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法式,不得不讀的一本書

《營造法式》,宋代重要建築著作,是建築專家李誡編著的。書中包含各種“作”(大木作、瓦作等等)的制度、工限、料例三個主要內容以及有關附圖,系統說明當時建築的分級,結構方法,規範要領,並按照“功分三等,役辨四時,木議剛柔,土評遠近”的原則,規定勞動定額。書中一個重要之點是提出“以材為祖”的材份制,即以與建築規模等級相應的某一尺度作為建築的空間尺度及構件尺度的模數。這是建築體系達到成熟階段的標誌。這種模數制度或比例制度一直延續到清代,只是表現形式有所變化。

營造法式,不得不讀的一本書

《營造法式》中國現存時代最早、內容最豐富的建築學著作。北宋紹聖四年(1097)將作少監李誡奉令編修,元符三年(1100)成書,崇寧二年(1103)刊印頒行。本書內容除行政管理上“關防工料”的要求外,側重於建築設計、施工規範,並有圖樣,是瞭解中國古代建築學,研究古代建築的重要典籍。

內容概要  全書34卷。書前另有看詳、目錄各相當一卷。“看詳”的內容主要是各“作”(工種)制度中若干規定的理論或歷史傳統根據的闡釋。卷一、卷二為“總釋”,考證詮釋48種建築物或建築構件的名稱來源、歷史沿革,並列舉了各種同物異名和當時的俗稱。卷二之末附有“總例”,是全書通用的定例,幷包括:測定方向、水平、垂直的法則,求方、圓及各種正多邊形的實用數據,廣、厚、長等常用詞的涵義,有關計算工、料的原則等。

卷三至卷十五為“制度”,包括建築物各個部分的設計規範,各種構件的權衡、比例的標準數據、施工方法和工序,用料的規格或配合成分,磚、瓦、琉璃的燒製方法。卷十六至卷二十五為“功限”,詳細列舉各種工程所需的製作和安裝的單位工作量,各工種所需輔助工(“供作功”)數量,以及舟、車、人力等運輸所需裝卸、架放、牽拽等工額。其中對構造複雜的鋪作,還詳列各類鋪作每一朵所用各種構件的數量,以便計算工料。最可貴的是記錄下了當時測定的各種材料的容重。卷二十六至卷二十八為“料例”,規定使用材料的限量。其中或以材料為準,如列舉當時木料規格,註明適用於何種構件;或以工程項目為準,如粉刷牆面(紅色),每一方丈幹後厚一分三釐,需用石灰、赤土、土朱各若干斤。卷二十八之末附有“諸作等第”一篇,將各項工程按其性質要求、製作難易,各分為上、中、下三等,以便於施工調配適合工匠。卷二十九至卷三十四為圖樣。

以上制度、功限、料例、圖樣等部分,均按壕寨(見土作)、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鋸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畫作、磚作、窯作等13個工種分別記述。這些工種的內容,一部分同後世的分工相近。惟“壕寨”是那個時期特有的工種,它包括建築開工前的定位、定向、定水平等測量工作,開挖、夯築基礎、築城、築牆、舟、車、人力運輸、裝卸以及供作功。

《營造法式》關於建築的設計、施工、計算工料等各方面的記敘相當完善。最可貴的首先是較詳細地說明了“材份制”,使我們知道古代建築設計的根本法則,它是古代一種完善的模數制。其次是大木作圖樣提供了殿堂、廳堂兩類斷面圖,使我們認識到兩種屋架的結構形式的不同之處。

通過書中的記述,還可以知道在現存古建築中所不曾保留的、今已不使用的一些建築設備和裝飾。例如簷下鋪作用竹網防鳥雀,室內地面鋪編織花紋的竹蓆,椽頭用雕刻花紋的圓盤,梁栿用雕刻花紋的木板包裹等。此書中許多專名術語,有的現在還不能理解,有待繼續考證。此書編寫時因受制於工程管理部門核算工料的需要,以致重要內容有所遺漏。例如雖詳細記錄了每一構件的材份數,而遺漏了更重要的間廣、進深、柱高的材份數等。近世只是對這部書中大木作的研究較為深入,而對其他各“作”則研究較少。因此這部著作仍然是古代建築史的研究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