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句“媽媽錯了”,對孩子真的很重要!

只有對孩子進行百分之百的肯定,才能促使孩子成長和進步。“自我否定會提升孩子的品行和能力”,不知道這種缺乏科學依據的說法,迄今為止毒害了多少父母和孩子,每每想到這裡我都痛心疾首。

自我肯定會建立起完美的自我意識,並在這種意識中結出成長的果實。面對這一重大事實,有些人表現出了令人震驚的滿不在乎的模樣。

“你那樣就挺好”,當你笑眯眯地這麼說時,風向就會發生改變。從那一瞬間起事態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可惜一些人不願意那麼做。甚至還選擇了相反的方法,以至於問題日趨複雜。

難道這樣的父母都不愛自己的孩子?有時我甚至會產生這樣的懷疑。

人若是受了傷,就會給傷口消毒並輕輕地纏上繃帶。任何一位名醫都不會粗魯地撕開患者傷口,往傷口裡抹泥巴。如果媽媽夠溫柔,在輕輕纏上繃帶後還會溫柔地親吻孩子,緊緊抱住哭泣中的孩子。

安慰對方是自我肯定的一種輔助方式。

媽媽為什麼不能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心靈受傷的孩子呢?明明心靈上的傷痛遠比身體上的創傷更難癒合。

無論孩子們接觸到的教育多麼正確,被施加了多麼高壓的教導,在遇到肯定自己的話語之前,他們很難改變態度。

這就是心靈受傷的本質。如果你不溫柔地抱緊他,不鼓勵他,他心裡的創傷便無法癒合。

說一句“媽媽錯了”,對孩子真的很重要!

我是這樣拜託那些拒絕上學、在家裡打人或具有不良行為的孩子們的家長的。你們要把讓孩子傷心的事一件一件地對著孩子說出來,並這樣告訴孩子:

“以前是我們給了你這麼痛苦的回憶。我們錯了。”

於是,孩子心中積蓄已久的不滿情緒,會像化膿傷口中不斷溢出的膿水一樣噴湧而出。

只消一個晚上,暴風雨就會過去,請你們務必竭力忍耐。反駁是沒有用的。因為只有把膿血從傷口中擠出來,孩子才會像噩夢消失一樣霍然痊癒。

我曾遇到過一位一流企業的董事夫人。她的煩惱就是差點誤入歧途的女兒。她說,有一次女兒和她發生了口角,最終離家出走過起了一個人的生活。在此之前她和女兒之間已經有好幾年沒有對話了。實際情況恐怕比她描述的還要糟糕,母女二人是在循環往復著斥責和反抗吧。

有一次,這位媽媽給女兒打電話,“這麼長時間以來,媽媽做了很多對不起你的事,請你原諒媽媽吧!”當她這樣向女兒傾情告白時,一時不知該怎麼接話的女兒突然哭著大叫起來:

“媽媽,你終於能夠理解我了呀。”

多麼充滿戲劇性的和解啊!媽媽只是為她沒有把孩子當成大人一事進行了道歉,沒想到之前的芥蒂隔閡、憎恨厭惡竟然全都煙消雲散了。

“豈有此理,怎麼能讓父母向孩子道歉!”有些媽媽這樣說。

因為她們從一開始就認定孩子是不罵不成器的。她們深信不疑地認為揭孩子短、給孩子下命令、讓孩子對自己俯首稱臣就是教育。但是她們完全忘記了,其實在此之前,孩子們滿心期望的不過就是媽媽溫暖的一句“我愛你”。

我記得自己還是少年的時候,有一次媽媽不肯給我買一本《少年俱樂部》雜誌,以至於到現在我還有些埋怨她。如果媽媽現在向我道歉說:“房一啊,那個時候媽媽沒有給你買《少年俱樂部》,真對不起啊。”我也會噘著嘴回她說:“是啊,那一期有好多副刊呢。”

有時孩子真的是蠻自私的,但是你也不用擔心。因為之後孩子一定會緊緊抱住上了年紀的媽媽嗚嗚哭著道歉:“真抱歉我說了很任性的話,我最愛的媽媽。”

父母和孩子之間絕不是命令和服從的關係,而是擁有驕傲和尊嚴的人類之間一對一的靈魂碰撞。人總是容易忘記這點,才會使父母和孩子陷入不幸。

養育孩子是一種愛的關係,那才是根本。教育和管教是在愛的基礎上結出的果實。這裡所說的愛,並不是心中的愛,而是愛的語言交換;不是名詞的愛,而是動詞的愛。如果你對此偷懶,那麼男女間的情愛也可能會悲慘收場,夫妻更可能會陷入離婚的危機。這與之前提到的心中有愛但不顯於形是同一個道理。

讓我再重申一次。不顯於形的愛與沒有愛是一樣的。孩子們不能像戀人或夫婦一樣,能自行清算愛的形態不復存在後的痛苦關係。因為孩子還不能在社會上自立。

所以無結果的愛會轉化成恨沉澱在孩子的心底。

孩子憎恨父母……這是一句多麼可怕的話語啊。但是,我認為媽媽不去溫柔地告訴孩子:“媽媽非常愛你”“你是媽媽的寶貝”“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支持你”,同樣也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