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喋血二十萬,大唐如何走出至暗時刻?力量是根本但歷史有變數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潼關之戰,二十萬唐軍喋血疆場。皇帝逃四川、太子逃靈武,安史之亂達到巔峰,大唐遭遇至暗時刻。

於是賊勢大熾,西脅汧、隴,南侵江、漢,北割河東之半。

但是,有兩個地方還在大唐手中,使得帝國還能勉強維持慘淡局面。一個是河東,半為大唐、半為叛軍;一個是河南,唐軍與叛軍膠著於此。無法全定山西高地,叛軍就無法徹底稱雄北方;突破不了河南要地,叛軍就無法威脅江淮財源。


潼關喋血二十萬,大唐如何走出至暗時刻?力量是根本但歷史有變數


地利形勢,大唐與叛軍勢均力敵。人心形勢,人心在唐不在燕。但是,真正決定歷史進程的,是慾望和力量。叛軍上下欲戰、安史力量最強,安祿山的三鎮邊軍是當時的最強軍事存在。

大唐要走出至暗時刻,實現逆襲重生,就必須顛覆目前的力量對比,實現西北邊軍和江淮財富的有效整合。但是,這個過程靠大唐自己是無法完成的,只能等待歷史出現變數。

01.大唐的至暗時刻有多慘

唐玄宗與楊國忠倉皇出逃,而且出逃得極不要臉。除了楊貴妃等少量皇室成員,其他在外的皇妃、皇子、公主、皇孫全部棄之不顧;除了楊國忠等少量官員,大部分朝廷官員毫不知情。陰曆6月13日,長安官員上朝的時候,才發現皇帝已經逃跑了。


潼關喋血二十萬,大唐如何走出至暗時刻?力量是根本但歷史有變數


出逃的隊伍,還沒逃出關中,就遭遇了馬嵬兵變。

憤怒的禁軍大兵,直接把怒火傾瀉到宰相楊國忠身上,先用弓箭射、再用刀劍砍,肢解完屍體,又用槍把楊國忠的腦袋挑起來、樹在驛站門外。

韓國夫人、秦國夫人等楊氏宗親,曾經的天潢貴胄,全都成了死無全屍的刀下鬼。御史大夫魏方進厲聲喝止,但聲音未落便人頭落地。副相韋見素剛一出門,就遭遇了棍棒問候、“腦血流地”。

之後,將士們持刀操劍、立於門外,逼著唐玄宗殺掉楊貴妃。“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亂世天子,保不住寵臣,也保不住愛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貴妃化作泥。


潼關喋血二十萬,大唐如何走出至暗時刻?力量是根本但歷史有變數


馬嵬兵變後,皇帝、大臣與士兵集團,採取了權宜之計,先奔扶風郡。禁軍怒火是平定了,但出逃隊伍仍舊走不了。他們又遭遇關中父老的攔阻。老百姓自然不會有刀劍問候皇帝,但烏泱泱一片人跪在路上,想走也走不掉。於是,唐玄宗只能留下太子李亨和兩千人的隊伍,向關中父老表明態度:大唐要與百姓共抗叛軍。

皇帝玄宗去了四川,太子李亨去了靈武。隨即李亨在靈武繼位,遙尊玄宗為太上皇。李亨不繼位也不行,大家跟皇帝幹才能為大唐朝臣、大家跟太子幹只能是太子黨。所以,為了能夠聚攏力量,李亨也得登基繼位。但是,李亨在靈武的局面,比唐玄宗還慘,因為他馬上就得直面叛軍。

從平涼馬場,李亨收集了幾萬匹戰馬。但是,這沒用。因為太子手中滿打滿算也就兩千多人,看馬都看不過來。而追隨李亨而來文武官員,連三十人都不到。兩千長安禁軍、五百當地募兵,還有不到三十名的文武官員,這就是大唐肅宗朝的起家班底。

02.李泌雖有奇謀,但至暗時刻依舊烏雲密佈

皇帝和太子總是有區別的,靈武繼位的李亨,得盡了天下人心。於是,河西節度使李嗣業率軍五千趕到靈武,安西行軍司馬李棲筠派兵七千抵達靈武,關鍵是郭子儀的五萬隴右精兵開到靈武。唐肅宗李亨,終於有了可以活下去的力量。只是可以活下去,因為安祿山的東北邊軍才是當時的最強軍事存在。


潼關喋血二十萬,大唐如何走出至暗時刻?力量是根本但歷史有變數


軍隊有了,根據地有了,然後就得建班子。因為靈武既是朝堂又是前線,既要指揮全國又要直面叛軍,必須得有一個堅強的領導集團。

在用人這方面,李亨的水準要在唐玄宗之上。郭子儀為武部尚書、靈州長史,李光弼為戶部尚書、鎮守太原,第五琦為江淮租賃使、負責漕運賦稅,長子李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好友李泌為侍謀軍師、元帥府長史。

這個班底非常硬。郭子儀和李光弼是能戰之將,河東以及關中前線,有這兩個人就能搞定。第五琦是蕭何式的人物,只有他能擔當理財重任,組織江淮財富輸送前線。肅宗好友李泌,則是個張良式的人物,能夠做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潼關喋血二十萬,大唐如何走出至暗時刻?力量是根本但歷史有變數


李泌的戰爭規劃能力,不僅確保了大唐能夠立於不敗,而且轉守為攻、形成了一種戰略攻勢。他總共下了三步棋:

第一步是河東、關中佈局,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陘,利用山西高地打擊河北;郭子儀取馮翊、入河東,把叛軍壓在長安、洛陽兩京。

第二步是草原、河北佈局,肅宗次子李倓塞外迂迴、取范陽之北,李光弼河北直上、取范陽之南。

第三步是長安、洛陽佈局,在實現前兩步後,四方大軍會師兩京,把叛軍徹底消滅在長安和洛陽。

實際上最有威力的是第一步,簡單解釋就是:放著兩京不打,把叛軍困在范陽與兩京這條線上;出擊河北則兩京叛軍來救、出擊兩京則范陽叛軍來救;調動叛軍在范陽至兩京的千里戰線上來回救火,所謂“其精卒勁騎,不逾年而弊”。


潼關喋血二十萬,大唐如何走出至暗時刻?力量是根本但歷史有變數


這是一個能夠徹底消滅叛軍的謀劃。但是,唐肅宗沒有采用,因為他跟唐玄宗一樣,就是心急,非要趕緊收復兩京。所以,大體上只採納了前兩步,而且採納得也不徹底。於是,大唐只能在至暗時刻中徘徊。而且,至暗時刻繼續向著更暗淡地局勢發展。

先是宰相房琯力主反攻長安,於是房琯書生之見做了第二個趙括,長安之戰損兵四萬;再是鎮守江陵的永王謀反,安史之亂未平,大唐還要抽出力量平定永王叛亂;還有就是肅宗的次子與長子的宮廷鬥爭,導致李倓被肅宗賜死。

李泌雖有奇謀,卻也挽救不了這個慘淡的局面。如果安祿山能夠宜將剩勇追窮寇,帝國只能滅亡、大唐只能改朝換代。

03.力量是根本,不能落地的奇謀都是紙上談兵

李泌的奇謀要落地,必須得有兩個前提。

一個前提是軍事上,大唐必須能跟安祿山的叛軍打成平局。叛軍追著唐軍打,在這種一邊倒的情況下,什麼奇謀也沒用,因為力量是根本。

另一個前提是財政上,無論是朔方軍、河西軍還是安西軍,都不是自帶糧草來打仗的。沒有可供平叛的財富,不僅無法平叛,而且連生存都不可能。


潼關喋血二十萬,大唐如何走出至暗時刻?力量是根本但歷史有變數


但是,恰恰就是這兩個前提,全都出了問題。

公元757年正月,史思明率十萬大軍圍攻太原。李泌奇謀是守太原、出井陘,但是現在的局面是太原馬上守不住,而太原守不住、河東就不保,大唐將徹底喪失山西高地。所以,李泌奇謀這時候只能是書生之見。

也是在公元757年正月,叛軍河南節度使尹子奇率蕃漢聯軍十三萬進攻睢陽(今河南商丘)。李泌奇謀的財政前提即將破產,拿下河南之後,叛軍就可以進攻江淮財源。只要控住荊襄要地,大唐即便還有可戰之兵,也無可戰之財。所以,李泌奇謀這時候仍舊只能是紙上談兵。

根本的原因,就是力量。叛軍是最強軍事存在,所以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大唐要實現逆襲,必須首先在力量上實現逆襲。但是,這個根本原因,大唐真心無力扭轉。

力量是根本,但是歷史卻總有變數。而且,歷史的變數,往往能夠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這時候有兩個變數發揮了作用,讓大唐能夠生存下來。


潼關喋血二十萬,大唐如何走出至暗時刻?力量是根本但歷史有變數


一個是形勢上的變數,這個變數不被注意,但是很重要;另一個是偶然性的變數,這個變數往往被解讀放大,但確實發揮了作用。

04.確保大唐能夠熬過至暗時刻的兩個變數

第一個變數就是攻入長安的安史叛軍不打了,而且內部還搞起了分裂。蕃將阿史那從禮,搶完戰利品之後,就帶著所部五千人跑回草原享受富貴了。身在中原但心繫草原,搶了錢、不回家,豈不是衣錦夜行。

然賊將皆粗猛無遠略,既克長安,自以為得志,日夜縱酒,專以聲色寶賄為事,無復西出之意,故上得安行入蜀,太子北行亦無追迫之患。

叛軍利益集團,能為了利益跟安祿山一起造反。但是,一旦利益實現,他們可沒有為安祿山統一山河的志向,甚至安祿山本人也沒有。因此,大唐至暗時刻,唐玄宗入川,雖然跑得很曲折,但是叛軍不追,所以能跑掉;肅宗靈武繼位,雖然僅是個幾千人的臨時政府,但是叛軍不攻,所以能壯大。大唐在至暗時刻不滅,不是大唐的生命力有多強,而是因為安史叛軍要錢不要命。


潼關喋血二十萬,大唐如何走出至暗時刻?力量是根本但歷史有變數


祿山聞向日百姓乘亂多盜庫物,既得長安,命大索三日,並其私財盡掠之。又令府縣推按,銖兩之物無不窮治,連引搜捕,支蔓無窮,民間騷然,益思唐室。

安祿山手下的蕃漢將士如此,安祿山也同樣是一丘之貉。攻入長安後,他不去痛打李唐王朝這隻落水狗,而是跟長安百姓較勁。玄宗出逃後,長安府庫和宮中寶物,被長安百姓趁亂搶走不少。這是長安百姓在發安祿山的戰爭財,這個肯定不允許。在安祿山看來,這是百姓們觸碰了自己的核心利益。然後就是大肆抓人,非要讓百姓把搶走的財物吐出來。“銖兩之物無不窮治”,就是一銖錢、一兩銀都不允許。

到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仔細揣摩安祿山造反的目的了,是為了江山還是為了財寶?漢人造反最可怕,因為大多是為了江山,他們能夠想象江山的意義;胡人造反不可怕,因為大多是為了財寶,因為他們看到的只有財寶。


潼關喋血二十萬,大唐如何走出至暗時刻?力量是根本但歷史有變數


第二個變數是一起宮廷謀殺。安祿山之子安慶緒,夥同嚴莊、李豬兒亂刀砍死安祿山。其後,上下同欲、團結一致的叛軍集團,立即出現了分裂。

這個變數的意義其實不大。因為安祿山死後,安慶緒及安史叛軍並未立即崩潰,而且仍舊很強勢。安祿山剛死,安慶緒就發動了河南之戰,派尹子奇舉兵十三萬攻睢陽。叛軍利益集團的戰鬥力,並沒有因為安祿山的死而瞬間瓦解,甚至打蛇打七寸,直接奔著大唐的江淮財源動手。

但是,安祿山之死卻在山西戰場上產生了實際的影響,史思明圍攻太原的十萬軍隊,不打了,直接撤了回去。史思明為什麼不打?一個原因,史思明可以為主公安祿山拋頭顱、灑熱血,但可不見得會為安慶緒效力,安慶緒的威信壓不住史思明。另一個原因,不用史思明撂挑子,叛軍謀臣嚴壯直接向史思明下達了命令,讓他回范陽看家,即所謂以固根本。實際上,安慶緒和嚴壯,只是擔心:史思明佔據山西后,尾大不掉、難以控制。

保住了河東之地,位於靈武的大唐臨時朝廷,才能長舒一口氣,因為他們可以活下去,山西高地就是大唐能夠活下來的資本。而李泌的奇謀,也才能通過山西逐漸落地。

05.成就逆襲的最硬變數,是十個月的睢陽之戰

戰爭,不僅要打戰士,而且要打錢糧。尤其是持久戰,更要打錢糧。安史叛軍彪悍無前,因為范陽軍雄冠八鎮之首,還因為清河糧倉號稱“天下北庫”。安祿山的力量,是邊軍武力和河北財富的整合。

大唐現在有了西北邊軍,但是西北和關中的財富都支撐不了西北邊軍。所以,大唐王朝必須依靠江淮財富的輸血。

趨勢變數和偶然變數,只是保證大唐能夠生存下來。大唐要走出至暗時刻,就需要確保江淮財源的穩定。所以,它還需要的一個變數就是:河南之戰不能輸。

中原和南方地區,雖然民風不夠彪悍、雖然士卒不夠精銳,但是在這些地方卻總有頓兵百萬的戰例。南北朝之時,這種戰例比比皆是。胡人每每南下,卻總要遭遇一兩座堅城,死活突破不了,戰爭成了絞肉機。所以,頓兵堅城,已經成了一種歷史常態,越是往南就越容易遭遇這個變數。安史叛軍恰恰就在河南領教到了什麼叫做頓兵堅城之下。安慶緒等人把自己時間和力量,全都消耗在了睢陽堅城。


潼關喋血二十萬,大唐如何走出至暗時刻?力量是根本但歷史有變數


安慶緒弒父掌權後,立即表現出了少年梟雄的進取心,他要比父親安祿山更積極。為了顛覆大唐的財源之地,立即發動了河南之戰,而且舉兵十三萬進攻關睢陽,試圖打通進入江淮的關鍵通道。

公元757年正月,第一次睢陽之戰,河南節度副使張巡統兵不到萬人,應戰叛軍十三萬,竟殲敵兩萬餘人、俘將六十餘人。

公元757年三月,第二次睢陽之戰,張巡在睢陽城堅守到四月份,然後突然開城出兵,對叛軍發動襲擊,將敵將尹子奇的左眼射傷。

公元757年七月,第三次睢陽之戰,張巡、許遠等人堅守到十月初,城破之日,城中三十六將被殺。

睢陽之戰,堅守了十個月,“前後大小戰凡四百餘,殺賊卒十二萬人”。算上之前的雍丘之戰,張巡在河南與叛軍持續作戰二十一個月。


潼關喋血二十萬,大唐如何走出至暗時刻?力量是根本但歷史有變數


河南之戰最大的意義,就是確保了大唐江淮財源的安全,為大唐走出至暗時刻提供了可能。同時,張巡和睢陽守軍,有效殲滅了叛軍的有生力量,使其無力威脅江淮和支援兩京作戰。

睢陽城破三日後,大唐宰相兼河南節度使張鎬,便統領諸道大軍抵達睢陽。但是張巡等城中將士已與睢陽共存亡。張鎬悲嘆壯士殞命、憤怒旁郡不救,於是問罪距離最近且不出戰的譙郡太守閭丘曉,將其杖斃軍中,也算給張巡等睢陽將士一個交代。

06.勢均力敵後,大唐走出至暗時刻

公元757年正月,叛軍耀武河南,發動睢陽之戰;公元757年二月,唐肅宗移駕鳳翔,組織長安反擊戰。

公元757年10月9日,睢陽城陷;公元757年10月16日,安慶緒逃往鄴城,大唐收復兩京。

河西、隴右、朔方等西部、北部緣邊節度使的軍隊,經歷一年時間,終於在757年前後完成整合。同時,大唐施展外交攻勢,求援回紇騎兵入唐參戰。於是,無論是軍隊的數量還是軍隊的質量,大唐終於能夠與叛軍匹敵。

張巡等人在河南堅守,使得江淮財富,能夠由荊襄、沿漢江、經漢中、入關中、北輸前線。此時,大唐能夠實現西北邊軍、回紇騎兵與江淮財富的有效整合,在力量上開始勝過叛軍。

收復兩京之後,大唐走出至暗時刻。

但是,走出的過程極為艱難。即便臨陣換皇帝、肅宗取代玄宗,這個逆襲破局也非大唐能夠自我救贖,而是因為三個歷史變數:

安史叛軍的品性、要錢不要命,保證了玄宗能出逃、肅宗能生存。

安祿山突然被殺、太原圍攻瓦解,保證了大唐能夠獲得生存可能。

張巡堅守睢陽十月、殲敵十二萬,保證了大唐能夠獲得財富注入。

歷史難免悲情,因為力量是根本,力量總要碾壓情懷。但歷史總能弔詭一番,因為歷史中總有一些不可捉摸的變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