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軍閥歷史上身敗名裂,只因他常做一事,去世時數萬群眾自發相送

此軍閥歷史上身敗名裂,只因他常做一事,去世時數萬群眾自發相送

在民國一千個大大小小的軍閥中,張勳因為堅守著自己腦後的那條辮子,被人稱為“辮帥”。他手下的一萬多軍隊部屬也都留著一條辮子,被稱為“辮子軍”。

在歷史上,張勳的名聲並不好。在民主共和觀念已深入人心之時,他卻逆流而動,在北京操練出了一場復辟封建帝制的大戲,結果落得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但這個背上覆辟惡名的軍閥,卻在他的家鄉江西奉新有著極好的人緣,即使他身敗名裂,還是有人念他的好。不管男女還是老幼,在他們的眼中,張勳就是最好的大帥。

此軍閥歷史上身敗名裂,只因他常做一事,去世時數萬群眾自發相送

張勳是一個非常重鄉誼的人。在民國時期,北京的江西會館、南昌會館都是張勳出資建的,奉新會館更是建了五個。他所建的江西會館在北京是最豪華的一座建築,不僅有洋樓花園,而且能自己發電,在裡面唱戲,從來都是燈火通明。

在北京求學的江西籍人士,只要是求到張大帥名下,沒有不給錢的。至於奉新的大學生,張勳更是吃穿住用,一切包圓。江西省第一任省長邵式平、舉世聞名的方誌敏、張國燾、許德珩等都曾得到過資助。赤田村的老鄉,張勳每家奉送大瓦房一座,缺什麼,只管向張大帥要。

每逢過年,在通往張勳徐州駐地的火車上,擠滿的都是江西老表的口音。因為他們都是上張勳那裡拜年去。拜年不白拜,除了白吃白喝,還能帶點銀子回家。

此軍閥歷史上身敗名裂,只因他常做一事,去世時數萬群眾自發相送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好的家鄉人緣,所以1923年張勳因病在天津逝世後,靈柩運回老家江西奉新安葬時,路上無數贛籍百姓自發相送,成為當年在江西地方上最為轟動的大事之一。

雖然在民國時代,但凡是個軍閥,都在乎鄉誼。但所謂的鄉誼,就是用自己的家鄉人為自己修築一堅固的城牆。不過,張勳和他的同類不一樣,他的重鄉誼,沒有多少實用的功利目的在裡面。他對老鄉好,卻並不讓這此人到自己隊伍裡來做事,他的辮子軍並不是他的子弟兵。

此軍閥歷史上身敗名裂,只因他常做一事,去世時數萬群眾自發相送

即使在軍閥圈子裡,也很少有人說他的不好。 張勳逝世後,政界聞人和文化名流紛紛致電哀輓,祭文、哀詩和輓聯不計其數,或敵或友,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幾乎都對其孤忠大加讚美。作為張勳最鐵的朋友,張作霖還一直鬧著要給張勳平反。

在民國時期,像張勳這樣樂善好施而有極好人緣的軍閥也算個異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