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氣,是人格的硬度。


骨氣,是人格的硬度。


豐子愷說:

“有些動物主要是皮值錢,

譬如狐狸;

有些動物主要是肉值錢,

譬如牛;

有些動物主要是骨頭值錢,

譬如人。”

戰國時代的孟子對君子氣節的定義被奉為經典:“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骨氣,是人格的硬度。有了骨氣,就有一種氣勢,腐蝕近不了身、誘惑入不了心。當然,時代不同,社會不同,階級不同,骨氣的具體含義也不同。古人的許多有骨氣的動人事蹟,至今都值得我們學習的。

骨氣,是人格的硬度。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就去做了縣令。但縣令的俸祿只夠買五斗米(60多斤)。一天,上級派督郵來督察。為人驕橫的督郵一到彭澤縣就差人把陶淵明叫來見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則將影響他的前程。陶淵明忍無可忍,說:“我不能因為這區區五斗米而向這個鄉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鄉下種田去了。

有骨氣的人有所不為,“不為五斗米折腰”,自食其力,不願意低三下四地去求人,更不會不擇手段地攫取地位與財富,而是堅守自己的信念,安貧樂道,在堅持自己的信念中享受人生的歡樂。

骨氣,是人格的硬度。


方孝孺被誅滅“十族”

明朝方孝儒曾經是惠帝朱允文的下屬,後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起兵將惠帝擊敗後把方孝儒擒獲。朱棣讓方孝儒替他做事,芳孝儒認為一臣不侍兩殿君主,如要繼續替成祖做事對他來說是一種汙辱,故不從。明成祖威脅他道:“你不怕被滅九祖嗎?”方孝儒回答說:“再滅十族又如何?”於是,明成祖用筆寫上了“滅十族”。包括方孝儒的朋友和學生一起誅滅。

骨氣,是人格的硬度。


黔敖不受嗟來之食

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飢餓的人來吃。有個飢餓的人用袖子蒙著臉,無力地拖著腳步走來。黔敖左手端著吃食,右手端著湯,說道:“喂!來吃!”那個饑民揚眉抬眼看著他,說:“我就是不願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道歉,饑民終究沒有吃,最後餓死了……這就是“不受嗟來之食”的典故。

骨氣,是人格的硬度。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宋理宗寶佑時進士,官至丞相,封信國公。南宋末年,首都臨安被元軍攻入,丞相文天祥在家鄉召集義軍,組織武裝力量堅決抵抗,失敗被俘後,元朝勸他投降,被拘囚在北京一個陰溼的地牢裡,受盡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勸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堅決拒絕,終於在公元1282年被殺害了。他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骨氣,是人格的硬度。


徐悲鴻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傲氣之人,常常表現得盛氣凌人、目空一切、自命不凡,傲慢是他的表情,輕視是他的做派。傲氣的人缺少修養和教養,孤芳自賞,不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現實中不是人人都有骨氣的。有的人面對權勢極盡投機鑽營之能事,阿諛逢迎、低三下四,甚至奴顏婢膝,像藤蔓一樣,依附高枝而攀爬,挺不起自己的身軀;有的人面對名利無所不用其極,花言巧語、坑蒙拐騙、明爭暗鬥,甚至放棄做人的尊嚴、做事的底線等等。所以有骨氣,實在難能可貴。

骨氣,是人格的硬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