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老城区有机更新 走出保护与发展的“双赢”之路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孙占锋 刘琼萍)清晨推开大门,家住开福区的杨娭毑像往常一样上街买菜。如今呈现在她眼前的不但有修缮一新的自家老屋,更有记忆中的老招牌在古街上一块块挂起。目前,作为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内的老字号名食街——北正街已全面完成有机更新,引进百年老店玉楼东等31家老字号及知名餐饮品牌入驻,老街既保留了烟火气,又焕发出新生机。

北正街并不是孤例。2018年3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尊重、五统筹”的科学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视城市为有机生命体,在“旧城改造”中引入“有机更新”理念,在老城区5.6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试点。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增强了老城区的宜居性、持续性、生命力,让老城区在快速发展中留住记忆,让乡愁在历史街巷中保存延续,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的“双赢”之路 。

长沙老城区有机更新 走出保护与发展的“双赢”之路

百年历史街区纷纷迎来“第二春”

走进一条条小巷,满眼是黛瓦青墙、雕花门帘的老宅古街和十足文艺范的青年旅社、咖啡店,古朴静谧与现代时尚相得益彰,流连其间,似乎已穿越千年。

近年来,长沙一大批百年历史街区正在有机更新中重焕生机。

长沙市城市人居环境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历史文化、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根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2019年5月23日在全市棚改和城市人居环境工作调度会上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老城区有机更新”这项中心工作,锁定“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长沙历史城区和岳麓山历史风貌核心区总面积10.4平方公里有机更新”的工作目标,科学谋划、综合施策、扎实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工作正有序推进。

截至目前,芙蓉区完成白果园化龙池有机更新项目,蔡锷中路两厢棚改项目(有机更新部分)正加快施工。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等2处省级文物点、楚怡学校旧址等5处历史遗迹得以留存。天心区七大片区12个项目包含40个子项,其中36个子项基本完工,预计今年6月底前完成西文庙坪A地块、火宫殿片区、坡子街、黄兴南路(南门口—劳动广场)施工建设,新增太平街交通微循环项目已于3月12日进场施工,本月将打通8个微循环节点,确保“五一”期间太平街片区游客畅通无阻。岳麓区完成麓山南路(大学城)项目,基本完成白沙液街项目。开福区基本完成潮宗街片区项目,并已将该项目列入联合国人居环境署的人居环境范例奖指导项目;吉祥巷、望麓园片区启动建设。雨花区雅塘片区石马文化公园项目已启动建设。

预计到今年底,长沙老城区有机更新任务将全面完成,实现历史文化步道示范线全线贯通。

有机更新凸显“老长沙、新气质”

“南门到北门,七里又三分。”长沙的老街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人们永远挥不去的乡愁。长沙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著名建筑师杨建觉认为,“重拾起曾经消逝的记忆,让远飞的小燕子回到老百姓家中”,这些比漂亮更重要。留住街坊乡愁,才能让世代生活的老百姓更有念想和盼头。

有机更新必须坚持把宜居性放在首位!近年来,芙蓉区从生活功能需求出发,针对给水、排水、燃气、网络、用电、通风、采光、照明、屋面漏水、挡雨、晾晒、厕所、绿景等14项内容全面进行改造。同时注意留住老长沙城的文化脉络,长沙公沟遗址、程潜公馆等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和传承老城记忆的文物遗迹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天心区结合“一圈两场三道”建设以及特色街巷打造、文明城市创建、社区提质提档、棚户区改造等推进有机更新,实现了老城区文化品位与老百姓幸福指数的同步提升。

岳麓区麓山南路大学科技城项目改造后新建了科技文化广场、二里半停车场,原址重建了湖南师大老校门,让这条串起湖南三所名校的书香大道留住了青春记忆,洋溢着可阅读、可感知的文化气息。

开福区结合产业转型、功能提升,探索了“精点、优线、活片”的思路,正推动潮宗街有机棚改项目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联合国人居署城市可持续发展最佳范例奖”。

雨花区将圭塘河城市生态更新项目做成了样板,还计划启动红星片区环境、产业、文化、社会 “四个更新”,打造“森林公园商务区”,建设“千亿级”产业聚集区。

积极探索有机更新的“长沙模式”

“城市棚改、城市更新等工作,是大事、难事,也是实事。”胡衡华多次强调,要以城市人居环境优化为抓手,积极探索有机更新的“长沙模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建设高品质城市,让老百姓更满意、更有获得感。

打破惯性思维,坚持务实创新!市城市人居环境局成立以来,将长沙老城区有机更新与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危旧房改造、街区“微改造”、“一圈两场三道”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近现代建筑保护等有机结合,突出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城市风貌的保护,把长沙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文化底蕴鲜活地展示了出来。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表示,要在品质提升上有更多的举措,坚持精准规划、精美建设、精致管理、精明增长,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据了解,2020年,长沙将基本完成老城区有机更新试点,基本建成历史步道系统。

深植历史“血脉”和文化“基因”,融古典与时尚、艺术与商业于一体,伴随着长沙老城区有机更新的推进,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有机结合、老城区与新城区交相辉映,实现了新老市民寄放乡愁的家园理想。有机更新还伴随着老城区提质升级人居环境改善、群众幸福感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商务部向发展中国家推介长沙城市有机更新工作经验,阿富汗、多米尼加、马耳他等国家高级官员现场观摩都正街、白果园化龙池、后湖等项目。在人们心中,长沙城新一批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地或许非它们莫属。

有机棚改不仅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而且是激活老城区活力的经济工程,更是助推城市高质量的发展工程。市城市人居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寻求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人民满意的最大公约数,助力建设美丽宜居新长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