成仙,並且是從西龍崗的花轎頂飛身臺上羽化而去的,天界封其為朱大元帥。所以山民們時常在石縫裡佈滿插著燃燒後的竹籤香碎節和一些香紙灰燼,以此虔誠的方式叩拜朱丹溪,祈福消災。還有好事者將此路旁的一汪泉水,命名為丹溪泉。丹溪泉自石縫中流出,泉水清澈甘冽,入口沁人心脾,相傳當年為朱丹溪在靈山行醫時鑿石為井而成,並以此泉水製藥、熬藥,尤對無名腫毒有特效,甚至包治百病……後越傳越神乎,丹溪泉的名氣也因此享譽十里八鄉。

因此,我認為,江西寧都洛口鄉與湖南華容縣的朱公廟,還有南方其他地方的朱公廟,供奉的朱公都應該是元代神醫朱丹溪。只有這種為民造福的仁人志士,鄉民們才會將其當作神明崇拜,並通過各種祭祀活動,求得神明的護佑,祈福消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