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丁玉华:绽放在战疫云端的仲裁之花

有这样一名人力社保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她即知即办立说立行,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劳动纠纷;她将仲裁调解推向云端,用法律维护稳定的劳动关系;她冲锋在前坚定果敢,积极投身社区防疫一线……为打赢疫情阻击战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接诉即办的“调解员”

“特别感谢丁女士,用自己的手机给我打电话并为我讲解分析我投诉的事件。同时还给我留下了仲裁委办公室的联系电话,发邮件告诉我仲裁所需的材料。她耐心讲解,声音温和,态度诚恳,非常感谢丁女士!”署名“面包房的阿姨”发来这样一封感谢信表扬丁玉华。原来,疫情防控期间因不方便外出,一些维权心切的劳动者通过12345热线寻求帮助成为了首选。面对着同比增长230%的“接诉即办”业务,作为延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中心的负责人,丁玉华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只要一接收到工单,她总是第一时间致电解答,碰上非工作时间,她就用自己的手机联络沟通。好几次,身边的同事劝丁玉华不要用手机回复工单,以免隐私泄露引来骚扰。丁玉华却说:“战疫时期,处理拖欠工资在咱们看来是正常的工作,但对没拿到工资的劳动者说就是一刻也不能耽搁的大事。再说了,我是真心实意为劳动者争取权益,他们绝不会那样做!”就这样,丁玉华用自己的热心与真诚服务着每一位来电人,力求给他们最满意的答复与帮助。

​【战疫故事】丁玉华:绽放在战疫云端的仲裁之花

图为丁玉华在电话沟通处理接诉即办工单


捍卫公正的“仲裁员”

“没关系,这个案子分给我办吧,我对这个单位的用工模式比较熟悉,上次这个单位的案子就是我给调解的。”对于一个案情复杂且棘手的案件,处理不当很可能后续引起集体争议,负责案件分理的小董皱紧了眉头,她小声磨叨着“把这个案子交给谁处理才好呢?”正好被经过的丁玉华听到,在询问了缘由后,她主动把这个案子揽了过来,而这样的案子她已经不是第一次主动接手了。一切都还顺利,可赶上了疫情,当事人又不愿意延期审理,怎么办?丁玉华想到了“不见面”服务,“云仲裁庭”就这样在延庆应运而生。“视频画面清晰流畅,声音响亮清澈,用手指在手机屏幕滑动便完成了签字确认。”3月18日,通过“云仲裁”参加庭审并得到了4万元经济补偿的张先生坐在电脑前,难掩惊喜之情,“没想到我在家就能参加庭审,足不出户就解决了劳动纠纷。”除了“云仲裁”,在她的领导下,仲裁中心还做了大量的工作,如:设置安全“一米线”,做到“一庭一消毒”,建立“一窗、一事、一人”立案机制,还相继开通了邮寄立案、微信、电话调解等多项便民服务,切实做到了防疫仲裁两不误。

​【战疫故事】丁玉华:绽放在战疫云端的仲裁之花

图为丁玉华和书记员张京宝在疫情期间按期审理案件


下沉社区的“防疫员”

“您好,我给您测个体温”“您好,请出示一下出入证”“您好,请打开一下后备箱”“谢谢配合”这些话丁玉华在每次参加社区值守时不知要重复多少遍,嗓子都嘶哑了,但是她却毫不在意。在延庆发出党员回社区报到支援抗疫一线号召的当天,丁玉华就报名参加了社区志愿服务。当时正值疫情爆发高峰,很多人觉得在社区参与人员排查、卡口值守是高危工作,有人劝她观望一下,待情况好转了再去也不迟,更何况是自愿报名的。她却纠正说:我认为是‘志愿’,不是‘自愿’,我是党员,我应该冲到一线。”有一次,一辆轿车从小区出去没几分钟又回来了,她拦下车要求对司机进行体温测量和查看后备箱,而司机却认为丁玉华在故意难为他,不想配合检查,嗓门儿就高起来。可丁玉华却笑了,温柔地向司机讲解检查规则,并告诉司机这么做是对他和所有社区居民的一种负责。司机见她笑脸相迎,耐心服务,顿时脸红了起来,配合她完成了例行检查。就这样,在丁玉华的带动下,从丈夫到女儿,从亲戚到朋友,从起初的不解到纷纷投入到战疫中,有的积极值守,有的捐款捐物,她用高度自觉的言行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战疫故事】丁玉华:绽放在战疫云端的仲裁之花

图为丁玉华在参加社区值守时为居民测量体温


人间最美四月天。丁玉华这朵绽放在战疫“云”端的仲裁之花,穿上战袍,她是延庆区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首席仲裁员,用法律捍卫公平和正义,脱下战袍,她就是投身社区联防联控的一线防疫员,严格值守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