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百貨易主,王健林做“減法”的生意經可能你真的不懂!

剛過完年,王健林和張近東的一樁“買賣”引起了一場自媒體的狂歡。為了賺取流量和眼球,關於這次“萬達百貨易主”的幕後聲音甚囂塵上,甚至有人把萬達“賣賣賣”的歷史翻個底掉。這其中,不懷好意者,有之;添油加醋者,亦有之。而理性思考者,少之又少。

試想一下,如果萬達百貨真是個燙手山芋,在張近東用“極智”定調的2019,在蘇寧發展的關鍵之年,怎會盲目接盤?可見,對於希冀商業鏈條完整化的蘇寧來說,萬達百貨的價值,不言自明。而反觀萬達,在龐大的商業版圖中,百貨板塊被邊緣化早已不是一天兩天了,在王健林心裡,它早已是雞肋般的存在,至於何時賣出,只是一個時機的問題。那這曾經被視為萬達功臣的萬達百貨,從何時起打上了“必賣品”的標籤呢?王健林,心意如此堅決,究竟為何要將“賣賣賣”進行到底呢?

萬達百貨易主,王健林做“減法”的生意經可能你真的不懂!

萬達百貨 曾經的頂樑柱

把時光的指針調撥至2007年,當時為了支持萬達廣場早期的招商運營。王健林一句“要什麼就得有什麼,沒有什麼就自己來”催生了萬達百貨。

成立於2007年5月8日的萬達百貨,一經落成,就憑藉萬達商業“商業地產+百貨”的模式,以同行羨慕的速度,在短短几年內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百貨商場。可以說,曾經風光無限的萬達百貨,在萬達商業發展的初期,是萬達商業地產的快速發展最有力的業態支撐。當年的萬達百貨究竟如何風光?可以拿數字來說話。

2011-2013年是萬達百貨的鼎盛時期,當時它與商業地產、文化產業、高級酒店共同作為萬達集團的四大支柱產業,門店規模曾接近百家。而根據萬達集團年度報告顯示,在2014年底,萬達百貨累計開店99家,收入達到256億元,同比增長65.3%。

萬達百貨易主,王健林做“減法”的生意經可能你真的不懂!

萬達百貨獲得來自萬達廣場城市綜合體的全面滋養,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說其是萬達的功臣,絲毫不為過。

萬達百貨 改革中的沉與浮

萬達百貨,從功勳卓著到急劇下滑,似乎只是一夜之間的事。

2015年,隨著購物中心和電商的發展,大型零售業態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萬達百貨店也出現了虧損。見此形勢,萬達集團也迅速出招,進行調整。2015年,萬達百貨以行業措手不及的速度,集中關閉了56家虧損嚴重的門店,僅留下40家盈利尚好的店鋪。

萬達百貨易主,王健林做“減法”的生意經可能你真的不懂!

雖然此時,萬達百貨的形式急轉直下,但蘇寧卻看準了這個時機,頻頻向萬達示好。早在2015年9月,蘇寧就與萬達簽署緊密合作協議,將蘇寧雲商首批40個項目入駐萬達,開啟了“中國最大不動產商和中國最大零售商的合作”。2018年初蘇寧買下萬達商業約3.91%的股份,再到如今,蘇寧易購又將萬達百貨全部門店收歸旗下,足見蘇寧對萬達百貨,早已青睞有加。

萬達百貨 瘦身邏輯的舍與得

從2015年起,告別了高光時刻的萬達百貨,也退出了萬達集團的中央舞臺。但在業務線收縮之後,萬達百貨的“錢景”依然可觀。在萬達集團2016年工作總結中,萬達百貨收入178.2億元,完成計劃的101.6%。這個成績比當年萬達體育產業、兒童娛樂和網絡集團三項收入的總和,還高出67.1億元,並且比旅遊產業收入高出3.9億元。

然而,即便有盈利,零售業態的本質難以改變,如果只是賺錢,固然可以將其牢牢握在手中;但風物長宜放眼量,與其負重前行,不如甩掉過去的包袱,輕裝上陣,畢竟有舍才有得。萬達堅持要賣萬達百貨,歸根到底,是戰略轉型需要。

萬達百貨易主,王健林做“減法”的生意經可能你真的不懂!

在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的萬達集團年度工作報告中,王健林隻字未提曾寄予厚望的萬達百貨。而反而在這兩年的工作總結中,“輕資產”這三個字,分別出現了26次和23次。2019年1月王健林發言中強調,而輕資產、低負債仍將是萬達今年乃至今後的持續發展戰略。

可見,對於萬達來說,做減法這件事,是非常認真的。因為現在,輕資產的戰略,已久初見成效。2018年開業的萬達廣場中,輕資產已達19個。新發展的58個萬達廣場中,輕資產達50個。從2019年起,開業的輕資產廣場超過一半,以後佔比越來越高,也許幾年以後開業項目全部都是輕資產。新開業的酒店全部是委託管理的輕資產。

顯然,現在萬達百貨已經完成使命,退出萬達版圖是情理之內,意料之中。王健林的這一招棋,以退為進,完全符合萬達現在發展方向。

萬達的“買買買”和“賣賣賣”的基礎,是萬達要“瘦身”,必然要有舍有得。而這就是萬達過去、現在和今後處置一些資產的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