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前陣子朋友給我發了一張她家寶寶的照片,說她家寶寶乳牙出得很不齊,每次吃飯都塞牙,刷牙都刷不乾淨,還有輕微的地包天,很困惑要不要去進行矯正。我看了下照片,發現寶寶的下排牙齒都長成兩排了,確實很不齊整。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雖說我們現在都知道乳牙即使後期會掉,如果蛀了還是要高度重視。但卻依然沒認為,乳牙齊不齊有多重要,畢竟在我們的意識裡,矯正什麼的起碼是換完牙之後的事情了。

不過當我把照片(包括另外一個小娃的,我們的粉絲媽媽也遇到了相同的困擾)發給我一個牙醫朋友進行詢問後,我發現意識還是落後了——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儘管大部分情況下,乳牙不齊可以不作處理,但當遇到某些特殊狀況時,如果沒有及時進行干預矯正,等到換牙後再矯正時,甚至可能會動用到截骨手術!所以如果發現寶寶乳牙不齊,我們可千萬不要以為不是恆牙就沒關係了。

當然爸媽們也不用太擔心,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和大家一起弄個清楚,乳牙不齊哪些情況要重視、哪些可以不用太著急。

一、躺著喝奶、吃手指、口呼吸都可能造成牙齒不齊

先明確一下,為什麼寶寶的乳牙會出現不齊的情況。

其實造成乳牙不齊的原因挺複雜,有先天的也有後天的,而且很可能不止一種原因。

1、先天及遺傳因素

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如果受到外界刺激,或者媽媽生病了、營養攝入不足的話,都是有可能影響到寶寶的牙齒和頜骨的正常發育的,這樣當寶寶開始出牙的時候,牙齒就容易長得不齊。

另外,牙齒不齊也是會遺傳的哦,尤其是像因為頜骨問題引起的反頜(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地包天”)等症狀,遺傳的概率還是挺大的。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2、後天因素

在寶寶出生後,因為一些後天原因,也會引起牙齒不齊,比如:

躺著吃奶瓶。當寶寶用這種姿勢吮吸奶瓶時,因為奶會直接從奶嘴孔裡流出,寶寶需要不停地把舌頭往前伸,來堵住奶嘴中斷奶流才能吞嚥,時間長了就會形成舌頭前伸的習慣,導致下頜骨發育過度,上頜骨發育不足,變成“地包天”。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乳尖牙磨耗不足。寶寶如果吃的食物過軟的話,有可能會造成乳尖牙不如其他牙齒磨耗多,因而在咬合的時候,尖牙會過早接觸,下頜為了避免早接觸,就會向前方或側方移動,形成牙齒不齊,嚴重的也會變成“地包天”。

■ 口呼吸。正常用鼻子呼吸的時候,寶寶的舌頭是貼在上顎內側的,不會往前頂住牙齒。但當用口呼吸的時候,寶寶的舌頭就會代替嘴唇抵在上下排牙齒之間,在這種情況下,牙齒會承受一股舌頭推向前方的壓力,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現切牙外突,就是我們常說的齙牙。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此外,一些全身或局部性的疾病,也可能會造成寶寶的牙齒不整齊,比如傳染病、營養不良、內分泌因素、維生素缺乏、唇顎裂等等。

3、不良習慣

寶寶如果長期有咬嘴唇、伸下巴、吃手指、吃奶嘴等習慣,或者喜歡側邊咀嚼、用錯誤的吞嚥方式吃飯,也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牙齒不整齊現象。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長期吮吸手指,就容易造成上牙外翻 ↑↑↑
二、遇到“地包天”時,乳牙也需要矯正

牙齒不齊一方面會影響顏值,另一方面對寶寶的咀嚼、生長髮育、說話發音都會有一定影響。但是對於乳牙不齊,相信大部分媽媽都不會太緊張,畢竟乳牙沒幾年就要換恆牙,說不定換牙後牙齒就變整齊了呢?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我把前面媽媽給我的照片發給我的牙醫朋友看過之後,她也是說“一般來講不要緊

“,因為“小孩的頜骨還在發育”,如果是單純的牙齒不齊,可能長著長著牙齒狀況可能就會好轉了,或者等12歲左右乳牙完全替換完畢後開始矯正也不遲。

但是,她特別提到了一種情況需要及早干預,那就是“地包天”。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地包天”是牙齒不整齊裡非常複雜的一類,也是對孩子的容貌和身心健康影響最大的一種。“地包天”嚴重時,面部會凹陷,下巴明顯突出,臉部側面甚至會呈現月牙狀,嚴重影響顏值。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另外“地包天”對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的影響也是長期性的。因為反頜狀態時,牙齒不能正常咬切,寶寶吃東西困難,咀嚼效率就會降低,還可能會引起消化、營養等健康問題。

乳牙期的“地包天”如果不治療的話,下頜就一直包著上頜,有可能會導致上頜骨被限制發育,到了恆牙期,就有可能會轉變為骨性畸形,症狀嚴重的話會使整個面形發生改變,變得難以矯正。

所以乳牙期出現“地包天”的話,最好是儘早進行干預,一般是推薦在孩子3~5歲的時候去找專業正畸醫生諮詢,太早寶寶配合不了治療,再晚到換牙期就不適合了。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不過也有研究說,乳牙的“地包天”矯正好之後,換了恆牙有些孩子又會再出現“地包天”,而有些乳牙期的“地包天”不治療,換了恆牙後卻變正常了。

即使這樣,還是有必要在乳牙期對“地包天”進行矯正,因為乳牙期的反頜很好治,一般戴幾個月活動矯治器就有很好的效果,相對於恆牙期矯正的麻煩,為什麼不在治療簡單花費少痛苦小的時候進行矯正呢?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三、乳牙期矯正“地包天”並不難,但做好預防工作更重要

乳牙期的“地包天”大部分情況只要單純地矯正牙齒就可以了,不會涉及到頜骨變動,跟換牙後的矯正相比要簡單很多。醫生會根據“地包天”形成原因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方式來對寶寶牙齒進行調整,一般有下面幾種矯正手段:

如果是因為不良習慣引起的,那首先能做的就是找到導致下巴前伸的因素並進行糾正,包括糾正不良的餵奶姿勢,儘早治療引發口呼吸的疾病,幫助寶寶戒除咬上唇等不良習慣,堅持 一段時間後,“地包天”的現象可能就會自動消失。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如果是因為乳尖牙磨耗不足引起的反頜,那醫生會嘗試調整磨耗不足的乳尖牙的高度

,把高度調整好之後,咬合恢復自然了,“地包天”的症狀也會慢慢消失。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輕微的“地包天”,可以嘗試下咬雪糕棍這個方法。具體操作就是讓寶寶咬住雪糕棍(注意,雪糕棍要有角度,不能平放),然後把牙往需要的方向拉。一天三回,每回做20次左右。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對於比較嚴重的“地包天”問題,在孩子可以配合的情況下,醫生會讓寶寶咬牙模、製作活動矯治器,就是下圖這種兒童用牙套,通過牙套的彈力作用,把上牙齒調整到下牙齒前面。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如果情況再嚴重一些,那就需要配合使用頭帽和頦兜(頭帽戴在頭上,頦兜兜住下巴,中間用繃帶連接),抑制下巴向前。我在知乎上看到有個小姑娘,在使用這套矯正器材之後,通過9個月時間,把原來挺嚴重的地包天調整回了正常狀態: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如果真的到了要對“地包天”做治療的時候,爸媽們一定要有耐心,要做好治療後可能隨著生長髮育復發的心理準備。

總的來說“地包天”是治療越早花費越少,痛苦也越少,如果能早一步通過治療痊癒,那就是最好的事了。

以為“乳牙不齊”不要緊,問了牙醫“嚇一跳”這些知識需要早知道

當然,當牙齒狀況到了需要矯正這步,方法即使再簡單,都是麻煩的,所以對爸媽們來說,防患於未然才是重點。

比如平時就需要多注意觀察寶寶有沒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像仰面喝奶、伸下巴、吃手指等等,如果有的話,爸媽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鼓勵等方式,幫助寶寶儘快戒掉這些壞習慣。

從寶寶乳牙萌出開始,媽媽就可以採取一些辦法來促進寶寶頜骨發育。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給寶寶多嘗試一些稍粗硬的東西,比如麵包幹、粗糧等等,給寶寶的磨牙有更多的鍛鍊機會。

寶寶吃東西的時候,如果有使用單側咀嚼的習慣,爸媽要引導寶寶多用兩側磨牙一起咀嚼,否則頜骨受刺激不均的話,也會導致牙齒不齊,並且由於偏側咀嚼,有可能導致面部不對稱發育。

另外,強烈建議每年定期帶寶寶拜訪牙醫,進行牙齒檢查,觀察牙齒是否有駐斑,也檢查頜骨是否發育正常。早期牙齒有狀況的話,通過干預,是可以比較輕鬆地幫助牙齒萌出到正常的位置的,無論是對寶寶還是對爸媽來說,都是可以免去以後很多牙齒麻煩的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