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傳統舞蹈】遼陽地會(省級)


【遼寧·傳統舞蹈】遼陽地會(省級)


遼陽地會,又稱“地秧歌”、“地蹦子”、“太平歌”,是指大家聚在一起,以走陣的形式進行的一種舞蹈表演形式。據元末《遼陽縣誌•禮貌志》記載,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遼陽地會興盛於清代,為區別於後期的“寸蹺秧歌”、“高蹺秧歌”,而得稱“地秧歌”之名,一般在新春佳節、秋收後或廟會之際進行表演,現主要流傳於遼陽及燈塔市各縣鎮。

遼陽地會的演出以群舞為主,人數多少不固定,一般由64人組成,最少32人(外韃子與裡韃子除外),最多可達百餘人。為了遵從孔夫子“八佾舞於庭”(《周禮》)的古制,無論增加多少人,必須是八的倍數。

表演者的動作風格質樸、穩健、大方。上裝(也稱拉花)上身穩,以腰為軸左右擺動,雙手動作不過肩,舞姿穩重、優美、典雅。下裝上身後靠,下肢略向外開,腳步穩抬實落,舞姿剛勁、瀟灑。壓陣的姜老頭和姜老婆,穩扭慢浪,左傾右閃,碎跑快追,相互逗趣,給人以逗而不俗的感覺。

遼陽地會最具特色的要數“花場子”的表演,亦稱“擺陣”,以外韃子甩響老牛錘(長鞭)為信號,由沙公子率領眾人走出各種隊形(即陣形)圖案,陣圖有“斗子陣”、“排子陣”之分。每個陣都必須先“進”後“卸”,“進”慢“卸”快。進,是通過一定的隊形變化把陣布好;卸,是將布好的陣卸開。每次佈陣卸陣後,都由沙公子帶領全體做“老八板”的叫鼓動作,以渲染熱烈的氣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